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文成旅游,文成玉 创新创业

文成景区“一心两轴五组团”布局示意图。制图/榆林

国庆期间百丈二广栈道游人如织。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文成县旅游局提供

安福寺夜景(一期)。郑

在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文成百丈集景区再次成为县域旅游主要龙头,——个景区接待游客3.53万人次,门票收入174.09万元,再次创黄金周新高,两项数据均占全县主要景区总数的43%。

沉寂了半个多世纪后,“重新崛起”的百丈瀑布,近年来赢得了游客足够的关注和口碑。如今的于文成,是一个有数百个瀑布的瀑布,就像杭州的西湖一样,已经成为文成旅游的象征。

近年来,文成的旅游业异军突起,从古洪峰路,到“重新崛起”的百丈瀑布,再到去年陆续迎客的安福寺、天鹅堡,都是各具风格的“领头羊”。在“一招准,整事活”的效果下,该县近三年旅游综合收入和门票收入分别增长了21%和46%,是全市增长最快的县。2014年,旅游业对全县GDP的直接贡献率达到46%,成为当之无愧的“第一产业”。

“县城每年打造一个核心精品景区,源于文成旅游发展思路的转变。”文成县委书记王驰表示,在“五化战略”的引领下,文成旅游正在实现从随意发展到县域规划、从资源战略到品牌战略、从景区时代到目的地城市、从特色产业到主导产业的转变,“绿色发展、生态富集、后发崛起”之路越走越坚定。

“县里每年都会建设一个核心精品景区。文成旅游正在实现从随意发展到县域规划、从资源战略到品牌战略、从景区时代到目的地城市、从特色产业到主导产业的转变。”

——文成县委书记王驰

精准定位县域发展

生态立县“一张蓝图”绘到底

如果没有生态做后盾,文成的“后发”就无从谈起,这是文成各界对县域发展的共识。

文成作为一个山区县,2002年确立了“生态立县”的理念。13年来,文成历届县委、县政府领导坚持建设生态绿色屏障,始终致力于探索实践“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尽管文成财政困难,但4年来,县财政累计投入8亿多元用于推进生态工程建设。用了一年半的时间,提前完成了原定的五年畜禽养殖污染整治任务,拒绝了200多家企业。潜在损失税为10亿元。”文成从“国家生态县”除名时,环境保护部生态司综合处副处长赵云侠坦言,文成坚守生态底线,做出了巨大牺牲。

要保持温州的“大水缸”风光旖旎,不要遭受老百姓的“米缸”。这两种选择的结合在于发展生态旅游。“十多年来,文成旅游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优到精的发展过程。”王驰表示,无论外部经济如何变化,历届县委、政府始终遵循“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路径,以发展旅游业为突破口,强化县域发展,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差异化发展之路。

近年来,文成结合得天独厚的生态禀赋,全面实施“全域景区”战略,逐步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以非云湖和56条省道为水陆轴线,以刘伯温文化、度假养生、禅意文化为特色的“一心两轴五组团”总体布局

这些流传于文成山的名篇佳话,成为当地百姓津津乐道的绿色发展新样本,也让长期守护青山绿水的文人墨客尝到了“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甜头。

yle="font-size:15px;">迎合都市候鸟消费需求


全县上下布局旅游“一盘棋”


认准了旅游“一号产业”,文成走的并不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传统模式,而是差异化、多元化、高端化的发展道路。“十一”长假,如果你驱车沿着文成县新56省道开往西坑,从沿途的景致就可见端倪。


以百丈漈景区入口处为起点,一条平坦的公路直抵县域西部的安福寺、龙麒源、天鹅堡小镇、石垟林场、铜铃山等旅游群落。道路沿线,则分布着山水果园农家乐、培头畲族村、仙人居农庄、让川美丽乡村等诸多落脚点。


这一条公路串联的诸多旅游元素,各有所长又相辅相成,构筑成了一条精品旅游线路。这也是文成“全县上下一盘棋”,搞好旅游的一个缩影。


与过去各自为战、同质化竞争的思路不同,文成县在“一心、两轴、五组团”的总体布局下,力求实现全域旅游资源的百花争艳。仅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例,散落在山水间的一个个乡村,就打出了慢生活、天然氧吧、冰雪世界、异国风情、山村民宿等特色牌,为游客提供称心如意的选择。


若要感受高大上的旅游配套,近年声名鹊起的天鹅堡小镇,是个不错的选择。小镇的室内滑雪场、山地温泉、养生度假酒店、室外天然泳池以及欧式别墅等形成了自成一体的完美配套。若要感受闲云野鹤般的风轻云淡,刘基故里南田武阳村就有一座依山而建的“迷途·武阳”客栈……


围绕“养生”、“养心”两大主题,文成县近年来以百丈飞瀑、安福寺等为“龙头”,注重旅游与农业、商贸、体育健身、养老养生、宗教文化等相融合,推出了一系列体验类的旅游项目——春天可以来文成观瀑布、品春茶、领略畲乡风情;夏天可以来文成避暑纳凉,体验滑雪、滑草、赛游艇、漂流、露营、山地自行车赛的乐趣;秋天可以来文成听佛学、看红枫,顺道尝野菜、摘水果;冬天可以看“太公祭”、享用伯温家宴。这其中,美丽乡村又好比集吃住行游购娱一体的“农家乐综合体”,带动农民既“卖风景”,又“卖特产”,构建起一条生态旅游的全产业链。


旅游投入九成来自社会资金


借力发展再筑“新龙头”


历数文成近年旅游成绩单,不可谓不惊艳。去年,全县景区共接待游客73万人次、增长59.2%,实现门票收入2494万元、增长84.1%,客源半径逐渐扩大至上海、江苏及福州、宁德等周边省市。今年上半年,全县接待住宿游客数同比增长243.8%,逐步告别过去“客不留宿”的尴尬。


在持续的高开高走态势下,有人不禁要问,文成能否保持旅游主导产业的井喷之势,文成能否再培育新“龙头”,让生态旅游产业更上一层楼?该县的旅游发展蓝图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在核心景区方面,文成县在完成了百丈漈、安福寺(一期)两大景区的改造建设后,今年正重点打造刘伯温品牌,并加快百丈漈景区创5A工作,推动安福寺二期工程。下一步,该县还将依托珊溪水库打造全球最大的放生池,建设全球最高的“琉璃塔”,进一步提升文成旅游的知名度。


对于政府资金“捉襟见肘”的文成而言,迈向“高大上”的进阶之路,离不开“借力发展”理念。在投入机制方面,文成县组建旅游开发投资有限公司,专门负责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旅游商品开发、旅游项目招商引资,县财政每年安排3000万元的资金,吸引撬动社会资金投向旅游。目前,该县旅游投入的90%来自社会资金,其中在建的总投资超过120亿元的“十大旅游接待中心项目”,均由社会资本投资。


在成功拿到“国家生态县”、“中国长寿之乡”两块金字招牌后,文成还将继续借风起航,联手工商资本大力度推进引领性项目引进与落地。依托天湖旅游度假区、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刘伯温文化园、欧陆风情街等平台,该县正加快与绿城、中梁、康师傅、阿里巴巴、保元、恒天等大企业的项目洽谈和引进,其中“空中花园·航空小镇”、“东方慢城·飞云湖小镇”两个项目总投资超过300亿元。这些项目一旦落地,将成为浙南闽北旅游度假的新地标。杨世朋 刘进希


本文转自:温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