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邮电大学
获得多项奖学金
在国际核心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他在各种科研比赛中获得20多个奖项,并在清华保研
.
这些辉煌的成绩,你敢去想吗?
沈磊贤,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软件工程专业(与NIIT合作嵌入式培训)。这位内敛无畏的南邮学生不仅敢于思考,还在大学四年的时间里为自己交上了一份无悔答卷。
他的开始并不辉煌
沈磊贤承认自己的高考不是很理想。“本来就有复读的冲动,但他很快就调整了心态。”他说:“高考只是阶段性考试,不是‘一生一考’。”
大学和高中在学习深度和方式上有很大的差异。大学只是一个平台,实现自我价值靠的是自己的努力。首先要相信自己在大学里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达到更高的目标,然后坚定自己的信念。"
在校期间获得两项国家奖学金,还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恒通光电奖学金、NIIT企业奖学金、一等奖学金等多项奖学金。江苏省有“三好学生”、“创新模范”、“三好学生模范”、“优秀团员”、“军训模范”等多项荣誉称号。GPA是4.35/5,排名1/71。
他的竞赛并不平坦
“采取尝试的心理参与;认真准备;竟然获奖了。”沈磊先冷静地描述了参加比赛并获奖的经历。
在校期间,沈磊贤获得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大赛江苏特别奖、3S杯全国高校生物网络技术与应用大赛一等奖、江苏省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南京邮电大学想象杯课外学术科技大赛、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等各级各类比赛20余项。
3s杯一等奖(左五)
.toutiaoimg.com/large/pgc-image/20e96fad5eea46d985d2b6d618eebfc6" />创新杯比赛(左2)


创新杯特等奖颁奖(左6)

计算机设计大赛特等奖颁奖(右7)
回想每次获奖时的情景,沈磊贤仍然有些兴奋。“感觉每一次拿奖都是对大学生活的激励。”
比赛过程中难以避免地会遇到困难、陷入僵局,或者结果不如意,然而沈磊贤的心态一直都很好,他解释道,“虽然多少还会有些失落,但是基本不会因为一个比赛失利就怎样。当某段时间一直不顺时,我就会把手头工作停下来,出去走走。”他笑着调侃自己,“曾经有次一个人在南京城墙上走了一个下午。”

竞赛经历给他带来了很多收获,“最直接的当然是实践能力的提升,在比赛中也和队友产生了很好的默契。除此之外,我们的指导老师——计算机学院徐鹤老师也很好地引导了我们学术研究,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们严谨认真,创新敢为的科研态度。”
他的科研并不遥远

实验室
科学的伟大进步来源于崭新大胆的想象力,跟很多人不一样,沈磊贤的科研灵感都来源于自己的团队。“几乎所有的项目都是我们自己来想idea、自己去规划、自己来实验和开发、自己写论文,老师给我们一些方向性的指导和建议。”沈磊贤简单说道。
大学四年时间,沈磊贤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两篇(累计IF=7.129),EI和CNKI论文各一篇,第二作者发表EI论文两篇;公开发明专利三项;主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各项优秀)和CERNRT赛尔网络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创新项目(立项资助10万)。


在大家的心目中,科研大约就是天天泡在实验室里“枯燥无味的煎熬”,但是在沈磊贤看来,科研的乐趣就在那“煎熬”之中:“应试是痛苦的,但学习是快乐的。学习的过程中,比如我能去攻破这个点、比如我能完成这个实验、比如我能达到这个准确率、比如我能比现有的成果和技术做得更好……当你完成一个目标,你会感觉自己很快乐。”
沈磊贤坚信人的天性在于探索真理,也许我们在学习在研究的时候,需要把脑袋中学习与考试之间那看起来天经地义的挂钩去掉,了无牵挂,一身轻松地去享受新鲜知识还有探索钻研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看到沈磊贤的科研成就,或许很多人会暗自感慨,觉得自己难以企及。其实面对这些研究,谁也不是一开始就能游刃有余的。
回想起当年开始搞科研的自己,沈磊贤笑了笑:“我在大二的时候,看了官微介绍我们南邮保研清华、北大的学长的推送,当时会有种遥不可及的感觉。我也怀疑,如果再给我一年时间,我真的能达到这样的高度吗?”
“但当你去摸索里面的一些门路,或者说你真正开始着手做时,你会发现其实并没有那么难。”
确实,遥不可及之物并不是镜花水月般的缥缈虚无。当你开始朝着那个目标走去,也许不经意间的一次回首,你会望见它就在你的身边。就像沈磊贤自己说的那样:“定好目标,只管去干! ”
正是这些丰富的科研经历给了沈磊贤保研清华的机会。刚开始他也是抱着试一试的心理去联系了一个导师,因为他之前的研究方向与清华那边的正好比较对口,加之本身良好素养的积累,与清华的结缘就水到渠成了。
他的成功并不简单
谈起自己成功的秘诀,沈磊贤几乎是立刻给出了答案:执行力和效率——无论是学习还是科研,在能力范围内以最高的效率去执行。“所有事情都是这样。”沈磊贤沉稳自信地描述着。他没有刻意去培养这些特质,“当你心里有一个梦想在支持着自己,当你一直想着那个目标,慢慢的往那个目标去前进的话,就会给自己动力。”
他的优秀并不狭隘
说起沈磊贤,他的辅导员杨健十分自豪,在杨导眼里沈磊贤身上最大的特质就是责任心:“沈磊贤同学平时是一个很严谨的人,不管是学习还是日常的班长工作,各方面要求都很严格细致,我刚认识沈磊贤的时候,以为他只是在科研和竞赛方面的成绩很突出,但是后来接触多了之后,发现他在班长工作中也很负责。有一次学校刚在教务处发了学籍异动的通知,沈磊贤同学就立马找到我,说班级多了三位同学,是不是刚编级过来?他真正做到了把班级放在了心上,时刻为班级同学考虑。”

