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上海华建集团怎么样 华建数创

“十三五”已进入中期阶段,深化改革正在进入深水区。未来环境发展的不确定性将越来越大,勘察设计行业将面临越来越多的内外部挑战。近年来,不少勘察设计企业投身资本市场,希望通过资本与技术的紧密结合,找到新的增长路径,实现自身的跨越式发展。总的来说,登陆资本市场对勘察设计企业来说既有机遇,也有挑战。一方面,上市给勘察设计企业带来了可观的资金支持,可以迅速提升实力,做大做强。同时,上市也是勘察设计企业管理水平、发展前景和盈利能力的有力证明。上市后,企业的社会知名度和品牌价值可以大大提高,对人才的吸引力也会增加。另一方面,上市勘察设计企业作为上市公司,需要严格按照监管要求经营,这从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等诸多方面对公司提出了新的挑战。根据上市勘察设计企业发布的2017年年报,我们将盘点勘察设计行业上市公司的业绩和发展思路。

一个

勘察设计行业上市公司基本情况

如表1所示,登陆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的勘察设计企业有24家,而新三板上市的勘察设计企业数量较多,102家上市勘察设计企业中有70%以上来自新三板。这主要是因为新三板门槛低,使其成为勘察设计企业上市的重要平台,很多勘察设计企业也以此为跳板,将IPO作为未来的发展目标。

2

勘察设计行业上市公司业绩

建筑工业

在主板、创业板、新三板上市挂牌的建筑勘察设计企业共有43家。华建集团是行业龙头企业,2017年总资产超过74亿元,实现营业收入约53亿元,净利润约2.6亿元,同比增速34%、340%和35%。就成长能力3项指标综合来看,杰恩设计表现比较突出,总资产、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增速约为65%、26%、37%,规模扩张速度略领先于同行企业。

从盈利能力来看,上市建筑设计企业净资产收益率在10%-40%之间,销售毛利率在30%-50%之间。2017年杰恩设计盈利能力最好,毛利率50%,净资产收益率36%,位居同类上市公司领先水平。

交通行业

主板、创业板、新三板上市的交通行业勘察设计企业有10家。2017年,苏交所业务规模最大,总资产达109亿元,营业收入65亿元,净利润4.6亿元。规模较大的交通勘察设计企业,如苏交分公司,增长相对稳定,规模较小的交通勘察设计企业在增长能力上具有比较优势。从三项指标来看,贵交分公司净利润增长率高达181%;苏交科营业收入增速最快;科研院所总资产增速最快。

盈利能力方面,交通设计行业略高于建筑设计行业,净资产收益率在10%-40%之间,毛利率在30%-50%之间。具体来说,中建股份销售毛利率最高,交付股份净资产收益率最高。

石化行业

有10家石化勘察设计企业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NEEQ上市。东华科技2017年总资产规模最大,但同期净利润为亏损。从规模发展速度来看,石化行业的设计企业分化严重。2017年,净利润增速最快的汇智科技同比增长53.1%,东华科技和奥华股份净利润同比下滑。

/>

从盈利能力来看,石化行业勘察设计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相较建筑、交通行业偏低,行业平均水平在20%以内,销售毛利率处于10%到50%区间。具体来看,利策科技销售毛利率最高;镇海股份和利策科技的净资产收益率相对较高。


电力行业


挂牌的10家电力勘察设计企业中,除了永福股份、易世达在创业板上市,其他8家均是新三板挂牌企业。2017年,易世达以14亿元总资产规模位居榜首,但是同东华科技的情况类似,同期净利润也出现了亏损。从营业收入、净利润来看,永福股份可谓一枝独秀,远高于其他电力设计企业,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5.6亿元,净利润超过了7000万元。


从盈利能力来看,电力设计企业净资产收益率差异较大,除易世达、联动设计为负值外,其他电力设计企业净资产收益率处于20%到40%区间,销售毛利率约在25%到60%区间。盈利表现相对好的企业包括国孚电力、交联电力,2017年分别实现了同行业的最高销售毛利率和最高净资产收益率。


3


勘察设计行业上市公司发展思路


通过分析各上市勘察设计企业的年报,可以总结出上市勘察设计企业的发展思路,大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积极推进全国化、国际化布局


