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必要打破农业规模经营可以增强抗风险能力的神话。农业规模经营和小农一样,面临着不可避免的农业风险。而且由于实施规模经营,农业风险不但没有降低,反而同步放大,应对难度也同步增加。在实践中要面临将近十种风险。
当前,资本下乡的冲动不可抗拒,农业规模经营的热潮正在兴起。最流行的口号是关于“以工业化理念经营农业”,核心是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市场化。但遗憾的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很多都变成了按照工业化的方式经营农业,结果并没有适得其反,至少理想的状态总是很难达到。总结原因,关键在于对农业的特点认识不足,对农业可能遇到的诸多风险应对不力。至于农业风险,我并不陌生,因为我出生在农场,长期在农业部门工作。我遇到的所有农业规模经营者都被一次又一次的及时提醒,要放下理想主义,更加现实,真正深入农业现实,否则我可能会失望。面对络绎不绝的农业企业,我在不断总结农业风险的类型及其防范。
看了马德福和鲁先锋的《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风险及其特征》文章,受到启发,想做一些梳理。本文将农业风险细分为一般风险、规模经营风险和“适度”风险。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风险进一步分为自然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社会风险、决策风险和信用风险六种类型。同时,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风险产生和应对机制明显不同于小规模经营,因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主要目标是高收入,而农民则倾向于规避风险,获得稳定收益;农户一般采用传统手段,典型的是多元化种植和多元化经营,但农业规模经营一般是专业化生产,因此需要寻求制度保障,如农业保险、农业市场开发甚至利用农业期货。
从这篇文章出发,至少可以得出两个基本结论:第一,像小农一样,大规模农业经营面临着不可避免的农业风险;其次,由于实施规模经营,农业风险没有降低,反而同步放大,应对风险的难度也同步增加。这样就可以打破农业规模经营可以增强抗风险能力的神话。我们不否认管理得当的规模农业可以提高抗风险能力,但必须认识到规模农业必然面临比小农户更大、更大的经营风险,必然要进一步增强风险意识,努力科学应对风险,才能真正实现农业规模经营的既定目标。
如果我们进一步对比工业分析农业的风险,可以进一步加深理解,便于科学应对。
第一,自然风险。这是农业相对于工业的独特风险,也是与工业最大的区别。如果你不明白这一点,你最好不要从事农业。对于工业来说,除非遇到重大地震、海啸等严重的不可抗拒的自然风险,一般的自然风险对于工业来说是可以忽略的。常见的农业风险,如风暴、洪水、干旱、冰雹、霜冻、干热风等。对行业基本没有明显影响。然而,农业并不好,取决于天气是基本特征。气候的每一次变化都会对农业产生影响,使农业生产充满不可预测性。
第二,疾病的风险。严格来说,疾病风险也是一种自然风险,但也有一些人为因素,因为良好的农业管理可以降低甚至预防疾病风险的发生。但这种风险在工业上也是不存在的。此外,这种风险对农业来说往往是致命的,例如畜牧业中的重大动物疾病和种植业中病虫害的爆发,这往往导致毁灭性的后果,可能导致无收成,或可能被累积的影响所破坏
第三,市场风险。这种风险农业和工业都存在,但农业应对的能力比工业差,因为农产品新鲜,销售周期只有一点时间,销售范围相对较小,基本上只能“被迫服从”市场条件。因此,农产品滞销事件频繁上演。但行业不同。至少在行情不好的时候,可以放到仓库里。如果你处理降价,你仍然可以收集它
回些成本。而蔬菜、水果等农产品,一旦销售不出去,只有翻入泥土作绿肥了事,其损失可想而知。
四是社会风险。这个工业也有,但农业的社会风险要大得多,核心在土地问题上。因为工业用地是国有的,政府还做到了“九通一平”,甚至免税三年,可谓优待有加。农业没有办法,只能从农民手里流转土地,一些农民不愿失地,则可能出现强迫流转,埋下不稳定因素;又由于农业周期长,必须长期经营,中间又会因为土地流转价格的变动问题,导致农民的毁约事件;对于委托农民种植的农业企业,又会出现道德风险,价高则农民图利违约卖给市场,价低则全部强卖到农业企业,一旦不收购,则新闻媒体往往站在道德至高点上大加批判,地方政府也会因为农民的弱势地位,在处理此类事件时往往偏向于农民,让规模经营的主体受伤不已。

五是政策风险。这个工业也有,但农业受政策影响更大些。因为农业是弱势产业,国家的政策扶持非常重要,一些产业的规模经营可能完全靠国家扶持,否则无法盈利。但农业总体投入还不足,政策在基层的落实往往具有人为因素的影响,企业在与政府打交道的过程中,充满了变数,也难免出现人走政息的局面。同时,一些地方政府可能会为了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出一些地方土政策,一遇国家严查,最终还是企业受伤。典型的就是土地政策,基本农田是不让搞畜牧业的,有些地方却鼓励,国家一查,只能迁址另建,企业损失会很大。

六是政治风险。地方官员的调整,有可能带来人走政息的局面,曾经的支持承诺也可能难以兑现。
若再进一步对照,则有些风险农业本来没有,因为规模经营以后才会产生,更必须认识到位。突出表现在决策风险、管理风险、技术风险上。

首先是决策风险。小户经营“船小好调头”,大不了少挣点,或少赔点;但规模经营不同,专业化、规模化,风险明显放大,决策失误影响很大。选错了农业行业,绝对不可能像农户家庭那样叹息一声了事,也无法像工业那样迅速调整,可能几年甚至几十年无法调整到位,只好深陷其中。

其次是管理风险。规模农业的效益实质在管理,这可能是一般投资农业的人意识不到的。同样养猪,在2013年的行情中,一般人每头猪赔百十块左右,但有的养殖场每头利润还在两百元以上,也有的可能亏损到无法承受的地步。核心均是管理的差异,是否严格执行了技术措施、疫病防控措施等是关键。所以,必须明白,现代农业也是高科技,也是需要专业人才的领域,纯靠资本投入,不解决问题。一些农业企业家经常面临的苦恼是“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再次是技术风险。主要是农业新技术研发的难以保密和成果被迅速复制,从而导致新技术研发的投入产出比难以达到预期效应,甚至完全成了公益事业。同时,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新机械的引进、应用也存在风险,如果不能处理好试验、示范、推广的梯次推进步骤,可能引发较大的技术风险。
这些因为规模经营才出现的风险,基本上属于主观性的,需要经营者不断提高对农业的认识和产业的研究,力求准确把握经营定位,科学管理,不断在摸爬滚打中取得进步。

总之,农业风险种类较多,机制复杂,从事规模经营者当慎之再慎,力争做到投资激情与经营理性的平衡,方能在实践中稳定实现预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