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见深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0年8月7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邹媛杨灏涵)8月7日上午,记者从深圳市政府新闻办举办的《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建设国际开放创新中心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政策吹风会上获悉,合作区将成为新时代深港科技创新合作的样板平台。一是探索深港协同发展模式,创新科技管理机制,推进人才、资金、技术
背景: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位于深圳市福田区南部,与香港接壤,总面积约3.89平方公里。其中,深圳河南侧的香港公园,俗称河套片区,占地约0.87平方公里;深圳北侧的深圳公园,包括皇岗口岸区和福田保税区,面积约3.02平方公里。
打造重大科技创新合作平台
据介绍,合作区肩负“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的重要职能和战略使命,此次引进《若干意见》,将抓住“两区驱动”的重大历史机遇,全力支持合作区深圳园区建设国际开放创新中心的最新举措。
会上,常务副市长刘庆生介绍,通过引进《若干意见》,在市级层面建立了全面的创新政策和保障支持体系,着力营造有利于技术创新的政策环境,精心谋划科研项目布局。资金保障有力,空间准备和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为中央研究制定政策铺平道路;其次,引进《若干意见》是从深圳层面汇集资源,强化市级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务实推进合作区深圳园区建设;另一方面是加强与香港特区政府的合作,进一步提升“一江两园、协调发展、大进步”的良好态势,同时服务香港多元经济发展、香港高校跨越式发展水平、香港青年创新创业,将合作区打造成为新时代深港科技创新合作的样板平台。
坚持高政策的新举措
记者了解到,合作区以国际合作为特色,以科技创新为主轴,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国际合作为特色,以深港协作为抓手,全力支持建设深港科技创新跨境合作试验区、国际先进创新规则试验区、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开放创新试验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试点转化集群。
怎么做?市发改委副主任曾彭剑表示,《若干意见》主要包括五大亮点:
一是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环境。《若干意见》明确坚持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双轮驱动发展。合作区深圳园区将对标最有利于香港和国际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全方位探索构建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重点工作是探索推动人员、物资等创新要素高效便捷流动,营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对接国际科研规则,打造5G通信、生物医药等新型产业标准和规则示范区;
二是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开放创新试验区。《若干意见》明确合作区深圳园区将聚焦信息、生命、材料科技等领域,合作引进一批港澳台及国际科研项目和计划
r />四是强化空间保障与基础设施建设,《若干意见》明确要坚持“空间优先保障科研需要”原则,加强合作区深圳园区的空间规划保障,研究制定城市更新及土地整备专项政策,释放更多的科研空间;支持福田保税区转型为国际一流的高科技园区;加快皇岗口岸重建,实施福田保税区一号通道改造工程,为科研人员便利往来深港提供更多的便利;全面推进交通等基础设施跨境互联互通,强化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的有效对接;
五是注重深港园区的协同发展,《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合作区深圳园区将全力服务香港高校和科研机构,提供优惠、充足的科研、科技成果转化空间,公共科研装置、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中试基地等设施将向香港高校和科研机构全面开放,把香港高校和科研机构较雄厚的基础研究能力与深圳高新技术产业体系较发达的优势紧密联结起来,有力支撑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

小空间发挥大作为
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是粤港澳大湾区唯一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特色平台,在深圳园区的3.02平方公里空间内,如何将小空间发挥大作为。小地方带来大希望?
福田区区长黄伟介绍,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位于福田区的物理几何中心点,其在新时代的科技创新合作上有独特的优势。近年来,合作区实施“四个一”重大举措,即一个政策支持体系,形成了一个支持园区建设发展的市区政策框架体系;一套创新制度,出台支持科研发展“政策包”,实施选题征集制、团队揭榜制、项目经理制、项目评估与淘汰制、同行评议制、政企联动制6大机制;一批重大项目,皇岗口岸重建实现“三开”,深港开放创新中心等项目加快建设;一支高效队伍,建立“领导小组+区政府”工作机制,实行周调度,打造充满激情的团队。
目前,园区建设已经实现了“三个重大变化”,即空间整备实现重大变化、科创资源重大变化、园区环境重大变化,目前已筹集37万平方米科研空间,已落地和正对接项目126个,其中生命科学项目56个,信息技术项目36个,材料项目11个,其他配套项目20个,一个现代化、国际化的科技园区雏形已经形成。
黄伟表示,接下来福田区会将《若干意见》重点工作细化分解成60项攻坚任务,坚持“一周一调度、一周一研判、一周一部署、一周一落实”机制,以建设国际化营商环境、推动福田保税区转型升级等为重点,强与港方园区协同,重点打造一批深港青年创新创业平台,加快建设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工场(福田)、孔雀谷深港创科育成基地、港科大蓝海湾孵化港等创新创业基地,共迎深港协同创新的新春天。来源:深圳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