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创业者的特征具体包括 90后创业特点 答案

企业家精神

长期以来,包括我在内的许多商业观察家,包括那些关心中国商业世界变化的人,对中国企业家和企业家有一个简单粗暴的划分:

一种类型很高。他们集中在北上广深、深圳等大城市,生产的产品也“更高”。他们会经常出现在媒体上,大家都比较熟悉;

另一个很接地气。他们从三四线城市起步,到今天总部还在三四线城市。但正因为如此,他们非常熟悉大多数用户的需求。比如很多人觉得闻所未闻,但是非常赚钱的服装和快速移动的品牌。

即使在互联网行业,也有类似的说法。有人描述过两种类型的互联网创业者。一个是非常接地气的互联网企业家,可以去富士康工厂卧底了解用户;另一类在美国留学后对硅谷非常熟悉,但因为不接地气而屡遭失败。

我们已经形成了这种认知,这种认知也是长久以来的事实,不是没有原因的。

因为中国太大,这个国家太多样,太富裕,或者发展不平衡。曾经有一句话:中国,龙,是21世纪的领头羊,但龙尾还停留在刀耕火种的时代。

这些城市的人均收入、消费水平和繁荣程度与世界上最繁荣的城市没有什么不同。但是低线城市和农村地区就像另一个陌生的国家。

这也是很多人早年给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最多的建议:不要把中国看成一个市场,而是把中国看成几个市场,分别制定市场策略。

与故土相对应,因为每个创业者的成长背景、学历、对不同用户的理解不同,当然会出现我们上面提到的现象:身材高挑,脚踏实地。有的人很会给大城市的用户提供产品和服务;有些人非常擅长为三四线城市的较大用户提供产品和服务。

但是,新一代的龙头公司和企业家完全颠覆了我的印象。比如国内用户最多的两个应用:Aauto Quicker和Pinduoduo。

aauto faster是短视频平台,拼多多是电商公司。很多人用魔法来形容这两家公司。这两家公司足够接地气,都有上亿用户。

但是他们的创始人兼CEO是什么背景呢?

Aauto Quicker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苏华毕业于清华大学,曾在硅谷的谷歌公司工作;拼多多创始人兼CEO黄征,毕业于浙江大学,美国硕士,2004年加入谷歌。

他们都受过精英教育,在世界上最高的公司工作。他们创业的时候,都遵循硅谷的规则,从一线投资机构那里拿风险投资,总部设在中国最大的城市北京和上海。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对超庞大的用户群体有深刻的洞察,做出在中国乃至全球用户数量最多的产品。

有一个词叫“打破次元壁”。苏华和黄征是打破维度墙的典型例子。他们都突破了自己。

沿着这条线索回望,其实可以看到中国新一代商业精英的崛起。

它们和我之前观察和采访的一样

中国商业精英相比,个性要更加鲜明,特征也更为明显。比如:王兴(1979年)、张一鸣(1983年)、程维(1983年)、黄峥(1980年)、张旭豪(1985年)、宿华(1982年)。


这些人都出生在1980年前后。他们创办的公司估值都很高,都达到了百亿美元规模。其中程维创办的滴滴出行,根据公开市场的估值,已经是全世界估值最高的初创公司,在600亿美元左右。支撑着高估值的,是他们提供的产品和服务,都拥有海量的用户。其用户规模之大,是此前绝大多数公司都难以想象的。


他们的共同特点,其实我们已经看到了其中一个:他们都接受过非常良好的教育,都对硅谷的模式和游戏规则非常熟悉,其中一些人还有过大公司的工作经历;他们开始创业时,选择的也都是硅谷的模式,借助风险投资的支持,迅速扩大规模;与此同时,他们又都拥有着对海量用户的洞察。他们都抹平了“高大上”和“接地气”之间的鸿沟。


第二个特征是,这一批创业者,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都非常强。而且,他们是拥有了自己比较完整而且独特的世界观的一代创业者。


当然了,这种世界观可能未必是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世界观。和硅谷热门公司的创业者一样,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是工程师出身,推崇算法、理性、技术。而且他们中很多人会不加掩饰地表达这一点。


让快手浮出水面的刷屏文章《中国底层残酷物语》,其实就能体现这种世界观之间的冲突。快手CEO宿华的世界观是,希望借助技术的方式,去平等记录所有人,让此前很多没有机会被记录的人,也能用短视频记录下来。用快手的话说,生活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每个人的生活都值得被记录。他不认为只有精英、明星才值得被记录。他认为这也是一种不平等:注意力的不平等。这就让快手上呈现出的短视频,同我们平常在电视、门户网站上看到的内容完全不同。不再是光鲜亮丽的内容,而是真实甚至有些夸张的内容。


拼多多也是同样。拼多多的CEO黄峥喜欢说,拼多多是少数人的消费降级,多数人的消费升级。但是一个经常逛天猫、京东的电商用户,更不用提经常逛奢侈品商场的用户,显然就会被拼多多上的商品和商品价格吓到。