开拓国内区域市场,进军海外市场,布局全国化、全球化经营网络,是上市勘察设计企业规模成长的重要手段。近年来,上市勘察设计企业跨区域发展布局动作频频。例如,华建集团依托自身优势资源不断推进全国及海外市场布局,截至2017年底共拥有31家国内分支机构及9家海外分支机构。同样,中衡设计市场开拓力度进一步加强,在夯实长三角、西南、华南等主要市场的基础上,逐步加大了在西北经济区域、丝绸之路经济带、淮海经济区等重要市场的开拓。而苏交科、中设集团也纷纷加强了属地化建设。2017年,苏交科在原有属地化业务布局基础上,新设了12个属地化区域,通过与当地团队合作获取市场。中设集团则通过成立控股或合资公司方式打造区域发展核心平台,实现属地化发展。东华科技也在2017年持续完善了国内外市场分片区管理,继续推进了经营生产一体化,进一步落实了经营责任制。将境外市场划分为北非、东南亚、中东等6大片区,形成了分管领导、营销总监、营销人员三级营销体系。


做精做强核心业务,拓展多元业务,实现产业链一体化发展


当前,勘察设计行业边界逐渐模糊,行业壁垒逐渐被打破,产业互相融合的现象越来越多。上市勘察设计企业一方面通过做精做强传统核心业务提质增效,另一方面努力谋求业务多元化发展,并积极响应国家大力推广PPP和工程总承包的政策,将业务向全过程延伸,向上延伸到项目投融资和咨询策划环节,向下延伸到总承包和运营管理业务方面,从而提升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细分行业中,工业勘察设计企业发展工程总承包业务较早,取得成绩较好。2017年,东华科技工程总承包业务收入贡献率高达93%,中国海诚、永福股份业务结构中总承包收入占比均高于50%。


作为工程总承包业务领域后来者的建筑、交通设计企业该部分业务占比不高,但增长迅速。近年来,华建集团不断做大总承包业务板块,2017年工程总承包业务收入贡献率达到27%,相比2016年23%的营业收入贡献率进一步提升,初步形成总承包资源共享、联合拓展的业务模式,完善了工程总承包经营运营体系,加强了总承包队伍建设。中设集团2017年进一步研究了EPC总承包运营组织模式,通过8个合同额总计1.36亿元的EPC项目汲取了经验,初步形成了以技术引领的EPC总承包项目管理模式。中衡设计2017年工程总承包业务实现营业收入6.37亿元,同比增长67%,并且成功中标了某教育培训中心大型EPC总承包项目,继续巩固其在总承包业务上的市场地位。


图片描述(最多50字)


大力开展技术创新,寻求转型升级突破口


面对国内外经济和勘察设计行业发展的新形势,上市勘察设计企业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强化公司核心竞争力,为企业持续增长做好技术储备。华建集团作为一家有着60多年实践与积累的企业,拥有行业内大量核心专业技术以及强大的BIM和建筑工业化技术成果转化应用能力。2017年,华建集团成立了华建数创公司,积极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建筑行业的深度融合,该公司将成为华建集团数字化转型的强大引擎。中设集团2017年建成了“交通部行业研发中心二期实验室”等一批创新研究型实验室,这些实验室已经成为中设集团发展关键技术、增强技术辐射能力、推动产学研相结合的重要平台。东华科技持续注重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十三五”期间,明确将培育1个-2个年营业额超过10亿元的产品集群,且目前正在积极开展石化领域新技术的开发。


通过并购重组整合行业资源,快速扩大业务领域和市场范围


勘察设计行业日渐成熟,行业并购重组加剧。上市勘察设计企业通过资本市场支持,也积极通过并购重组整合行业资源,在业务、区域与人才合作等方面实现了优势互补,发挥了协同效应,拓展了新市场与新业务。例如,2017年华建集团成功收购控股武汉正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实现了业务协同和跨区域发展。中衡设计通过并购浙江省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宁夏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完善了工程咨询产业链和在西北地区的经营网络。苏交科通过并购石家庄市政院、广州建粤路桥检测加强了京津冀、雄安新区、华南等区域战略布局,拓展了市政设计业务和工程检测业务领域。从上述并购案例效果看,对于并购双方而言是共赢。一方面,上市勘察设计企业借助资本力量,通过并购重组实现了高速扩张;另一方面,在行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中小勘察设计企业发展日益艰难,也愿意借助并购重组寻求更大的发展平台。


无论是在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还是在新三板挂牌,绝大多数上市勘察设计企业规模在2017年都取得了一定增长,但是也有极少数上市勘察设计企业净利润出现同比下滑甚至亏损,新形势下勘察设计企业发展分化现象日益显著。盈利能力方面,交通行业表现最好,而石化行业受大环境影响表现最差。在未来发展思路上,作为勘察设计行业优秀企业的典型代表,上市勘察设计企业积极通过推进全国化、国际化布局,做精、做强核心业务、拓展多元业务、实现产业链一体化发展,开展技术创新、寻求转型升级突破口,并购重组整合行业资源、快速扩大业务领域和市场范围等策略不断探索企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径,也可以为其他勘察设计企业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