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16日至2010年7月16日,滴滴再次迎来国家相关部门雷霆出击,包括国家网信办在内的7个部门进驻滴滴,共同进行网络安全审查。
互联网办公室官网发文
随着滴滴事件的进一步发展,滴滴态度从“维权无望”转变为“将严格按照相关部门要求整改”。
从2012年成立时的兴高采烈,到现在的尴尬境地,滴滴的发展历程就如戏曲所说:
“看着它高耸入云,看着它宴请宾客,看着它轰然倒塌……”
前言
说到滴滴,我们不得不说说它的创始人——程维。程维1983年5月19日出生于江西上饶。滴滴出行的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全面负责滴滴出行的战略规划和运营管理。
程维出生在江西上饶盐山县的一个普通家庭,毕业于北京化工大学。2005年,程维进入阿里巴巴B2B公司从事销售工作,因业绩突出获得晋升,成为当时阿里最年轻的区域经理。
这六年,程维主要销售互联网产品,期间拜访了大量客户,积累了扎实的销售能力和经验。
2011年,程维是阿里巴巴B2B部门最年轻的区域经理。同年,程维升任支付宝B2C业务部副总经理,负责支付宝产品与商家的对接。
程维
此次职业转换之后,程维开始从销售负责人转向做产品经理,其视野也从前端销售开始向全面运营转变。
有一次,程维被公司领导派到北京出差,去见一个重要客户。但是在路上,程维拦了很久的出租车,也没有叫到出租车。
后来,因为没有打车,程维迟到了,顾客骂他。回到公司后,他也受到了领导的批评教育。
这一事件后,程维逐渐产生了一个想法。他一直在思考如何将互联网应用到出租车领域,为大家解决出租车难的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2012年6月,程维决定从阿里巴巴辞职,和老同事王刚一起,做互联网打车软件,后来被称为滴滴打车。
为了运营滴滴打车软件,他们还成立了一家名为“小菊科技”的公司。程维出资10万元,王刚出资70万元,合计启动资金80万元。
此时的滴滴还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小众软件,没有名气,所以知道的人很少。程维每天都在努力寻找筹集资金和开放市场的方法。
程维在阿里巴巴工作的时候,销售能力特别强。因此,在他的努力下,滴滴打车软件的用户数量也在小范围内增加。
但可惜的是,此时的滴滴仍旧不知名,也没有什么投资商愿意关注它。
2012年的冬天,北京下起了大雪。当时,路上的行人像以前来北京出差的程维一样,也很难打到出租车。
这时,大家似乎想起了前段时间自己安装的滴滴打车软件,所以有些人就开始使用起滴滴来。而就是这一天,滴滴打车单日订单量首次突破1000。

滴滴
这对滴滴,对程维来说,是一个非常值得欣慰的胜利。然而,更让人高兴的事情还在后头。
不久之后,一家叫做“金沙江创投”的投资商找上了门,它们的来意很明确:它们觉得滴滴打车非常具有市场潜力,所以打算投资滴滴。
在经过双方的进一步洽谈后,金沙江创投成为了滴滴打车的第一家投资商,投给了滴滴300万美元的资金。
有了300万美元资金的注入,滴滴打车的状况马上好转。程维在经过周密部署后,又一次快马加鞭地杀入了中国网约车市场。
2013年,中国网约车市场群雄争霸,滴滴,快的,大黄蜂等成为了市场中的佼佼者。
4月份,滴滴更是迎来了大金主腾讯爸爸的大力支持,B轮融资直接给了滴滴1500万美元的投资。
到了10月的时候,根据艾瑞集团发布打车软件行业报告显示:滴滴打车市场份额为59.4%,超过其他打车软件市场份额之和。
此时此刻,财大气粗,人强马壮的滴滴,已经在中国网约车市场独领风骚,占据市场第一的位置了。
眼见它宴宾客
2013年11月,滴滴的最强竞争对手,由阿里巴巴扶持的快的,豪掷千金,直接收购了网约车市场排名第三的大黄蜂。

阿里巴巴
排名第二的快的+排名第三的大黄蜂,准备一起围攻排名第一的滴滴,一场大戏马上就要开始了!
2014年1月,滴滴与微信达成战略合作,开启微信支付打车费“补贴”营销活动;而快的同样也不甘示弱,联合支付宝开启了同样的“补贴”营销活动。
双方之间的“打车大战”一触即发,整个国内的网约车市场,都被两大行业巨头搅得天翻地覆。
2014年7月,正当国内网约车市场打得火热的时候,国外打车巨头uber(优步)正式宣布进入中国。而中国的网约车市场,也正式形成了滴滴,快的和优步三足鼎立的局面。
有了优步的加入,中国网约车市场的竞争变得更加的激烈,也更加的变化莫测。
2015年2月14日,一年一度的西方情人节来临之际,中国的打车软件市场最大变局发生:
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今天联合发布声明,宣布两家实现战略合并。
双方确定,在春节后的适当时间,召开新闻发布会。新公司将实施Co-CEO制度,滴滴打车CEO程维及快的打车CEO吕传伟同时担任联合CEO。
两家公司在人员架构上保持不变,业务继续平行发展,并将保留各自的品牌和业务独立性。
滴滴创始人程维在对滴滴员工的内部信中写道:“打则惊天动地,合则恩爱到底”。
滴滴和快的合并的这一事件,让许多人始料未及。这两家曾经打得死去活来的行业巨头,如今却站到了一起。

