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创业者基本要素,简述创业的要素与类型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企业唯一的使命就是创造客户。

要创造顾客,就得知道顾客是谁、他们在哪里、他们有什么需求,怎么样可以满足他们的需求。把能够满足顾客需求所提供的一切进行打包,并根据顾客的真实需求不断迭代和推进,这就是做产品。

做产品不仅是一种可以培养的能力,更是一种认知习惯。对于立志优化世界,在世界上留下痕迹的人来说,如果选择创业,需要同时开始做三个产品。这三款产品的表现将决定创业公司是优秀、优秀还是伟大。

成为优秀公司的第一个产品:

为目标客户提供稳定的解决方案

创业的“业”是事业,是需要长期持续的,所以创业其实没有“成功”可言,一如人生,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有制造产品的心态,因为产品化是确保确定性和可持续性的关键。在这里,我们必须首先区分企业家的类型:

有些人选择创业是因为他获得了一些资源,或者有一些自认为有能力在——做展览活动。是因为他在展览公司干了好几年,也接了一些客户,觉得自己能做。在某些领域做中介是因为你熟悉这个领域的知识和人脉,独立做没有问题;也可能是因为家里有产业,亲戚有什么产业,需要配套的生意帮忙.

很多像这样的企业家本质上都是商人。我在这里不是贬低商人,但是做生意需要稳定,所以我们不需要太多的创新和稳定的解决方案。做一单吃一单不就是一种活法吗?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创业就是为社会打工,承担更多的风险,获得更多的收益,简单、务实、稳健,构成了商业世界的基本盘。这些企业家实际上是在为社会工作,挣的工资没有那么确定。

有些人选择创业,说是为了梦想,但实际上,大概是为了逃避——的高压工作状态,逃避朝九晚五的套路,逃避复杂的办公室政治.所以总有一些看似小清新的咖啡馆、书吧、花店、民宿,从诗意和遥远的浪漫开始,最后向现在低头。但梦总会丢失,因为梦很远,往往经不起仔细的计算。有梦想的产品只是盆景,需要不断的努力和资源才能养活。

有些人选择创业,看到了一些机会——


共享经济一热,就做共享雨伞、共享篮球、共享洗衣机;


新零售一热,就做自动零售柜、零售货架、自动零售机;


直播一热,就各种直播带货短视频都开始上……


都说只要在风口猪都会飞,风走了呢?于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诚然,这其中有大浪淘沙留下的幸存者,但看看每一位幸存者的经历,有谁不是在过去做了大量的沉淀和积累,当下依然付出着超乎常人的努力?没有直播电商,李佳琪也是一位业务能力突出的彩妆导购、薇娅的女装网店也经营得不错,即便是想赚快钱还债的罗永浩,在设计、传播和营销方面的造诣也非同一般……


机会从来都不少,能抓住且一直不放的,不止有敏锐的嗅觉和长期的准备,更有一份做产品的认知:明确的服务对象、精益求精的流程把控、不断调整和优化模式、努力争取更好的配置和资源、不断完善交付的效果和体验,同时还得控制好成本和效率……产品能力,是把机会变成事业的关键能力。


还有一种创业,是看到了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让他感受了痛苦,他不希望让更多人也承受这样的痛苦;这些问题需要得到解决,而他有着解决这些问题的愿望。由此,他毅然出发,筚路蓝缕,披荆斩棘。他不是最有能力的,也不是最有资源的,但他一定是最有决心和意愿去解决问题和推动改变的。由此,他有了更开放的心态,也有更强的学习动力。


很多问题正是被这些看到了真实问题并躬身入局的创业者所解决的,他们把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技术、模式打包成了一个产品,给到了他们的顾客,那些被这种问题困扰的人、那些希望这种问题得到解决的人、那些因为解决了问题而获益的人……这些人的反馈和能量是这位创业者的“杠杆”,使得这样的创业者连同他的公司广为人知。


企业在于创造出第一个产品——能解决顾客问题的产品,也就是”用户驱动“,这个产品的成功是企业在市场上的立足之本,优秀的企业,正是靠着遍布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满足了我们需求的产品才得以生存。


从优秀到卓越的第二个产品:


稳定可持续经营的公司本身


从市场的视角来看,一款好产品就像能捅破天的一根针,能在一个时点引发广泛的认可,暴得大名并占据一席之地。


然后呢?


