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最适合起步创业的行业 现在创业最火的行业

反差

当日,读者文化正式登陆创业板,以1.55元/股的“超低价格”发行。开市只需10分钟,连续触发两次临时止损,下午收盘前三分钟再次触发临时止损。截至当日收盘,读者文化报收31.66元,同比增长1942.58%!成交额6.74亿元,振幅1142.58%,换手率76.54%,总市值126.64亿元。

以当日收盘价计算,新玩家每个账户赢500股,只需775元,一天就能赚1.5万元!

作为近期a股市场的“最美男孩”,读客文化一时风头正劲,围绕它的争议愈演愈烈。

一个争议:询价市场冷淡。

与上市首日被热情追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读者文化的询价市场非常惨淡。不仅在创业板注册制下发行价创下新低,实际募集资金仅为预计募集资金的1/3。公司原计划募集资金2.68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将用于“读者文化版权库建设项目”,但实际到账仅为4372.81万元,低于2020年净利润规模。

以实际募集资金净额4372.81万元,读者文化创下了本世纪以来IPO募集资金净额第二低的纪录,仅高于2012年浙江世宝的2971.18万元。

争议二:发行价低。

此前,主承销商通过深交所线下电子平台收到485名线下投资者管理的10147个配售对象的初步询价和报价信息。报价区间为1.48元/股-30.83元/股,但最终发行价仅为1.55元/股,刷新了创业板注册制下新股最低发行价纪录。这也是2009年创业板开市以来的历史最低价,也是今年发行价格第二低

争议三:估值严重偏离行业平均水平。

根据读者文化发布的公告,读者文化的市盈率为13.06倍,高于行业平均市盈率12.41倍。截至7月19日收盘,读者文化动态市盈率飙升至近500倍!

这种估值在类似公司中也极为罕见。比如新经典,业务规模是读者的3倍,毛利率超过50%,高于2020年读者37.41%的毛利率。但截至7月19日收盘,新经典总市值仅为53亿元,市盈率为24.6倍;同样是出版巨头的中信出版,总市值仅为67.67亿元,动态市盈率为21.1倍。

对此,业内人士都表现出了冷静的反思。

《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资深投行人士时表示,读客文化的上市行为反映出a股机制不正常。买家享受低价盛宴,散户热衷于玩新的彩票游戏,发行人股东想要上市资格。至于发行人的亏损,似乎没有人在意这笔钱没有进入实体经济。

《金融投资报》称,读者上市后的表现是一件可笑的事情。以前没有注册制改革的时候,新股发行价格被无形的红线压制,所以发行上市后很容易被炒。现在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已经实施快一年了,新股发行的泡沫也逐渐下降,但还是时有发生。

那么,上市是读客文化的巅峰,这是神圣的吗?

营销与卖书

读本文化招股书显示,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创始人华楠和华山,为兄弟。其中,华南直接持有读者文化1.64亿股,占已发行总股本的41.05%,并通过读者投资间接控制公司4.11%的股份

份;华杉直接持有公司1.18亿股股份,占发行后总股本的29.60%。二人签署了《一致行动协议》,二人合计直接和间接控制公司74.76%的股份。


你一定想不到,主营业务为图书策划与发行及相关文化增值服务的读客公司,其创始人兄弟却并不是“出版人”出身,而是资深的营销界大师!


事实上,读客文化并不是兄弟俩的首次创业,华氏兄弟真正的创业起点,是从创办上海华与华营销咨询有限公司开始的。


1992年,华杉从吉林工业大学汽车学院内燃机专业毕业,拒绝了包分配的岗位下海去珠海,做过煤炭生意,但事业上一直没有起色。1996年,华杉遇到新华社前记者王志纲,后者成为了华杉创业路上的贵人。


王志纲两年前出来做战略咨询,并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华杉给王志纲做了两年助理,是王志纲的第一个正式员工。华杉曾表示,“跟了他之后,基本上不怎么缺钱了,第二年我就买房、结婚了,从此脱贫致富一直到今天。”


1998年,华杉决定创业单干,进军广告业。华杉进军广告业的契机很简单,朋友告诉他,“有6个广告人上过《时代周刊》的封面,广告教父奥格威有两辆劳斯莱斯”,华杉当即心动。2002年,华杉与弟弟华楠正式成立了华与华,不久后,他给自己也买了一辆劳斯莱斯。


从成立起,华与华在营销界始终夺路狂奔,以亮眼的业绩成为了营销界领头羊。


2003至2007年,华与华为田七担任全案策略顾问,并将田七的产品定位为“中药牙膏”,突出其中药成分。除此之外,为了更贴近“草本”,田七外包装主色调改为绿色,将以往白色的品牌Logo更改为红色,最终形成了现在红绿搭配的田七标志。


2004年,由华与华策划的“拍照喊田七”的广告火了。当年田七卖出4亿支牙膏,销售收入达到10亿元,田七牙膏也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到了2006年,田七的市场份额由四年前的1%增长至8%。


自此,华与华开创了一系列营销神话:葵花药业、厨邦酱油、三精制药、西贝莜面、东鹏特饮、360、海底捞足力健、晨光文具,以及,日前大火的蜜雪冰城。


  • “小葵花妈妈课堂开课啦!”


