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缘由
我2010年上大学,带着电脑上学,慢慢了解了淘宝,在网上看了N多本网络营销资料。那年认识了现在的生意伙伴,经常逃课,花时间上网。虽然不知道自己以后要去哪里,但对网络营销特别感兴趣,当时的同学和老师都不理解。因为从小是尖子生,也是女学生,上了大学就放任自己,但是在学校并没有做出很大的事业。
2014年是我毕业的那一年。我没有考研,因为我知道自己不适合这条路,我脾气太强,太以自我为中心,不喜欢重复生活,处理不了复杂的人际关系。
还是对电商感兴趣,直接进了电商公司,开始经营。后来,我一步一步开始自己的事业,纯属巧合。现在想想还挺神奇的。
2015年下半年,我和现在的合作伙伴开始做淘宝。我们从化妆品这一品类开始,然后转移到现在的健身这一品类,因为我那时候就开始锻炼了,感觉周围的人也逐渐有了健身的意识。而且淘宝上这个大品类真的没有太多竞争,而且便宜。随机图片的店铺卖得很好。当时,这一类别还处于红利期。
现在竞争激烈,我们当时没有多少钱,还是按照以前的套路阿里巴巴/供销平台找到货源,以代理的形式充当代理商。
当时的公司就是我和我的合作伙伴,挑选产品,上架,做图片,客服,发货等。一是没有时间,二是没有其他推广方式,只有图片和文案,自然搜索,补货。不多,第一年日销量1万,补货量微乎其微
后来申请了自己的品牌,但是一直没有申请天猫店。17年,我买了一家加盟店,加了自己的品牌,从代理过渡到主品牌。
19年,终于申请到了自己的旗舰店,年销售额在3000万元左右。目前主要运营的门店有两家天猫,一家JD.COM,一家阿里巴巴。
创业心得
合伙人:1.如果创业有合伙人,对合伙人的要求必须是消息灵通、资质良好、能力互补、分工明确,这种能力必须体现在公司业绩的增长上。认识合伙人9年了,因为对互联网的兴趣,成为了朋友、同事、创业伙伴。这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共同成就的友谊是非常难得的,尤其是在我一起创业的这几年,因为我的价值观比较接近,从来没有对公司的发展方向或大或错的问题产生过任何争议。
2.创业的头几年不稳定,总会有起有落。业绩不好,公司没钱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能保持专一,对未来充满信心,一起渡过难关,互相扶持。
3.我们对彼此有约束。我们都不会在公司之外做项目,除非我们以公司的名义一起做。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我们做的项目太多,其实就是一种赌博概率。如果各有各的项目而不是绑在同一条船上,那只是合作关系,而不是合伙关系,暂时没有人会全力以赴。
经营:
1.创业初期,我们投资不了多少钱。我和我的合伙人当时每个人都拿了几万块钱去做现在的事情。三年多的时间,公司也有充足的现金流,每个人名下至少有两套房子。虽然很多事情在前期因为资金问题做得比较慢,比较晚,但是做了很久电商的人应该都有这样的经历。在前期经验和资源不足的情况下,钱太多的正面效果不会很大,因为你能否在电商前期生存下来,取决于决策、方向和执行,只有在需要快速发展的时候,比如两年后,才会有用。
2.在创业的头两年,没有必要每个岗位都有一个单独的人,因为不会
括我们自己都是身兼数职,首先要让每一个人忙起来,有事情干,岗位边界不用太明显,也不要谈绩效,对初创公司作用不大。3、初创公司不用把精力放在管理上,创业者一定要重点为业绩负责,因为小公司招来的员工一般都是小白为主,创造价值的能力低一点,一定要把公司业绩的压力放在自己身上,员工慢慢培养就行。想长期留住的员工要维护好,可替代性强或者表现一般的不需要花费太多精力,因为人心不可控,老板只要在人来人去中保证业绩是一路增长的就行,核心员工肯定要留住,大部分岗位一定要有标准化的培训和工作流程。

电商:
1、像我们这种没有太多创业资金的电商人,做无货源是最好的选择,我们做到现在,大部分产品依然是工厂代发,我们公司自己只囤了三四个产品,都是资金回报率相对高,出货量大的,一件代发对我们这种没有多少创业资金的人来说太好用了,公司现金流如果断了,就是很致命的影响。
2、我这两年很深的感触是电商最核心的就是选品,打造产品力和获取精准流量,而这里面最最核心的是打造产品力,这是根本,也就是整个店铺的定位,面向人群,还有细节的把控,利润率的把控,应该把大部分精力放在这上面,而不是推广方式。尤其是直通车之类竞争惨烈的推广,最好绕过去,从别的方面入手
3、感觉自己公司这几年每次上一个新台阶,都是运气比较好,赶上了好产品或者好时机,不觉得自己有扭转乾坤的能力,欠缺的东西很多,还需要继续学习!
这是我个人一点小小的体会,不一定适合所有人,回想起来,公司在刚开始的前两年确实走的太慢,这跟我当时的眼光,学习力,对市场的敏感,团队组建能力都有关,作为一个创业者,千万不能固步自封,一定要不断学习 ,每年找到新的增长点,不断突破自己!
在分享一下我是怎么入驻天猫的,自己多次申请入驻都被驳回,持续了一年,把自己品牌成功添加进入专营店,用心做,只选优质的产品上线,全网招募多个分销商,成功打开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专营店业绩做好后,ppt里面放上生意参谋数据,一般就可以过了,而且上架后自带品牌流量,因为分销商已经帮你铺路了,算是曲线救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