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新能源汽车全国招商加盟 代理新能源汽车品牌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本报记者严宇

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4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均突破7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6倍和2.5倍。其中,4月份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21.6万辆和20.6万辆,同比增长1.6倍和1.8倍,继续刷新当月历史纪录。

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氢燃料电池汽车。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引起了国外媒体的广泛关注。据外媒报道,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领先世界。

科技巨头加盟研发

蔚来汽车宣布计划将电站和充电站网络扩展至中国北方服务不足的地区;启动阶段,Xpeng Motors展示了其激光雷达自动驾驶功能;北汽集团高端品牌极限福克斯联手华为推出首款轿车阿尔法s在近日举行的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以下简称“上海车展”)上,中国厂商推出的众多新能源车型以及发布的一系列新消息成为了外媒关注的焦点。

英伦《金融时报》表示,这些中国厂商的目标是成为中国最畅销的电动车品牌之一。报道援引最新民调结果称,国产品牌在中国年轻消费者中越来越受欢迎,他们更愿意购买国产汽车,而吉利、蔚来和小鹏等中国领先汽车公司正在利用自己的技术吸引消费者的兴趣。

彭博社指出,电动汽车和智能驾驶技术无疑是上海车展的重要主题,从初创企业到最负盛名的汽车制造商,每个人都在投资清洁交通。

很多外媒也注意到,除了汽车公司,很多中国科技公司也在电动汽车领域大踏步前进。

日本《朝日新闻》报道称,由于自动驾驶等新技术的研发不断进步,中国科技公司参与了电动汽车的开发,电动汽车市场进入了大竞争时代。比如华为虽然不生产自有品牌汽车,但已经展示了自动驾驶平台;百度希望通过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合作生产电动汽车;智能手机巨头小米宣布,未来10年将斥资100亿美元参与电动汽车制造。

《日本时报》直言,中国正在成为科技巨头造车野心的第一个真正的试验场。从华为到百度,中国各大科技巨头在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领域投入了数十亿美元,被视为未来交通运输的趋势。与苹果等国外科技公司的造车计划相比,中国科技巨头的行动规模和速度都是优越的。报告指出,电动汽车行业的吸引力在于,随着传感器和操作系统在汽车上的普及,远离内燃机的汽车变得越来越高科技,越来越像电脑。自动驾驶技术的广阔前景也引发了人们对其应用的无限想象。

庞大市场充满机遇

吸引国外媒体关注的不仅仅是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技术,还有充满潜力的广阔市场。

韩媒近日报道,据统计,3月份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20万辆,占所有汽车销量的10%以上。报道援引业内人士的话称,这与2010年智能手机销量超过手机总销量10%的情况类似。新能源汽车占比超过10%是市场的转折点,意义重大。

DPA报道称,不少专家估计,今年中国汽车市场将增长6%以上,而电动汽车的增长将尤为强劲。

《金融时报》指出,过去一年,电动汽车行业日趋成熟。在这种背景下,中国车企相继推出了旨在吸引年轻消费者的新技术和新车型,这也将有助于中国实现其目标,即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将达到t

中国蓬勃发展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吸引了越来越多海外企业的关注。

《朝日新闻》报道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也是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新能源汽车销量最大的市场。随着中国经济的逐步复苏,各大汽车公司竞相在上海车展等平台上展示以电动汽车为中心的新车型,争取在中国市场获得更多份额。

br />

“世界上增长最快的中国市场充满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韩国东亚运动网日前援引现代起亚汽车集团一名负责人的话称,该集团准备在中国市场实施加大中国本土研发、扩大电动汽车生产线、正式开展氢燃料电池事业、加强品牌形象等四大战略,抢占即将到来的未来汽车时代。


中国车企加速“出海”


在全球科技创新加速演进、节能减排呼声日益高涨、应对气候变化迫在眉睫的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全球汽车市场的大势所趋。除了耕耘国内市场之外,中国新能源汽车也正加速“出海”。


据日媒报道,中国对日本的纯电动汽车出口迅速增长,今年前三月日本从中国进口的纯电动汽车数量为879辆,比去年同期的96辆增长了9倍,进口额增长了48倍,达到29.49亿日元。


“销量超过特斯拉,欧盟境内最畅销、最实惠的电动汽车来了。”《日本经济新闻》报道称,伴随这句广告词,在波罗的海沿岸国家立陶宛的石板路上,开始出现越来越多中国上汽通用五菱生产的一款小型电动汽车。该公司同当地企业开展合作,由五菱提供技术和零件,当地公司进行装配。


报道引述分析人士观点称,中国电动汽车在价格、设计和品质上的综合竞争力较强,很可能在海外大获成功。尤其是在去碳化浪潮的推动下,中国电动汽车可能会遍布世界各地的大街小巷,迎来自己的春天。


“中国品牌加速进入欧洲市场!”德国新闻电视台也认为,继智能手机后,中国品牌在电动汽车领域有望扎堆进入欧洲。


分析认为,中国提出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对能源供给和能源消费提出了更高要求。专家指出,能源体系去碳化要靠新能源汽车储能,这是下一步新能源汽车的目标。


西班牙埃菲社注意到,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报告显示,到2035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比超过50%。报道指出,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提出的路线图对中国汽车节能减排能够起到助推作用。


德国“中国平台”网站近日报道称,电池存储是实现中国气候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实现目标,中国有关部门正计划推进电池存储系统的技术研发,为新能源汽车注入充沛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