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正处于极端天气频发的汛期。面对大雨等天气,经常坐飞机的人往往会提前购买“航班延误险”。然而,购买合适的航班延误保险越来越困难。有的保险公司提高了航空延误保险的理赔门槛,有的则降低了保额。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有些人预计航班会延误。这群人购买延迟保险的目的只是为了“薅羊毛”,希望得到理赔。因此,一些保险公司立即调整了产品条款。如何看待航班延误保险中的损益、情感和理性?
周翔(化名)是杭州一家互联网公司的员工。本月11日,看到北京的强降雨还没有停止,他在计划13日去北京出差时,决定临时购买航班延误保险。
“我是13日晚上六点从杭州飞往北京的。有朋友告诉我,这两天北京下着大雨,13号航班延误的可能性极高。有人建议我购买航空延误保险。朋友还告诉我,经常出差要办航空公司的白金卡,耽误一次就能赔1000元。”周祥说。
然而,为航班延误投保并不容易。
周翔观察到,有些航班延误险的最高赔偿金额只有100元左右,于是一口气从两家保险公司买了4份航班延误险。
机场数据地图
夏季航班延误增加,保险改革条款中也有一些延误
航班延误保险一直是薅羊毛的“重灾区”。近年来,许多保险公司提高了理赔门槛,甚至停止推出这种保险。消费者购买航班延误保险并不容易。记者发现,如果航班延误不长,赔偿金额普遍较低。有的航班延误险有“延误10分钟赔偿”的卖点,但实际上延误10分钟的赔偿金额只有1元。此外,一些航班延误保险也不包括航班取消。如天安财险某航班延误险所述,航班到达延误、航班取消、返程航班、备降航班不在本产品保障范围内。
目前市场上的航班延误保险主要包括两种:单独购买和信用卡分红。近几年来,一些关于延期保险产品条款更新、门槛提高的消息相继被关注,比如从延迟2小时赔付到延迟4小时赔付,或者增加保费、降低赔付金额等。
从去年开始,一些航空公司推出了“用心飞”产品,只需几千元,就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多次兑换机票。据媒体报道,以此为渠道“薅羊毛”获得延迟保险的人,月收入上万元。一些银行立即调整了信用卡延迟保险规则。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系副主任刘新利说:“就像‘随意飞行’,这是一个新事物。这个新事物在基于产品设计的精算中没有考虑到,所以现在需要调整。”
以购买航班延误保险为名,记者致电PICC P&C客户,询问如何购买航班延误保险。工作人员表示不能单独购买,只能在购买机票时一起购买。
薅羊毛小心违法!
去年,“一名女子因使用900个延误航班被赔偿300万元”引发社会关注。
据悉,2020年4月27日,南京市公安局鼓楼分局鼓楼派出所接到某保险公司负责人报警,怀疑该公司可能遭遇保险诈骗。
经警方调查,发现李以购买理财为由,用身份信息和银行卡信息欺骗亲友。每次她都选择延误率高的航班,以亲友身份购买机票,基本上一次使用4~5个身份。
因为有航空经验,李了解到航空延误是不可控的,对于理赔的流程也非常清楚。每次买机票,她都会时刻关注航班动态。万一航班延误,她会抢票
据统计,2015年至今,李实施诈骗近900起,获得理赔近300万
元。当年4月29日,南京警方将李某抓获归案,并依法对其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延误险产品有助于增强消费者保险意识
刘新立介绍,保险公司还可以通过大数据等手段,提前对部分投保者拒保,以避免风险。“一个正常的人就算是出差经常要坐航班,他也不能只去往那些天气特别不好的地方,或者每一次飞都赶上天气不好。”
这样“运行成本高、收益相对低”的延误险产品,为什么保险公司仍然选择调整,而不是直接取消?
刘新立认为,还有更多经济价值以外的考量。“这样的产品非常有助于增强消费者的保险意识,会让消费者觉得保险不仅是一个理财产品。它更多是一种风险转移、风险管理的一种产品。”
刘新立也提醒,健康理性地使用延误险产品,让它更好地持续发展,有利于大多数消费者。
来源:中国之声、中新经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