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有句话:不要贪孩子,过了腊八就是年。二十三条蜜饯,二十四条扫屋,二十五条做豆腐.一晚30晚,元旦一拧。
这句谚语,在一首顺口溜中,告诉后人关于正月后春节的所有习俗和节日。
随着春节越来越近,年味自然越来越浓。不过,在除夕正式迎接春节之前,南北方的朋友会在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即传统的“过年”)进行“灶祭”。
说来也怪,南方的朋友在腊月二十四开始过小年,北方的朋友在腊月二十三开始“祭灶”。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南方(大部分)在腊月二十四放假,而北方却在腊月二十三?
让我们先给学生们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是淡季?包括这一天的每家每户,他们通常以什么方式度过?
小年是汉族的传统节日。据史料记载,在先秦时期,中华民族就有了小年的习俗。那一天,人们会在家里进行“厨房祭祀”和除尘。
《礼记.月令》 :“孟夏祀灶。”
民间传说每个厨房都有一个灶神。灶神本是真神,却因为自己的错误被玉帝贬谪到人间,成为了“东厨大臣”。
所谓“东出四明”,就是灶神会躲在家家户户的灶间,记录下一家人平日是否做过一些收受贿赂、偷鸡摸狗的活动。
在小年这天,灶神会回到天上,向玉帝报告一家人在这一年里做了什么好事坏事。
《后汉书阴识传》:“称帝时,贤者以孝。农历十二月初一早上,灶神看到后,儿子会再拜,再次被庆祝;家里有羚羊,所以被它们崇拜。戴上枷锁后,他们突然变得非常富有。”
从《后汉书》可以清楚地知道,至少在西汉宣帝时期,家家户户都有“祭灶”的习俗。
“祭灶”通常是将灶王爷的塑像贴在灶中央,两边各有一副对联,“神言善言”,“下界保平安”(回宫降福),横签“一家之主”对联。
同时,糖果、清水、花椒豆、割草都要放在自己的炉子上。献给灶王的糖果也叫“关东糖”和“糖瓜”。这种糖吃起来又甜又糯,吃起来像麦芽糖
感非常类似。民间口耳相传,百姓供奉糖瓜,就是希望将灶王爷的嘴给粘住,让他上天回禀玉皇大帝时,能给自家人多美言几句,千万不能逮什么说什么,口无遮拦。
所以民间多是用糖瓜来“祭灶”,该习俗也被称之为“送灶”。
除了祭拜灶王神君,有些地方,还要在小年这一天洗浴、理发,将家中无用之物赶紧丢弃,以求来年吉祥。
不论南方北方,在过小年这一天,基本都要祭拜灶王爷,还有除尘(意为除旧迎新)。因风俗不同,还有人选择在小年这一天焚烧些纸钱,祭拜先人。
说完了小年的习俗,再来和同学们好好聊聊,为何北方是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南方则是腊月二十四?

按照《东京梦华录》记载:“二十四日交年,都人至夜,请僧道看经,备酒果送神,烧合家替代钱纸,帖灶马於灶上。”
这段话的意思是,宋代时期,在腊月二十四这天,有钱人家会将道士、和尚请进家中诵经念佛,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又会备好酒菜,请神送神。普通人家则准备些“蔬食饧豆”,也算是应节了。
除此之外,东京汴梁的市井中,还有不少祀神的队伍敲锣打鼓。各种小商小贩到处吆喝,好不热闹。
不过同学们注意下,从《东京梦华录》来看,至少宋朝时期,古人还是遵循腊月二十四过小年,那为何到了1000年之后的今天,小年又分为腊月二十三和腊月二十四两天?
按照民俗专家的考证,元明时期,古人们还是会在腊月二十四这天过小年,到了清朝才逐渐开始发生了变化。
清朝中期以前,北方的小年也是腊月二十四,至少乾隆时期是这样。《清嘉录》卷十二《十二月·念四夜送灶》说:“俗呼腊月二十四夜为念四夜,是夜送灶。”
每年的腊月二十三,紫禁城的坤宁宫内,都会举行一场声势浩大的祀神活动。祀神,便是爱新觉罗家的皇帝,向上天神明汇报下今年的工作情况。

但到了清朝中后期,祭祀大典又改成了腊月二十三,为了节省开支,连同灶王爷也一起祭拜了。后来,又逐渐形成了“官三民四疍家五”的习俗。(疍家是沿海地区,以船为家的渔夫)
也就是说,每年的腊月二十三,官老爷们为了表忠心,看到皇帝在腊月二十三祭拜灶王,他们也同样改日子。
但普通百姓还是按照习惯,在腊月二十四这天过小年。后来上行下效,北方地区的人们也开始提前一天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但南方大部分地区,没有受此影响,依旧延续旧制礼节,将小年定为腊月二十四这一天。
而在沿江沿海地区生活的人,则是遵守疍家的传统,在腊月二十五日进行“祭灶”。
其他地区在腊月二十五,还有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小年,都是因为当地风俗的不同,导致具体时间上有所差异。
总而言之,先秦时期,古人就已有过小年的传统。到了清朝时期,则逐渐传出“官三民四”的说法,才让北方和南方的小年差一天。

虽然南北方在过小年的时间上有所差异,但习俗基本都相差不大。
小年也被视为忙年的开始,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扫尘、祭灶等,准备干干净净过个好年,表达了人们一种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随着小年一过,也代表着距离春节的日子越来越近。如今,不管是在南方还是北方,“祭灶”的仪式越来越简单,取而代之的是吃糖、大扫除等相对简单的风俗。
其实无论是过小年,腊八节,包括春节、元宵节等节日,都代表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参考资料:《后汉书·阴识传》《东京梦华录》《小年习俗》
图片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