  • 新东方老师好!”


  • “蓝瓶的钙,好喝的钙!”


  • “闭着眼睛点,道道都好吃!”


以上品牌的营销策划,皆出自华与华。而这些广告也反映了华与华的统一营销风格:土味、野路子、但朗朗上口。


以蜜雪冰城为例,华与华为其设计了“雪王”形象,并且亲自操刀设计了MV和“洗脑歌”:“我爱你,你爱我,蜜雪冰城甜蜜蜜。”据悉,策划方案一出来,在蜜雪冰城内部都遭到了巨大的反对声浪,反对者一致表示“太低俗”,不少人评价说“公司的领导层一定是脑子进水被人忽悠了”,公司品牌部设计师离职,蜜雪冰城的CEO当时也犹豫了。


然而,该策划一经推出,市场立刻给出了“疯狂点赞”的反馈,蜜雪冰城收获一片好评,成为近年互联网营销的又一大成功案例。


在争议中,华与华用146人的规模挣得了2.8亿的营收,坐上了全国前三营销公司的位置。


2006年,华氏兄弟创立读客,摇身一变开始卖书。和传统出版人不同的是,华氏兄弟卖书,是用“华与华”的营销方式来卖。可以说,读客颠覆了传统书商的行业规则。


兄弟两人提出了超级符号理论,认为创意就是靠提炼一个符号,用这个符号来作为传播载体,而文字一定要口语化,好记、形象、朗朗上口、易于传播,力求一句话传递信息、唤起购买。


于是,读客有了一系列自我风格符号:标志性的熊猫logo、相似的封面设计等,力求让消费者一见封面就能反应出“这是读客的书”。


在投放渠道上,读客文化沿用华与华的理念,注重机场,甚至得了个“机场王”的称号。在华氏兄弟看来,坐飞机有较长的无聊时间需要消遣,乘坐飞机的人,通常靠近公司的决策层,有权力决定选用谁的创意,自身消费能力也比较强。读客文化因此设计的图书单价也偏贵,包含的营销成本较多。


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0年,读客文化年均新策划图书100余种,年均发行图书超过1000万册。在读客文化策划发行的图书中,“半小时漫画”系列以700万册的销售排第一,曾经流行全国的“藏地密码”系列累计销售500多万册。可以说,这一份成绩在图书营销发行界是非常不俗的。


然而,华与华营销经验为读客带来的,不仅有荣耀,还有失败。华氏兄弟的激进营销路线,在读客上也遭遇过严重翻车。


2018年,读客文化提出了“小王子三部曲”的营销创意,将《小王子》作者埃克苏佩里的另外两部作品《风沙星辰》《夜间飞行》一起捆绑销售,打出“一直以来,我们只读了《小王子》三分之一”。很快遭到读者痛骂虚假宣传和欺骗。


2014年,读客文化在未向上海书展主办方、承办方申报的情况下,派人假扮尸体倒在血泊中,用这一行为艺术来为《死亡通知单》的发行造势,造成游客恐慌。当时的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组委会对读客文化进行通报批评,并取消参展资格。


在外界褒贬不一的质疑声中,读客就像当初的华与华,走自己的路,赚自己的钱,让别人说去吧。


目前,除了传统的图书出版之外,读客还在三方面做到了突破。


第一,电子书迅猛发展。截至2020年末,读客文化策划的在售电子书有1366种,与纸质书同步发行的电子书比例超过80%。公司也积极布局有声书市场,推出的一系列畅销书在喜马拉雅、懒人听书、蜻蜓FM和微信读书等平台收获了大量听众。


第二,发力新媒体。读客文化经营的“书单来了”“影单来了”“读客熊猫君”等新媒体账号均十分成功,为公司开展文化增值服务提供了基础。2019年,读客文化新媒体增值业务收入超过1500万元,并打造了一批IP形象。这在传统图书行业中是非常少见的。


第三,全版权布局。可以说,读客的顺利上市,“全版权”这一概念做出了巨大贡献。由于读客文化拥有丰富优质的“全版权”,公司还可开拓海外版权输出,知识付费,影视剧、动漫和游戏改编授权等运营业务,这也为读客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当然,问题也同样存在。“全版权”如何变现,是一个问题。如果不能变现,就将只是一个“故事”而已。


上市之争


截至7月23日收盘,读客文化报收19.08元/股,总市值76.32亿,比起上市首日31.66元的收盘价,已经跌去40%。


读客的上市,更像是一次检验:很多创业公司在未上市前,在细分领域内狂飙突进,发展手段褒贬不一,尚可以用“能赚钱就好”的理由解释过去;但一旦上市,将接受的检验即来自于全民,是否还能经受检验,就成了一个问号。


就像金融投资报评论的那样:与图书界“老大哥”中信出版、新华文轩相比,读客文化无论是行业地位还是业绩都没有可比性,其上市就遭爆炒,令我们需要思考一个问题,注册制之下如何避免资金挥舞镰刀疯狂割韭菜。


本文源自财经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