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30岁属马女今年运势,属马女今年创业如何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正在对材料进行微加工,将引线键合机的切割刀穿线,在钛铝电极上制作引线键合工艺。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供图

王伟华(左)受聘为松山湖科学城科学顾问。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供图

记者 沈春蕾 朱汉斌

近日,苏州工业园区召开2021年科技创新发展大会,园区管委会提出加快聚集科技领军人才,整体支持力度超过5000万元。

目前,为了吸引科技创新人才,全国各地都在土地上不遗余力,给予各种优惠政策。那么,重金招聘的科技人才能否满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他们是否“技术超群”?

政策放“大招”

“实验室在哪里,院士家在哪里?”这是季华实验室负责院士联络服务的工作人员对中国科学院院士叶恒强的评价。吉华实验室位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又名广东先进制造科技实验室。

2019年,叶恒强加入季华实验室,成为佛山首位中国科学院专职院士。2020年,叶恒强获得优悦佛山卡A卡,该卡仅授予研究成果对世界产生重要影响、对社会做出突出贡献的顶尖人才。广东也是叶恒强的家乡,他希望发挥自己的长处,为家乡做点贡献。

今年1月,佛山市南海区发布《南海鲲鹏人才计划》,宣布未来5年投资超50亿元,吸引世界各地人才,支持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发展。为鼓励科技创新,南海区将实行“政商共担创新风险”机制,对R&D企业和创新实际发生的损失给予最高1000万元的风险补偿。南海将以“一案一议”的形式,对掌握“卡脖子”技术的人才和团队给予专项支持,不设上限。叶恒强获得最高补贴1000万元。

近年来,自江苏省昆山市在县级市实施首个亿元“头雁人才”政策以来,已有2支头雁人才队伍和1名头雁人才成功落地全市。其中,被授予“头雁人才”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周成虎在昆山成立的中科纪信(昆山)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获得1亿元资金支持,主要开展地理信息系统的研发和产业化。

记者从昆山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了解到,经认定的重大创新平台最高可获得3亿元支持,新R&D机构和创新标杆企业最高可获得1000万元支持。昆山还为创业者准备了近500万平方米的科技创造空间、2亿元天使投资基金、企业最高1000万元、个人最高300万元的低息贷款。

“核心技术买不到”

西湖大学校长石曾说:“尖端核心技术买不来,必须自己创造。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培养更多更好的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拔尖创新人才。”

中国工程院院士邓中翰回国20年。他经常思考一个问题:“如何实现自主创新和自主控制?”答案是:天赋。

以自己的芯片开发为例,他介绍说,芯片行业的自控范围很广,比如底层技术和人才。人才是关键。没有人才,技术就不能传承,就不能成为产品,就不能在市场上供给。

“核心技术买不到,核心技术的后续创新要靠之前的基础。”邓中翰告诉《中国科学报》,“定制衣服和买现成衣服最大的区别是,定制需要专业人士的帮助,需要有使用权的材料和工艺。”

不难发现,关键技术

“在东莞,如何让科技成果顺利从实验室走向工业应用?”这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松山湖材料科技广东实验室(以下简称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主任王伟华经常思考的问题。他说,与其他城市相比,东莞的产业链相对完善,可以为科研成果产业化创造有利条件,也可以尝试科研生产

业化模式的创新。


佛山、昆山、东莞等城市都有一个共同点,自身的科教资源并不是很丰富,它们需要从科技资源丰富的地区“挖角”。那么,此举会不会造成局部地区人才严重流失呢?


某科研单位的负责人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虽然我们给不了‘挖角’单位的待遇,但现有的科研平台也不是对方单位可以立即复制的,这是我们培养的人才在出走前需要考量的。”


科创项目“急不来”


“创新与创业都离不开人才,但纯粹为了拉人凑指标,并不是好现象。”上海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池长昀告诉《中国科学报》,“一方面存在同一人才到处‘走穴’的情况,另一方面基础研究领域的人才未必是科技产业化领域的人才。”


他认为,如果地方只是为了吸引“高端”人才,而不是真正解决本地基础研究体系建设的问题,也就不能满足政府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诉求。


“人才来了,给钱,给房子,给政策,但重金请来的人才到底能为地方建设做什么呢?如果只是一个统计指标,那就有点得不偿失。”池长昀建议地方可以把人才资助流程前置,通过建立更好的评价体系,把控资助金额的同时,消除或者降低一些风险与隐患。


打造人才需要的实验平台就是一项有力的举措。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成立于2018年。汪卫华表示,实验室发展前5年的主要任务是聚焦实验室建设,包括科研场所和人才队伍建设等。


基础研究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从基础研究到成果转化应用,存在一个“死亡谷”,使得部分基础研究成果难以产生应有的效益。汪卫华告诉《中国科学报》:“突出应用导向,注重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是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当前建设的重要命题。”


“科创项目‘急不来’。”池长昀感叹道,技术在商业化过程中不仅需要人才,还需要资金。只有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才能让科创项目顺利落地。


如今,季华实验室仍处于建设期。每个工作日早上,叶恒强都会准时出现在办公室,为设备采购、谈判等提供专业意见。“实验室要充分发挥作用,至少还需要两年时间。而实验室要往前走,也需要后继有人。”叶恒强建议佛山加大对本地人才的培养力度。


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恩哥也是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理事长。曾有人问他:“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有什么不同?”


为此,王恩哥提出了“三品论”:样品、产品、商品。他说:“高校与科研院所做的是‘样品’,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做的是‘产品’。实验室要把‘产品’变成‘商品’,还需要与企业、资本、政府合作,不断完善‘产品’,最终推向市场。”


来源: 中国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