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邵店里的春装几乎只有展品。朱嘉豪摄
都市快报讯昨日,正月十一,四季青服装市场节后正式开业,航海路恢复了往日的繁忙,人来人往,满满的都是手推车、面包车、绿色编织袋、黑色塑料袋.一个穿着灰色外套的人用袖子擦了擦汗,和同伴们一起手拎着三大包绿色编织袋上了卡车。“我们是批发商,我们想把货物送到全国各地……”他气喘吁吁。
人们在意大利服装城来来往往。几家店铺门前都摆着花篮,彩色纸条上写着“开业大吉”,还有一些店铺门前排起了长龙,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批发商。
“真不敢相信过年期间疫情控制的这么好,采购还能大胆。四季青今天开业了。早上七八点坐高铁,但是来的太晚了。款式好的春装都没了,我们那里没货……”一位来自苏州的年轻女士说。
老邵的服装店主要经营女装。对于20-30岁的年轻女性来说,店内展示的春装漂亮又多彩。
“说实话,今年的春装特别紧俏,因为之前大家几乎都没有备货,现在春装又供不应求,只好抢着买。”老邵说,他年前只准备了1.6万件春装,往年正常情况下至少准备了3万件。原因很简单。“去年我很害怕。”
“我去年之前准备了3万块,但是疫情来了,门都打不开。大家都待在家里,买衣服的欲望肯定大大降低了。没人要这么多货,然后只能特价处理。非常糟糕。”前年今年老邵不敢多进货,怕节后疫情反复导致行情不好。“我宁愿挣得少,也付不起。”
“没想到疫情控制得这么好,天气特别好。每个人都渴望购买,市场需求很大。这只袜子根本不够……”
老邵正说着,一个人走了进来,拿起衣架上的一件绿色外套。“老板,这个有现货吗?”老邵摇摇头。
正月初八,老邵和家人、帮工忙着送货,但大部分工人到正月十五才回来,接下来几天也没货送,只好等着。
程娟,东北人,在杭州四季青做服装生意十几年了。她的商店主要经营各种各样的商品,春夏几乎每周都飞往广州。前天下午,她又去了广州,选择了十三行(类似杭州四季青的意法)和沙河(类似杭州环北市场)的春装。昨天,她在微信上走了2万多步。
“广州靠近深圳和香港,供应量比杭州略多。然而,今年整体形势依然紧张。我喜欢的几种款式都没货了。大家都被去年的春装吓到了,我也不敢太担心。现在在这里。许多工厂已经开始增加生产。”程娟说。
小张,温州人,在杭州四季青做衣服已经五年了。昨天他的店还在整理,没开。
“我还没有开始销售,但供应商那边的面料已经涨价了。这种织物几乎每米增加了五根头发,达到一根。这种情况以前从未出现过。”小张说。
春节前,小张的店里羽绒服卖得很好,但春天只配了几千件。他说,前几年至少有两三万件用作基地。
2020年春节前,小张也像往年一样准备了不少春装,但疫情来临时,销量惨淡,最后全部“腰斩”。小张说四季青有一群衣服过时卖不出去的人。他们低价购买,然后一些卖给非洲。一些直播平台主要依靠低价。“即使每件衣服赚1元,也能赚几万到几十万元。”
“听说广州也是如此。现在很难在任何地方买到商品
我注意到整个市场除了春装都缺人。很多店铺都在大门上贴了招聘启事,“招销售”“招小弟”.
“以前工人睡大同店很正常。但现在不同了。你需要空调、热水器和单人房。当你看到这里的生活和饮食条件不如其他家的时候,你转过头就离开了。现在,除了客户,工人也是我们的上帝。”方姐姐在四季青有一家店,在海宁徐村有一家服装厂,工人100多人,有独立宿舍,有独立卫生间,有空调和热水器,每餐一肉两菜.即便如此,每年春节后还是有很多工人跳槽。
“现在工厂的工人只退了40%。全面展开工作是不够的。年前只准备了一万多件春装。没想到今年疫情控制得很好,天气给面子。”
今年芳姐还推出了一个奖励方式:正月十五之前回来,报销所有交通费。方杰说,去年的春装伤透了她的心,最后几乎一半卖一半送。“今年春装终于要去大反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