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启迪海洋创新中心,蓝谷创业中心

近日,青岛华星水下机器人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的国家发明专利证书“一种清洗回收船体废弃物的水下机器人及其操作方法”正式授权颁发。作为中国环保机器人领域的先驱,华星水下机器人在水下清洁机器人的创新创造道路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青岛华星海洋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于2020年4月在蓝谷投资成立青岛华星水下机器人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专注于环保水下机器人的研发和清洁服务。长期以来,清洗船底的水下机器人先进技术被欧洲三家企业垄断,公司自主研发的第一套“环保水下清洗机器人系统”已成功测试并投入使用,有效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空白。

而这样一个小微企业在蓝谷填补全国空白的案例,让我们不禁好奇。

半岛网12月19日讯

作为青岛海洋强国报国战略的产物,青岛蓝谷肩负着海洋科技创新的伟大使命。

经过沉淀,青岛蓝谷集聚了一大批海洋科技领域的“国家重量级”和高端人才,包括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深海基地、海洋钻井船等26个“国字号”重大科研平台,山东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24所高校,60多个科技创新平台,各类人才6000余人。放眼全国乃至全球,很难找到一个像青岛蓝谷这样的区域,实现了R&D顶尖机构、科学仪器、海洋领域人才等创新资源的高度集聚。

青岛华星水下机器人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环保水下清洁机器人,通过青岛蓝谷管理局的精准对接和协助,在园区科研院所成功测试,并在具有国家使命的科研船上投入使用,使最新发明专利完成了科技产品从研发到测试再进入园区市场的全链条环节。这个小微企业服务“国家最重武器”的例子,恰恰说明了科技和产业应该“永不离开”,因为它们有着共同的需求。

可见,在占领海洋科研高地后,青岛蓝谷需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解决科研成果“能转”、“能收”、“能顺利转”等问题,青岛蓝谷管理局已在园区内逐一对接700多家准科技型企业,确定210家重点企业开展滴灌精准培育,与即墨区相关部门合作建立高标准数据库,分类别收集有针对性的技术需求,拓宽产业承接范围。

这印证了蓝谷管理局经常听到的一句话:让积累的海洋创新资源快速转化为更具战略性的新兴产业,让技术优势更快转化为产业优势。青岛蓝谷的这条发展道路,就是以公正、及时为目标。

要科创更要产业的发展路径不偏不倚恰到好处

国家级海洋科研平台、高校、科研院所和创新园区,以及科技企业齐聚蓝谷,相互碰撞,融合发展。不难发现,这个园区已经形成了海洋科技产业生态圈。在这个生态圈的加持下,青岛蓝谷不断发出好消息。

青岛华星水下机器人为科研船服务,为科研船解决了水下船体清洗问题,科研船也为企业解决了市场问题。从科研船的角度来看,可以看作是科技创新链和海洋装备产业链,从青岛华星的角度来看,我

不仅如此,国鑫与中国船舶工业联合成立了国鑫CSSC(青岛)海洋科技有限公司,与海洋飞行员国家实验室、水科院渔业机械研究所合作建设运营全球首个10万艘

吨级可移动式深远海大型养殖工船正式进入实质性建造阶段,为深远海养殖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还有,例如山东贝蒙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落地蓝谷以来,在斯坦福青岛研究院的帮助下,成功对接中船海洋探测技术研究院,促成双方在海洋气相防腐方面的合作……诸多案例不胜枚举。


青岛蓝谷这种致力于努力营造良性循环产业生态,打造全产业链,必然会推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不断实现新的腾飞。


服务企业 青岛蓝谷要永远在路上


在日常工作中,青岛蓝谷管理局树立“成就”企业的理念,以“集成服务模式”优化服务,为华兴机器人“量身定制”全周期跟踪和全流程服务。主动深入企业,围绕华兴机器人的行业特点、市场需求及发展前景,做足功课,有针对性的面对面宣传讲解知识产权申报、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人才奖励等各项政策,当好畅通政企桥梁的“信息员”。


同时,了解到华兴机器人在研发、测试过程中需要深水池模拟海洋环境,积极联系同样位于蓝谷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725研究所、海检集团水下设备实验室,解决企业测试的需求,大大缩短了公司研发周期和测试成本,当好项目排扰解困的“协调员”。


还要当好企业满意信赖的“服务员”。青岛蓝谷管理局科技创新部刘芳媛表示:“在深入了解企业产品之后,我们工作人员主动跟进服务,协助企业对接蓝谷的科研院所,顺利完成科考船的清洗工作,成功地帮助企业在蓝谷打开市场渠道。”


以主动服务的热度换取企业感受的温度,以政策扶持的加法换取企业活力的乘法,以营造园区内全链条的良性循环产业生态助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在青岛蓝谷,当好企业的信息员、协调员、服务员已成为每一个蓝谷工作者矢志不渝的信念。


服务企业,青岛蓝谷一直在路上!


通讯员 蓝小谷 半岛全媒体记者 高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