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中共青岛市委关于加快建设创业城市的十条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经中共青岛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审议通过。《意见》提出打通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技术链,打造“四链合一”加上优质高效政务服务环境的“4 1”发展生态,构建“政、产、学、研、才、金、服、用、奖、赛”的政策支持体系(简称“青创十条”)
作为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和五个计划单列市之一,创新创业基因早已融入青岛城市发展。从海尔、海信、CRRC四方、青岛啤酒到特锐德、库特、洁华生物,艰苦创业、攀登高峰的开拓精神,让这座城市永远青春活力。
青岛开创往事
青岛从来不缺少勇敢无畏的企业家。
1985年,时任青岛冰箱厂厂长的张瑞敏带领高管团队,当众砸碎了76台存在质量问题的海尔冰箱。伴随着阵阵巨响,海尔人的质量意识也被唤醒。从此,一个全新的海尔开始腾飞。已经牢牢占据行业领先地位的海尔,还在突破自我的道路上探索。2005年,张瑞敏在海尔全球经理人年会上指出,海尔要想在全球市场竞争中取胜,就要以“一人一台”的新模式,实现员工和用户两大要素:“端到端、零距离”。轰轰烈烈的“砸组织”就从这里开始了。以这样一种敢于从零开始的开拓精神,海尔始终站在技术革命和时代发展的最前沿,引领着中国乃至世界家电行业的发展潮流。
发生在热土青岛的创业接力赛一直在进行。海尔之后,还有不怕千千长途接力的人。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长度最长的高原铁路,其建设过程充满艰难险阻。2006年,在青藏高原高缺氧、高寒冷、高辐射的恶劣环境下,在艰巨的项目要求下,国际国内大公司纷纷撤退。Tread项目团队没有被吓倒。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研制生产了国内首座高可靠性、高海拔箱式变电站,提前圆满完成项目任务。在常人难以想象的头痛、耳鸣、心悸的情况下,Tread员工在20天内完成了105台特大型箱式变压器的成型任务,连续一个月每天连续工作13小时,没有任何请假、安全事故或伤害。勇攀高峰的踏,也看到了最美的风景。2009年10月30日,青岛踏电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创业板上市,成为“创业板第一股”。
一批又一批企业家在青岛这片热土上挥洒青春,书写动人的创业故事。青岛创业企业交出了辉煌的成绩单。独角兽企业已经成为衡量初创企业发展的重要指标。今年7月,长城战略发布了2020年新独角兽企业名单,青岛6家独角兽企业成功入选,分别是聚良优、特招、固特异、考斯、能联集团、卫东云教育。这个数字也让青岛成为中国第七大独角兽企业,北方城市第二大独角兽企业。
创业机制日益完善
一个企业家的成功可能是偶然的,但一群企业家成功的背后是一个强大的机制来保障。硅谷如此,深圳也是如此。青岛很多创业企业背后也有强大的创业运营机制。近年来,青岛涌现出一大批国家级、省级、市级孵化器,为初创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在2019年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名单中,青岛推荐了2家
孵化器都列出来了。截至目前,青岛国家
有21个班级孵化器。
在青岛众多的孵化器中,少海会是最好的一个。邵海辉
595504153319970062" mention-index="0">创客+科技孵化器已有包括有屋科技在内的50余家企业入驻,入驻企业就业人数2000余人。孵化器共培育山东省瞪羚企业1家、入选山东制造·硬科技TOP50企业1家、专精特新产品(技术)9家、规模以上企业7家、蓝海挂牌企业2家、通过知识产权贯标企业5家、列入青岛千帆计划企业5家。培育孵化器,青岛还有更高的目标。 2020年1月,市科技局发布《青岛市科技企业孵化器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2年)》,提出到2022年,全市孵化器迭代升级,形成“众创孵化加速”高质量企业孵化培育机制,链接国内外创新创业资源,打造10家标杆孵化器。
国家级双创基地也是青岛创业的一张王牌。2020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中国科协联合发布了 《2019年双创示范基地建设与进展情况评估报告》,青岛高新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在62家区域类双创示范基地中总评第12位,在高新区和经开区范畴(共30家)中总评第8位。
创业生态气候渐成
伴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观念的深入人心,创业早已不是一个人的事,也不是一个部门的事,是全社会的事。一个创业项目的成功需要经历九死一生的重重考验,也需要来自全社会的理解与呵护。令人感到欣慰的是,一个集合了“政、产、学、研、才、金、服、用、奖、赛”等资源要素的创新创业生态圈正在青岛形成。
近年来,青岛各部门陆续发布多项重磅政策推动创新创业发展。 2018年6月,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出台《关于进一步提升人力资源支撑能力推动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未来5年内青岛将扩大创业补贴政策享受范围、降低门槛,5年内政策性扶持创业25万人。
融资对于创业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了现金流,一个个绝妙的创意才能落地变为现实。2019全球(青岛)创投风投大会举办期间,《青岛市打造创业投资风险投资中心若干政策措施》发布,明确提出,青岛将设立总规模500亿元、首期120亿元的科技创新母基金,聚焦硬科技,对标科创板,重点支持原始创新、成果转化及高端科技产业化项目培育。
10月24日审议通过的“青创十条”从“政、产、学、研、才、金、服、用、奖、赛”十个方面政策支持体系创新创业。其中“服”与“用”两大领域值得关注。 “服”就是营造创业创新的全方位服务生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培植鼓励创业、宽容失败的城市文化,为创业创新提供保障,实现“全市一盘棋、全国一幅图,全球一张网”的创业创新服务网络图景。“用”就是开放拓展创业创新的应用场景。制定开放应用场景“行军路线图”,以开放应用场景换效率、以开放市场换技术,主动为创业者找资源、对接业务,让创业创新有“用武之地”。
来源: 青岛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