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李小加年薪2307万 李小加父亲

李小嘉正式退任香港联合交易所及结算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HKEx”)行政总裁。

1月3日晚,HKEx宣布戴志坚接替李小嘉,自2021年1月1日起担任HKEx代理集团首席执行官。

公告显示,李小嘉于2020年12月31日退任HKEx首席执行官,并终止其HKEx董事会成员职务。李小嘉已经证实,他与董事会没有分歧。

HKEx董事会感谢李小嘉在过去11年的杰出贡献和领导。在担任集团首席执行官期间,HKEx成功地从一个区域交易所转型为全球领先的金融基础设施集团之一。自2021年1月1日起,李小嘉被任命为董事会高级顾问,任期六个月。

此外,自2021年1月1日起,戴志坚被任命为HKEx代理集团首席执行官和董事会成员,并继续同时担任HKEx联合总裁和首席运营官。

作为HKEx代理集团首席执行官,戴志坚还担任以下职务:HKEx董事会常务委员会及企业社会责任委员会委员、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SEHK)主板及创业板上市委员会委员、上市政策小组成员。戴志坚在董事会及其委员会的任期将与他担任HKEx代理集团首席执行官的任期相同。

根据公告,戴志坚于1998年7月加入HKEx集团,现年58岁。他曾担任HKEx结算主管、联合集团首席运营官、全球结算(亚洲)业务主管,以及股票证券、固定利率产品和货币业务联席主管。

公告进一步显示,根据与HKEx签署的任命书,戴志坚已获委任为HKEx代理集团行政总裁,任期自2021年1月1日起至HKEx新任集团行政总裁获委任为止。

截至2021年1月3日,董事会包括12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分别为施美伦、阿布巴古瑞、陈子正、谢庆海、周虎木芳、冯婉梅、Xi博伦、洪丕正、梁、庄、以及执行董事兼任演艺集团行政总裁。

李小加:不想再做打工人了!

离开前,李小嘉接受了上海证券报的采访。

年轻时,他是一名石油钻井平台工人。大学毕业后,他成了一名记者。当他从国外留学回来时,他变成了一名银行家。在最近11年里,作为首席执行官,他将一个地区交易所建设成了国际领先的亚洲时区交易所。

为何提前离职?

如何在中环继续寻梦?

李小加的聘任期本来要到明年10月才到期,为什么提前离职?

李小嘉在近日举行的媒体告别会上首次作出解释。在李小嘉看来,经过多年的改革,HKEx已经进入了丰收年。虽然目前的市场环境不好,但HKEx的各项业务仍然发展良好。此时离开是HKEx最低的成本。

离职后干啥去?

自2021年1月1日起,李小嘉将从HKEx集团首席执行官调任HKEx董事会高级顾问,任期六个月,继续提供指导并确保平稳过渡安排。

“这么大年纪了,接下来想自己干点事,看看能否尝试不打工了。”回应了李小嘉卸任后的行踪。

李小嘉表示,卸任HKEx首席执行官后,会继续留在香港,留在中环“寻梦”可能仍在交易所广场担任“液压工程师”。非常擅长类比的李小嘉和常常把资金比做“水”,说金融就是“水利工程师”,以及最近一直在思考的是如何将“水”引向中小企业,

“我对‘液压工程师’很感兴趣。我们连接了“水”并改变了“鱼”。还有很多其他的事情要做。今后想干什么,不能说太多

,但我不太想打工了。”李小加坦言。


李小加用“寻梦”来形容自己在港交所的11年,“因为在追梦,所以喜欢问为什么不能干,然后不断去探寻。而未来,也将继续在中环‘寻梦’。”


李小加于2009年10月加入港交所,2010年1月16日起出任行政总裁兼董事。当年报酬待遇包括年薪720万港元,并可获酌情表现花红及或奖授股份,2010年收入约1916 万港元。


到2018年及2019年,李小加的年薪已突破 5000万港元。港交所年报资料显示,李小加在2019年酬金约 5110.5 万港元,2018年则为 5241.3 万港元。


因为员工股份奖励计划的缘故,李小加还持有港交所的股份。2019年年底,他卖掉了约65万股港交所股份,获利逾1.6亿港元。数据显示,李小加目前仍持有50.26万股港交所股份,市值约1.94亿港元。


为何要买新锣?


在港交所最难忘的事情是什么?