除了日常的学习与科研之外,沈磊贤也积极参与志愿活动,曾被评为优秀青年志愿者标兵、社会实践先进个人,他与志愿活动的缘分开始于高考结束的那个暑假,“我高考之后,有幸被选为扬子晚报阳光助学活动的主持人,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很多帮助,我做这些志愿算是一种回报吧,以后也就更多地接触了相关活动。”这之后沈磊贤每年也都会去参加扬子晚报的活动,协助活动的举办。

2016年扬子晚报阳光助学活动(一排右6)
“我所接触或者看到的很多人,感觉大家都生活得比较富裕。之前真的不相信东部发达省份会有那样贫困的家庭。所以当看到一些报道,提及主人公小时候过怎么样痛苦的生活,然后未来怎么样,有点鸡汤文的感觉。直到我有机会真正接触、并跟他们有比较深入的交流之后,我才知道真的有这么样一群人。”

这些志愿活动让沈磊贤认识到投身学术的同时,也应多关注社会,关注弱势群体,力所能及的去关怀和帮助他们。
他的日常并不枯燥
优秀的人是不是只会学习呢?沈磊贤告诉你:No!“如果你太过紧张,整个人特别容易累,白天特别容易困,然后上课的话注意力又集中不起来。稍微放松一下,对你整个后面的学习工作更有利。”
在看论文做实验、敲代码的空闲时间里,沈磊贤每天都会坚持运动,有时是跑道上几千米的挥汗如雨,也有篮球场上的酣畅淋漓,偶尔也来一场马拉松。“我的体育成绩一直是满分,体测也一直是优秀”,沈磊贤自信地说道。

在这一路上的拼搏中,沈磊贤得到了很多支持,其中他最感激的是自己的指导老师徐鹤。“在我拿到清华offer之后,我第一时间就给徐鹤老师发了微信:‘老师我拿到正式拿的清华的offer了,感谢您的培养!’看上去这个可能是一句很简单的话,但确实是我的一片真心。”
徐鹤老师在他前进路上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沈磊贤感激地说是徐鹤老师领他入门,找到了自己研究的方向。“我论文写出来之后,他逐字逐句地改,包括标点符号都一个一个地改过去。一开始跟老师相处,可能有点拘谨的感觉,就是学生跟老师关系,然后现在我跟他都是跟朋友一样,我跟他说话都是甩表情包给他。”两人的关系也随着这种羁绊,师生情更加的亲厚。
未来沈磊贤希望在高校任职做研究,他的目标就是在学术生涯一直向前,能走到哪就是哪。
沈磊贤想对柚子们说,好好利用南邮现有的资源和平台,把握好大学的四年,做有意义的事情,等毕业后回顾时能做到问心无愧。
“想我没有什么,而不是想我有什么;永远把自己当成一个在追求下一个目标的人,一个不会满足的人,一个好胜心强的人。”
也许你也和沈磊贤一样,有个不算完美的开始,但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在南邮,你可以成为你想成为的任何人。
四年青春,是人生里最美好澄澈的日子,
自在奔跑,不问前程如何,但求落幕无悔。
采访 | 蔡润贤 王蕾 邱靖越
文案 | 蔡润贤 王蕾 邱靖越
图片 | 受访者提供 靳馥玮
编辑 | 姜云飞 杨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