大众有口皆碑,然后呢?


巨大流量涌入,然后呢?


各种竞争对手看到了红利纷至沓来,然后呢?


诚然,产品是公司的立身之本,做出好产品可以体现公司的优秀程度。但就公司而言,从优秀到卓越,除了能真正解决顾客问题的产品,还有第二个产品需要同时做——那就是公司本身。


一定意义上而言,公司是一种以营利为目的的社团法人,是一种组织形式。如果以产品的视角来看,这个组织内部的分工协调与执行可以看作是“产品价值创造”,这个组织给投资人的回报和预期、给服务对象客户提供的服务、给员工相应的薪酬都是“产品价值传递”。在价值创造的过程中,如何提升效率、降低内耗,这些都是典型的管理问题,尤其是在很多高密度知识工作者汇聚的组织里,各种管理问题层出不穷;而在价值传递的过程中,如何得到投资者信任,如何让所在地社区认可、让供应商合作伙伴满意、让员工感到自豪,还要保证环境友好……这些问题对公司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打个比方,如果说打一口井,做出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就相当于是打井之后的“汲水”,顾客不会在乎你怎么打井,保证能喝到干净的水就行。而作为打井人,除了要在确定能有水的地方掘井,把水打出来,还要在井的四周镶上坚实的砖,确保井不会塌方;要时不时把井里的淤泥淘干净,避免淤积……这些在“汲水”之外的事务是保证持续的汲水的关键,于公司而言就是公司治理——董事会的设置、投资人的选择、股权的配置、权益的安排、授权边界的确认和沟通机制的建立,这些要素都会决定一家公司的命运。


事实上,对于那些找到了明显的切入点,做出了一些产品的公司而言,最典型的危机基本都出在公司治理层面。合伙人之间产生分歧、和股东投资人产生矛盾、各种利益分配纠纷……任何一条都足以让刚刚做出点成就的公司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于是有些创业者选择了完全控制,股东来自家族,执行董事和总经理一人身兼,再找个亲戚当监事和财务,然后口口声声宣称要做“小而美的公司”。诚然,这也是一种经营方式,尤其适合那些靠着一些资源出来创业的生意人,但对于想把握机会和解决问题的创业者而言就不合适了。对于这一类创业者,必须把公司也当成一款产品来做。


公司这款产品,对投资人而言是一个能看到巨大发展空间和可预期回报的资产;对供应商和合作伙伴而言是一个可靠而稳定的合作对象;对其所在地的政府与主管部门是一个值得关照的榜样和忠实的纳税人;对为其工作服务的员工有着可以预期的成长、收入和发展空间……公司这款产品更加复杂,而且做得越大越复杂,但关注利益相关方已是大势所趋,2019年8月, 181 家美国顶级公司CEO 在的商业圆桌会议(Business Roundtable,简称BRT)上联合签署了《公司宗旨宣言书》。该宣言重新定义了公司的宗旨,废除了长久垄断商业世界的“股东至上”原则。他们宣称:股东利益不再是一个公司最重要的目标,公司的首要任务是创造一个更美好的社会。这份宣言所强调的原则便是“共益”的理念,公司不止是股东的公司,更是社会的一部分,只有更好的嵌入在社会之中,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才会发展得更好。


这也是公司从优秀跨越到卓越的关键一步,要以产品意识对待公司的经营、治理和管理,对公司本身的用户和客户——利益相关的股东投资人、员工、合作伙伴、所在社区的主管和监管部门等等提供有积极意义的支持,这便是共益的思想。




从卓越到伟大的第三个产品:


以公司为主体所承载的精神、文化和意义——企业文明


如果说优秀的公司能做出好产品,卓越的公司能把公司做成产品,那比卓越更高要求的公司——伟大的公司,又要做什么呢?