因此,这些公司崛起的背后,都有很强的价值观的颠覆性在里面。


今日头条是算法推荐,因此完全去中心化;推演到极致,美团外卖和饿了么其实是对人们用餐的方式提出新的解决方案,你不需要自己做饭吃,不需要到餐馆吃饭,最后这个古老的行业会被改变。滴滴同样也是。


这其实也是他们引发争议的原因。


第三个特征是,他们真的是天生全球化的一代。


全球化当年对于联想、华为这样的公司,都是非常吃力的。但是对这一代公司却是自然而然的。这跟这些创业者接受的教育有关,他们中的多数人都懂英文,也熟悉硅谷公司的思维方式。也跟他们的业务表现有关。滴滴和今日头条在海外的扩张,其实已经很惊人了。大疆无人机的主要市场在北美和欧洲。


更惊人的其实是一些游戏公司。因为苹果的iOS商店、谷歌的安卓商店以及包括Facebook和推特这样的全球性社交网络,提供了绝好的内容分发平台。所以,一家中国游戏公司,他们的游戏最早可能是在日本的应用商店上线的;他们的营收很重要的部分可能来自Facebook的开放平台。


当然了,因为风险投资的缘故,他们都是美元架构。他们的投资人都是全球性的投资人。这也有利于他们的全球扩张。


第四个特征是,这些公司可以说是第一代集体创新性的公司。


之前的中国企业家们都很厉害。


我们看第一代有代表性的企业家,柳传志、张瑞敏,包括稍晚一些的李书福。他们领导的公司,都是所在领域的全球领导者。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一个很重要的路径是:在全球产业变迁和大洗牌时,通过在世界范围内的收购,成为全球领先公司。


我们都很熟悉,联想通过收购IBM的PC业务,成为全球最大的个人电脑制造商。海尔收购了通用电气的家电部分,它也是全球最大的白色家电制造商。吉利则收购了沃尔沃,在2018年,李书福还成为了奔驰的重要股东。


这三个行业,个人电脑、家电和燃油车,都是在经历产业变迁时,中国公司超车西方公司的。


第二代代表性的企业家是马云、马化腾李彦宏。他们是今天如日中天的BAT,也就阿里巴巴、腾讯和百度的创始人。


他们起家的业务分别是电子商务、社交网络和搜索。在公司成立后的二十年左右时间里,他们都加入了很多创新。然后,分别在中国本土市场,击败了跨国公司比如eBay、微软(MSN)、谷歌。它们也都跻身全世界最大的互联网公司行列,尤其是阿里巴巴和腾讯,可以说让硅谷巨头也刮目相看。但是这三种业务形态,其实也都是硅谷公司率先开始做的。而且他们在美国也都有对标的更为全球化的公司。


但是在1980年前后出生的这一批创业者要不同。包括今日头条、抖音、快手、美团、饿了么、拼多多、滴滴等公司,他们的模式,很大程度上都是原创的。而且,全部达到了西方同类公司没有达到的规模。除了滴滴,他们在西方并没有完全对标的公司。其实滴滴早期的模式同优步是完全不同的。两家公司是在竞争中变得越来越像。


过去几年,这么大规模的百亿美元公司的涌现,其实是硅谷的投资人也很羡慕的。


第五个特征是,这批创业者,身上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他们身上的“无限游戏”精神。


这个说法出自《有限与无限的游戏》这本书。这是一本哲学书。书里把游戏分为两种:有限游戏和无限游戏。


有限游戏的目的是分出输赢,结束游戏。这是商业竞争中最常见的形式。


无限游戏的目的是扩展边界,让游戏继续。


我们看到的这些新一代领先公司,身上都有这种特质。美团不断扩张,围绕着生活服务,进入到旅游、酒店、打车;滴滴在沿着汽车产业向上下游扩展;饿了么在被阿里收购之前,其实在新零售如便利店、无人货架上都有很深的布局;今日头条在内容的各种形态上都在布局,比如图文阅读、问答、短视频等。


它们不是那么着急要分出胜负,而是在不断地拓展边界。


想玩无限游戏其实是有一个大的背景的:资本的耐心。这也是这一代创业者的幸运之处。资本已经可以允许一家公司,在不盈利甚至亏损的情况下,完全以用户体验为中心,去扩张自己的业务,扩大自己的用户规模。当然,前提是你的增长要满足投资人的期待。


以上就是我观察到的,新一代的中国创业者身上的特点:


他们接受了精英教育但是非常接地气;思考力很强,拥有自己的相对完整的价值观;业务、资本结构和思维方式都是全球化的;集体创新;以及,享受无限游戏。


正是凭借这些特征,新一代的创业者,能够击碎“次元壁”,能够获得海量的用户,能够同时兼顾高线城市和低线城市的用户需求,真正分享到超大规模用户的红利。


而且,我认为这不仅会在互联网上表现出来。其实美团、饿了么、滴滴显然已经不能单纯理解为互联网公司。这种趋势在消费品牌上也会表现出来,只不过今天还没有那么明显。


以上就是我对中国新一代创业者的一些观察。我相信,假以时日,这些年轻一代的创业者,会破除一系列我们对中国公司的偏见:关于创新能力的,关于价值观的,以及关于全球化的。


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