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中国创业成功人士,万王健林多少岁开始创业

15岁参军,驻守边疆18年。34岁时,他辞职下海。这个人就是现在的万达老板王健林。

1968年,一部中国军事电影《林海雪原》上映。一个15岁的男孩决定加入军营。当时没有人想到他会成为中国首富。他的名字叫王健林。18年间,他从一名驻守北方边疆的战士成长为团级干部。1986年,中国军队大部分进行“百万裁军”,王健林调往大连。他成为西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主任。1988年,王昌娥建林的人生出现了一个契机。大连西岗区一家新成立的房地产公司因经营不善濒临破产。为了挽救这个“烂摊子”,西岗区政府公开面向全区招聘人才。34岁的王健林决定抓住这个机会。"

万达集团的第一步走在了时代的前面,——198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十年。农村改革完成后,政府批准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计划。这一年,大连万达集团诞生。1989年,万达接手“北京街旧城改造项目”。这个项目因为不盈利,多次被其他房地产企业拒绝。不过,王健林说:“发展又发展,怎么送吧。”万达打破了当时的社会住房制度,使用明亮的大厅和明亮的浴室,使用铝合金窗户,为每家每户安装防盗门。当时大连的房子卖到了最高价,这在80年代的东北是难以想象的。由此,万达通过打造旧区改造模式,走上了住房品牌之路。

第一桶金开创了中国的房地产业

当时遇到的第一个困难是借钱。第二个困难是拿不到项目。

当时大陆还是“计划经济”,比较落后。不仅要有钱,还要有“计划指标”,当时只能在“国家计委”的指标清单上找到。

王健林只好找大连的一位老战友“借”了一些指标,同时还交了一点费用。他同意给王健林几万平方米。但是,拿了指标之后,我们不得不去找当时的市领导批地。再左右跑,没人管。市领导被王健林烦了,问了一个问题:“你不想发展吗?把市政府北边的地给你。

市政府是一座很有风格的老建筑。然而,它北侧的住宅区房屋和设施很差。100多户人家共用一个水龙头和一个马桶,这被认为是“不雅观”。所以,这块地就给了王健林。但这个项目改造后,每平方米要1200元,王健林前面的三家国企都不会做。因为当时大连最好的房子只能卖到1000元。

九天九夜不睡觉,一个贷款的小故事

创业初期,王健林接手了一个项目,当时政府做了一半,不愿意做,就转给了王健林。签订合同后,突然遭遇全国“整顿”,贷款更是难上加难。为了启动这个项目,王健林需要贷款2000万,以土地做抵押,手续都很健全,但是银行有几十家,没有一家愿意借给王健林。

因为这个项目被政府转给了王健林,他们为王健林感到惋惜!于是,政府召开会议,指定当时的一家国有银行向王健林贷款200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银行答应说“是”。嘿,当王健林听到这个好消息时,王健林去找了银行行长。我来回找了50多次,每次都给王健林捉迷藏。有时王健林看见他,就从后门离开,王健林站在走廊里;有时候他被堵在走廊里,他说“好好干,下周二来,下周二来”;周二王健林去森林的时候,他出差了!等等。哦天哪!当时为了拿到这笔贷款,有时候去走廊一走就是一整天(因为进不了办公室)。王健林要银行8: 30上班,王健林8: 00就去站着。我甚至要到下班后六点才出来。总统来不来?还是没有?王健林不知道,也没有人愿意告诉王健林这个信息。一时间,站在楼道里的感觉,无地自容,王健林觉得自己太卑微了。

除了这家银行,王健林去了另一家银行。这个人贷款的时候态度很好,但是没有给王健林贷款。为了阻止他,王健林曾经和一个哥们开车下楼。王健林心想,你一定要回家吗?然后王健林就在你家门口等着;你早上必须出去工作,这样你就可以随时见到我?王健林和妻子去那里呆了一夜,在车里等着。反深度

秋不是太冷,稍微冷了就开动发动机暖和一会儿,为了省点油过会儿再把它关掉。一直等到早上七八点也没见到人进去,也没见着人出来。第二天晚上王建林说再去堵吧,王建林这个哥们觉得忍受不了,他说太丢脸!无论如何也不能去了。王建林自己又去待了一个晚上。就是候不着,找不着这个人。其实不是找不着,是他不愿意见你,因为你是民营企业,那个时候民营企业不像今天这个地位。第二觉得你风险大,他不敢放贷给你。放给国有企业亏损了没了,他不承担什么责任;如果放给民营企业可能就要承担责任,王建林也理解他们。


在这种无论跑了多少趟都找不到办法的情况下,就有人给王建林出了一个主意说“干脆你就发一个债券”,但是你这得承诺回报,比如两年按照1.4倍,每年20%,1.4倍收回。没想到,推出来以后一抢而光,毕竟20%年回报还是很好的。这个方法真正解决了这个项目的难题,才把王建林们从濒临破产的边缘给拯救回来。


至于后来王健林怎么当上中国首富的,这个故事可能大家都知道,小编想说没有一个人可以随随便便的成功,承受的住万人嘲讽和拒绝依然坚持下来的人,一定可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