伟大的公司,要能创造和承载文化,传递积极的价值观和意义,要能体现榜样的属性。这其中包括了企业家精神,但又不止于此。


这里抽象的概念很多,那就看看实际的例子吧:


  • 被称之为硅谷钢铁侠的伊隆·马斯克,除了他先后创立的PayPal、Tesla、SpaceX等众多明星企业之外,还有哪个“火星移民”的梦想和“第一性原理”的思考方式;
  • 至今仍被无数人缅怀的苹果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除了做出IMac、Ipod、Iphone等一系列优秀的数码产品、孵化了皮克斯动画这样充满创意的公司,还留下了极简产品设计思想和发布会演讲的风采,当然还有Think different 的理念;
  • 创立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京瓷和KDDI的稻盛和夫,传递了敬天爱人的经营理念,以及广为传播的阿米巴经营管理模式。

而对于我国,改革开放43年至今,涌现了大量堪称卓越的企业和企业家,他们也逐步有了将公司承载的精神产品化的趋势:


  • 比如华为,提出了“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的使命愿景,并一直在传递“以奋斗者为本”的价值观;
  • 比如腾讯在2019年更新了使命愿景:用户为本,科技向善;
  • 至于创建了阿里巴巴的马云,更是一直在谈“使命、愿景、价值观”。

这些看似虚无的意义和概念,在具象的公司运营中得以成真,在实实在在的价值创造中不断被传递和弘扬,逐步成为了一种文明。


这便是公司的第三个产品:一种企业文明,其中往往是一些哲学层面的东西,包括使命愿景价值观,包括一些精神和习惯。这种产品最初由企业的创始人设计和传递,在具体的业务发展和实践中不断迭代完善,形成具体的方法论和模式,影响一代代人,甚至于超越企业本身的存在。


毕竟,人的寿命有限,涉及价值和理念的传递;公司作为经营性的主体也需要不断调整团队和组织,所以,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当一切散去,留下的便是一种企业文明。


而那些有心要构建一种企业文明,正在做第三个产品的公司,才是真正的“时间的朋友”,这样的公司由此可以从卓越跨向伟大。


结语:


古语有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能够跨越时空的拘束;现代的市场经济催生出了公司这样的组织,有了各种各样的交易、分工和复杂的协作模式,使得整个社会变得愈加丰盛。在这个丰盛的时代,机会很多,诱惑和噪声也很多,唯有做好产品才是长久之道。这里提到的“产品”除了公司服务客户的产品,还有公司本身这个产品,以及公司传递的企业文明产品。服务客户的产品能让公司活下来,公司本身这个产品能让公司活得好,而企业文明这个产品则是公司能长久存活的保证。


三个产品同时做,是长期主义者才敢做出的选择。


当然,三个产品同时做很难,但难就不做了吗?


用日本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的故事来说,当他在一次演讲会中提出了“水库式经营理念”,强调“企业应该在经营状态良好时像在水库中蓄水一样保证充裕的资金留存”,演讲结束后,就有听众提问说:水库式经营的理念虽好,但那些根本就无法确保充足资金的企业怎么办?对此,松下幸之助的回答是:“你自己首先得要有企业必须保证充裕资金的想法才行。”


是的,一切先得从有强烈的愿望开始,才会有之后的一切;一位创业者先得有了做好产品的意识,能想到要同时做三个产品,才真的可能成就伟大的公司。也正是因为想做一家伟大的公司,才可能会和公司的共益伙伴建立更好的共益关系,建立健康良好的成长机制;进而才可能在用户驱动理念的指导下不断做出好产品,或者让好产品可以脱颖而出。


愿望是起点,产品是基础,愿更多公司能从优秀跨向卓越,能从卓越迈向伟大,共同构建这个丰盛而美好的时代。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