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互联网网站创业,互联网创业系统是个啥

7月14日,有消息称,阿里和腾讯打算互相开放生态。虽然不知道这个消息是真是假,最终会开放到什么程度,但至少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今年年初有消息称,淘宝特价版在微信上申请了一个线上小程序,在特定场景下支持微信支付。此外,阿里系的盒马、闲鱼等平台也在申请小程序。

在反垄断的背景下,巨头的开放应该是一个长期的观察。

今天CEO给大家发了一封信,讨论一个相关的话题,那就是中国互联网巨头的发展简史,其中媒体和老板都创造了一些有趣的代号来概括互联网格局。就像美国的FAANG一样,中国也出现过BAT、TMD等一些代号。今天,我们将做一个总的回顾。

中国从1994年开始正式连接互联网。一开始大家都是基层站长,所以有一个草根时期。

这一时期,像张朝阳、丁磊、马花藤、马云这样的人还是非主流。最著名的是从美国投资回国的张朝阳。他甚至是丁磊和马的偶像。不过当时张朝阳刚刚创业,所以有一次被拍到吃盒饭。

张朝阳在创业的时候

当时,马还不时参加网友或站长聚会。

马克真的很帅!图片来自林兴禄

马参加网友聚会,图片来自林兴禄

这与多年后“东兴宴”的调性完全不同。

别说闲话了,让我们言归正传:

虽然经历了草根时期,但2000年后,在PC互联网时代形成了“四大门户”的格局:新浪、搜狐、网易、腾讯。

从2000年到2010年的十年间,各行业涌现出优秀的互联网创业公司。2010年前后,搜狐创始人张朝阳说:“中国互联网只是七大巨头之间的战争。”当时“七巨头”也叫“互联网战国七雄”,包括腾讯、新浪、搜狐、网易、百度、阿里巴巴、盛大。

2012年,一个叫侯的人

青林的作者写了一本《互联网三国杀》,主要讲的就是百度、阿里和腾讯的三足鼎立,虽然这本书的影响力不大,但也基本命中了时代主流,大概就是在同一时期“BAT”这个缩写开始在互联网圈流行起来。


2014年,媒体们又借用一个单词:TABLE,用来代指五大巨头:他们分别是腾讯系(T)、阿里系(A)、百度系(B)、雷军的小米系(L)、周鸿祎的360系(E)。我估计这个说法最多也就持续了两年吧。抱歉老周,我不是在针对你。


2015年,发生了好多个互联网合并案例,年初滴滴与快的合并,4月份58与赶集合并,10月份美团与大众点评合并,那可真是互联网最高光,最让人应接不暇的一年,再加上当时头条的迅速崛起,有人就顺势提出了“TMD”三家互联网小巨头的说法,他们分别就是头条,美团和滴滴。


2016年11月17日下午,三家公司创始人张一鸣、王兴和程维在乌镇西栅河边的转角咖啡馆里进行了一场3个半小时的闭门讨论,更让互联网小巨头“TMD”的概念深入人心。


王兴、张一鸣、程维在乌镇聊天


2017年,互联网下半场开启。美团创始人王兴接受了《财经》记者小晚的采访,当他被问到“你认为美团会成为BAT级别的公司?”时,王兴首先提及的是“B和A、T已经不是一个量级的”。他自信美团有机会成为A、T一个量级的公司。


大概也就是从那时起,中国互联网的格局已经被公认是AT两强了。


马云与马化腾对话


那年(2017年)冬天,也出现了著名的“东兴饭局”。次年1月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马云也组织了一个题为“中国文化”的晚宴,当时多个国家的总理、总统、国际顶级机构负责人等名流都有参加,马云借此机会既宣传了中国传统文化,又挣回了面子!


马云在达沃斯组织晚宴


2018年,小米和美团先后在香港上市,当时互联网圈内还流传过“ATM”的说法,至于这个M到底是指小米,还是美团,亦或者指蚂蚁金服,我们就不深究了。


2019年5月,王兴当时还活跃在饭否,被网友亲切的称为“村长”的他写到:“为什么媒体还没有广泛使用HAT(Huawei、Ali、Tencent)这样的称呼代替BAT,科技企业已经各种跨界了。”


所以王兴提出过华为、阿里和腾讯的“HAT”三巨头概念,当然他这个提法可能更多是科技范畴,而不仅仅是指互联网范畴。


华为、腾讯与阿里


2020年,互联网的目光都聚焦在抗疫、远程办公、新能源造车等方面了,似乎没有什么新概念出来。


2021年7月,听说阿里和腾讯要互相开放生态系统。不知道互联网巨头们是否要从竞争共生转入包容共生(并非合并)的时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