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中国洗衣液“一哥”、洗手液“老大哥”的蓝月亮,去香港半年多扔出一个“大瓜”。
7月20日晚,蓝月亮集团(06993。香港,以下简称“蓝月亮”)发布2021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上半年股东应占综合亏损约4400万港元。
对于当地日化龙头企业蓝月亮来说,这只是“敦刻尔克大撤退”还是“失去麦城”?
日化白龙马变雷股
2020年12月,国内日化龙头企业蓝月亮以“洗衣液一哥”“中国宝洁”的光环在港交所上市。
招股书显示,蓝月亮2017年至2019年的净利润分别为8616万港元、5.54亿港元和10.8亿港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32%。
由于其出色的盈利能力和近百亿元的高募资,蓝月亮迅速引起了当时市场的关注。
今年3月29日晚,蓝月亮也披露了上市后的首份年报。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69.96亿港元,整体较为稳定;净利润为13.09亿港元,同比增长21.3%。
当时蓝月亮的表现依然稳定积极,也不乏外界乐观的声音。
2020年年报业绩预告发布时,郭盛证券评论称,蓝月亮2020年业绩超预期。在2019Q4的高基数下,2020Q4依然实现了快速增长,2021年的爆发式增长有望延续。
没想到,情况突然变了。蓝月亮2020年年报发布不到4个月,公司又抛出了“打脸”的业绩,2021年上半年约4400万港元。与去年同期3.02亿港元的利润相比,投资者措手不及。
价格体系遭扰乱拖累业绩
对于今年上半年令人震惊的业绩预告,蓝月亮将亏损归结为四个原因,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非集团客户的平台上低价产品持续过剩,导致集团的定价策略和市场上产品的价格体系受到干扰。为统一市场上产品的定价,本集团向客户提供部分折扣以稳定产品的市场价格,对2021年上半年约9%的毛利率产生负面影响。
事实上,蓝月亮并不是第一次陷入渠道问题导致的不利局面。据公开报道,早在2015年,蓝月亮就因定价问题与传统超市分离。当时大润发、家乐福等大卖场下架,各渠道联合抵制蓝月亮,蓝月亮面临全国下架的局面。当时蓝月亮虽然没有因为与线上渠道深度合作而造成亏损,但对线下规模效应和消费惯性仍有影响,包括立白在内的竞品趁机崛起。
如今,渠道问题再次出现,价格体系受到干扰,暴露出行业激烈竞争下渠道管控的潜在风险。
trong>创新点错科技树?蓝月亮在创新方面或也有商榷之处。
2020年登陆港股时,蓝月亮准备发力洗衣业务,计划首先在五年内投入3.12亿港元建设五家洗衣中心,建成后四年维持收支平衡,8年内收回投入成本并开始盈利。
其实,早在2012年蓝月亮已经推出洗衣服务,只是数年来业绩乏善可陈。招股书显示,2017至2019年,蓝月亮的洗衣业务在三年间只分别贡献了1100万港元、2300万港元以及2700万港元,只占同期营收的0.2%、0.3%和0.3%。2020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下,该业务更是只有80万港元营收,几乎可以忽略。
而且,蓝月亮在中报预告中还称,一直发展的洗衣业务产生6700万港元亏损。
这意味着,蓝月亮大手笔以销售服务作为新的发展突破口,前景着实是未知数。
同时,在产品创新上,蓝月亮一些新品难担重任,对一些开始成为潮流趋势的新品,却又无动于衷。
目前,蓝月亮旗下拥有衣物清洁护理、个人清洁护理和家居清洁护理三大系列,共计73个品种的产品,自身最知名的产品为洗衣液和洗手液,其中洗衣液为蓝月亮贡献了近85%的营收。例如洗衣液领域,蓝月亮拳头产品是“深层洁净护理洗衣液”系列,其2019年就贡献总收入的57.6%。
在洗衣液领域,洗衣凝珠有成为新的重量级细分新品趋势。来自欧睿国际数据的统计,2019年中国洗衣凝珠市场规模已经超过5亿元(未标港元处均为人民币,下同),增长率超过110%,预计未来依然将保持35.8%以上的高复合增长率。日化最前线的数据更显示,2020年洗衣凝珠在阿里平台的销售额将近13.7亿元,同比增速超过132%,已成为阿里平台上衣物清洁产品中增速最快的品类。
有公开报道称,洗衣凝珠借助社交平台的运营,已经攻入了年轻消费群体市场。尤其是奥妙、立白等品牌已开始在这个新兴细分领域扎根,蓝月亮仍未有所行动,自家洗衣液新品也只围绕着高端的至尊版浓缩洗衣液开展。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中报预亏时,蓝月亮还提及了一个亏损原因,——2020年被退货的某些“至尊”牌洗衣液,在今年上半年与其它产品捆绑销售并以折扣价出售。
此外,蓝月亮近年来相继推出“卫诺”浴室清洁品牌、“天露”餐具和蔬果清洁品牌等,虽然2020年增长较好,但仍难当业绩大任,何况家居清洁护理领域,庄臣、立白、白猫、威王等强势中外企业、品牌众多。
敦刻尔克还是麦城
作为日化领域的本土龙头,蓝月亮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具备较强的渠道和品牌壁垒,蓝月亮这个品牌也有相当号召力。
因此,有公开报道显示,多位分析人士认为整体来看,今年中报预亏应该是蓝月亮基于战略发展的“短期阵痛”行为。
不过,无论渠道、价格体系,还是创新,背后都是企业的经营管理。
公开数据显示,2017-2020年蓝月亮销售人员由10432人缩减至4582人,缩减幅度近60%。销售人员的削减,对应着蓝月亮线下渠道增长乏力,2020年上半年甚至出现过负增长。
今年上半年,蓝月亮又有部分渠道大量货物囤积导致降价销售,并成为拖累预亏重要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蓝月亮股价滑坡早于业绩。蓝月亮发行价为13.16港元/股,上市一月后,市值达到最高点1122.58亿港元,随后开始逐渐走低。
半年来,蓝月亮股价跌破发行价后,市值已不止腰斩。截至8月9日收盘,蓝月亮股价已跌至6.60港元/股,市值较高点已蒸发超过730亿港元。昨日,蓝月亮股价虽出现反弹,但盘中创下了6.49港元/股的上市后新低。
就在蓝月亮中报业绩预告出炉后,中金公司7月29日将蓝月亮评级由增持调降为中性。此前,券商对蓝月亮不是给予首次买入评级就是维持买入或增持评级,例如国金证券7月13日还给出首次买入评级。
面对突如其来的亏损和上市后逐渐低迷的股价,蓝月亮能否重回增长并实现持续健康发展,以及重获资本市场认可,有待时间的检验。
实习生 李漫鸿 记者 陈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