在港交所追梦11年,李小加经历了诸多大事件,但让他印象最深刻的,却是敲响新锣。


2018年7月12日,新装修完的港交所上市大厅挤满了人,包括映客在内的8家公司于同一天在这里上市。为了让这8家公司能同时敲锣上市,港交所搬出来4面锣,两家公司同敲一面。这是港交所定制的新锣首次全体亮相。


这新锣价格不菲。


“我们特意到山西找了一个专门做锣的地方,这锣60万一个,我们还是做了。我们觉得港交所必须把锣做大一点,这样才配得上来香港上市的那些企业。”李小加说。


九点半一到,4面铜锣同时被敲响,在振耳欲聋的锣声、欢呼声、掌声中,港股进入了崭新的时代。


崭新的锣声,宣告港交所步入新时代,但掩盖不了李小加记忆中的另一个“难忘”时刻。


李小加说,执掌港交所的11年里,觉得最难的时刻,是2014年阿里巴巴因股权架构原因转投纽交所的时候。在同股不同权规则上的坚持,使港股错失了许多潜力巨大的新经济公司。


满怀遗憾的李小加,在其后的几年里发起了两轮港股IPO改革尝试,终于力排众议,在2017年底得偿所愿。2018年4月30日,香港交易所修订后的《主板上市规则》正式生效,同日起接受公司按新规申请上市(IPO)。


修订后的港股《主板上市规则》新增三个章节,为三类企业赴港上市打开“绿色通道”: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采用不同投票权架构的公司以及寻求在香港第二上市的公司。


“这是港股市场近25年来最重大的一次上市机制改革,也是最具争议的一次改革。”上市新规生效之际,李小加如此总结,“随着改革的完成,香港资本市场将迎来激动人心的新时代,香港会成为孕育创新公司的世界级摇篮。”


事实正如他所料。新规实行后,港交所迎来新经济公司上市潮。据港交所统计,2018年全年共有218家公司在香港IPO,同比增长25%,挂牌数量创历史新高;IPO共融资2865亿港元,同比增长1.23倍,募资额创下2010年以来新高,港交所因此重夺全球新股市场“募资王”宝座。2019年,在阿里巴巴回归的推动下,港交所再度夺得全球IPO募资额排行榜首位,为10年来第六度称冠。


2020年,尽管新冠疫情给市场带来的挑战仍在持续,但毕马威对香港新股市场进行的最新分析显示,受益于中概股赴港第二上市,港交所2020年的集资额增加了24%,预计全年将完成140宗新股上市,集资总额达3899亿港元。


怎么评价中国资本市场?


怎么总结掌舵港交所11年?


2020年是中国资本市场建立30周年,记者请李小加用一句话点评中国资本市场过去30年的发展。李小加先是用了“波澜壮阔”,略一沉思后说,应该是“前所未有”


“因为它是一个从无到有,从0到1,自上而下创造出来的市场,顶层设计和最底层的风险承受者之间缺乏足够的缓冲空间和压力消化空间,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充满争议,充满挑战,充满困难,但这个市场发展起来了,我对他们充满了敬佩。”李小加说。


在采访中,李小加用四个关键词来总结他掌舵港交所11年所做的主要工作:连水、换鱼、跨界、改制。


“连水”即互联互通。“换鱼”即港股的更新换代,从本地的“鱼”换成世界大海里的“鱼”,从传统的银行、房地产股,换成新经济股票。“跨界”则是指从股票向商品的跨界,也是从香港向全球市场跨界;“改制”则是指港交所的现代化、数字化。


其中,除了“换鱼”,李小加觉得可以给自己打A或者A+的,还有“连水”,即通过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将中国市场与世界市场更加有效地连接在了一起。


2009年接手港交所时,李小加就非常清楚自己正站在一个巨大的历史潮流中:人民币国际化与内地资本市场国际化。香港金融市场过去20年的繁荣发展与内地资本市场开放息息相关,港交所今后最大的机遇仍来源于内地进一步的改革开放、进一步的资本项下开放以及人民币国际化。


因此,一上任,李小加便把港交所明确定位为“致力于成为中国内地客户走向世界以及国际客户走进中国内地的全球性交易所”,进而配合内地市场的对外开放战略。


为了让香港市场更贴近“最大、最主要的客户”,港交所2012年开始分阶段调整港股交易时段,使之与A股同步开市;为了把香港市场的“货”与内地的“钱”、世界的“钱”与内地的“货”之间的壁垒打通,李小加和内地资本市场的监管者,创造性地发明了“互联互通”交易模式。


如今,“互联互通”已经平稳运行了6年,其间,沪深港通推动和促成了国际市场主要指数纳入A股,吸引大量国际投资者进入A股市场。而伴随着内地居民南下配置国际资产,港股也迎来了新的大时代。


“我们这一代人生活在一个极不寻常的30年里,无论你多么成功,你的故事再独特,最终都应该感恩这个时代。”李小加说。


实习编辑:杨志莹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


(来源: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