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晚,在2021年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第21届年会上,袁琪森林创始人唐斌森表示,其实中国不缺消费力,缺的是好产品。互联网精神是互联网创业者改造传统产业的原始动力,追求用户体验才能做出好产品。
唐斌森说,6年前,在给团队的邮件中提到,中国的高铁、楼宇、互联网平台、电商、物流系统等基础设施都是最先进的。同时,平台经济已经过剩,中国不缺消费力,缺的是好的产品和服务。在过去的六年里,中国的财富分配也奖励了那些制造好产品的企业,包括电动汽车和消费者,以进一步弥补中国消费的不足。这背后的逻辑是整个基础设施已经到了极致,未来一定是一个好产品好服务的世界。
过去几年,作为传统行业,餐饮行业内外都认为有必要用“互联网思维”改变现状。在唐斌森看来,互联网思维是被认可的,值得幸福,但与此同时,很多传统企业,照搬这些模式,并没有赚钱。“互联网思维包括分发裂变、私域流量、免费模式等。很多公司看到人做免费,他也做免费;看人家搞D2C,他也搞d2c刚学完C2M,又有一个分布裂变,好像永远也不会完。其实那些只是皮相和外表。其背后的互联网精神,是互联网创业者今天改造传统产业的原始动力。”
要理解互联网精神,首先是对用户体验的终极追求。体现在袁琪森林的经营逻辑上,就是:先有人喝酒,再有收入,最后盈利。这和互联网运营的逻辑是一样的。首先是日常活动,然后是收入,最后是利润。
唐斌森认为,用户体验的终极追求,袁琪森林关注用户在每一个环节的流失,因此有数据分析、测试和各种分析方法,提出了留存率、NPS、二次留存、月留存等一系列概念。
据了解,留存率是在一定统计周期内的新用户中,一段时间后仍启动应用的用户比例,表明产品是否被消费接受。NPS表示用户是否愿意向他人推荐这款产品,从而表明用户是否真的对你的产品满意。
袁琪森林在追求用户体验的过程中走过了一段弯路。当初袁琪森林邀请专业人士做定价分析,确定产品价格4元钱,渠道和终端各拿30%,成本5分钱左右。然而产品完成后,很多人喝了就不想喝了,500万元的产量毁于一旦。
唐斌森反映:“为什么不能按照这个模式来做?原因是规章制度太多了。”后来在游戏里找到一个同事,让他做一个自己喜欢的饮料,不计成本和方法论,尽可能用好的东西来做。
比如原活力森林甜味剂采用赤藓糖醇,比传统的阿斯巴甜零度可乐贵50倍;烧茶的茶叶只泡一次就扔掉了;奶茶是第一个使用三倍于茶的牛奶。
互联网精神的第二个方面是对人才的极度尊重。唐斌森说,中国的快速消费品行业曾经对人才没有吸引力。但现在,很多消费企业学会了在互联网上玩,开始搞股权激励,用互联网公司的人才标准吸引人才。很多优秀的互联网人才开始选择消费行业,这说明消费品行业的机会来了。
本文来自蓝鲸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