滴滴
它们的共同目标,似乎都瞄准了另一位行业巨头——来自境外的优步。
然而,正当人们认为,合并后的滴滴快的会把优步当成死对头的时候,一则事件再一次刷新了人们的认知。
2016年8月1日,优步据悉将把中国业务与滴滴出行合并,优步中国与滴滴合并后的公司估值据悉为350亿美元,优步将取得合并后公司20%的股权,滴滴则将投资10亿美元在优步。
占有中国网约车市场最大订单份额的滴滴出行与优步中国宣布合并,这一事件很快就引发了社会各界对网约车行业竞争状况的广泛关注。
最开始的时候,中国网约车市场是群雄争霸,之后滴滴,快的和优步三足鼎立;后来滴滴和快的合并后,三足鼎立变成了滴滴与优步的两极格局。
现在连优步也和滴滴合并了,连两极格局都不存在了,以后剩下的就只有滴滴一家独大了。
许多人对以后中国网约车市场表示担忧,但正如“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一样,大家也只能口头表达一下担忧,并不能采取任何实质性行动。
截止2016年末,根据艾瑞集团发布的打车软件行业报告显示,滴滴已经占据了中国网约车市场94.53%的市场份额。
在滴滴一连串猛如虎的操作下,它成功干掉了自己两个最强的竞争对手快的和优步,占到了中国网约车市场的霸主位置。

滴滴
这是滴滴发展历程中的高光时刻!
眼见它楼塌了
2018年,正在准备筹划上市的滴滴,被一记重锤直接砸懵了。
乐清网约车女孩遇害案后,滴滴被推入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众人纷纷指责滴滴,创始人程维也因此发布了全员公开信,承认错误,诚恳道歉。
在公开信中,程维也直接曝出了滴滴巨大的亏损漏洞。
程维发文称:
“6年来(2012-2018)滴滴还没有实现过盈利,2018年上半年公司整体净亏损超过40亿人民币。2018年上半年,包括司机高峰期补贴、接单和服务奖励、乘客优惠等在内的总补贴返还金额超过117亿人民币。”
很多人对程维如此“诉苦”十分不屑,认为他这完全是忽悠大众的。但实际上,如果仔细分析滴滴的融资以及财报数据,他的这些话也不完全是空穴来风。
据不完全统计,在短短6年的时间里,滴滴完成了至少9轮融资,融资总规模超过200亿美元。
2018年9月7日下午,新京报曝出,滴滴创业6年合计亏损约390亿元,这一消息不胫而走,很快又将试图挽回声誉的滴滴推向了风口浪尖。
如此巨亏的背后,滴滴股东和管理层肯定是如坐针毡,寝食难安的。
股东如割肉般的不断投入资本,管理层每天殚精竭虑谋发展,他们的共同目标,当然是为了回本和赚钱。
短期内想靠滴滴自身盈利来回本和赚钱 ,显然不切实际;而上市,对于滴滴来说,则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滴滴
2021年6月30日,滴滴正式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谋划了近3个月之久的在美上市行动,终于宣告成功。
而就在滴滴成功在美上市不久,7月2日,国家网信办正式宣布,对滴滴实行网络安全审查。
7月3日,滴滴出行副总裁、滴滴公益基金会理事长李敏在微博上怒怼网友,发文说道:
“看到网上有人恶意造谣说‘滴滴在海外上市,把数据打包交给美国’。和众多在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一样,滴滴国内用户的数据都存放在国内服务器,绝无可能把数据交给美国。另外,相关恶意造谣者虽然已经主动删帖,但我们坚决起诉维权。”
她的这波操作,直接把网友给逗乐了,一个个开始“杠精”附体,纷纷反驳说,用户数据不会给,那就是要给中国核心道路数据了。
结果李敏招架不住,回复了一句,“也包括道路数据,请不要恶意揣测。”并且还配上了一个委屈到哭的表情。
然而,让人感觉非常滑稽的是,李敏刚刚“辟谣”完,第二天,国家网信办就正式发文,要求“下架滴滴出行APP”。
这可以说是对李敏的“辟谣”行动活生生的打脸。
而滴滴官方也立马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态度马上转变,声称“将严格按照有关部门的要求整改”。
然而,这并不是事情的终点,国家相关部门继续重拳出击:
7月7日,滴滴支付宝,微信小程序被下架;
7月9日,滴滴企业版等25款App被下架;
7月16日,滴滴更是迎来了国家网信办等七部门的联合审查……

滴滴
滴滴的结局会如何,我们谁也无法预料。但就此刻看来,似乎并不太好。
最后总结
“眼见它起高楼,眼见它宴宾客,眼见它楼塌了……”
对于滴滴而言,它到底又应该何去何从呢?
各位朋友,你们对此怎么看?欢迎大家各抒己见,踊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