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见习记者陈璐)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全国猪牛羊禽产量达4291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802万吨,增幅23%。目前肉类行业还面临哪些问题?如何进一步提高肉制品质量?如何推动肉类产业转型升级?新京报记者与中国肉类协会副会长高冠会谈,解读中国肉类产业现状。
高冠,中国肉类协会副会长。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国内肉类供求基本平衡
今年上半年,中国肉类进口增长7%,尤其是1-5月份,肉类进口同比增长12%。高观说:“肉类进口增加了,国内产量也增加了,所以整体肉类供应问题不大。即使去掉进口部分,国内产量也几乎能保证市场供需。”
从高角度来看,肉类进口的增长主要是为了补充国内肉类市场。虽然国内肉类生产正在努力恢复,但疫情反复,需要进口肉类作为市场储备。
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人均肉类消费量为61公斤,与欧美国家相比并不高。“中国的饮食文化是营养均衡,肉类的需求量不是关键。关键是肉的质量,尤其是牛羊肉。国内对优质牛羊肉的需求还是比较大的,所以这方面的进口量比较大。”
肉类质量需要更严格把控
高冠认为,目前国内肉类市场的主要问题是生产和消费不相适应。第一,生产端的失调体现在疫情问题上。“因为疾病导致产量下降,就像2018年、2019年和2020年这三年一样,被疾病折腾得够呛,导致产量下降。”高观说:“目前,我们不能尽最大努力控制疫情风险,导致生产跟不上消费需求。这是一个大问题。”
二是质量不合适。在肉制品的食品安全检验中,仍有1%以上的产品不合格。高冠说:“比如农兽药残留、瘦肉精等问题,质量目前还需要控制,至少合格率要控制在99%以上。”
在谈及如何控制肉品质量时,高冠指出:“质检有赖于国家监管部门,需要从严查处。企业也要加强管理,主要是调整结构。目前国内肉类企业生产分散,消费松散,一些小的零散企业不够规范,容易出现肉类走私、注水或假冒。因此,我们必须制定标准,砍掉一些企业,提高我们行业的集中度,便于管理,便于标准化。”
农兽药残留需要从源头解决
高冠提到,目前国内肉类行业在很多环节都存在影响因素。从生产方面来说,疾病管理是一个主要的影响因素,需要相关的生物安全措施。“另一种是农兽药残留和重金属残留。这些农业污染需要从源头上解决,以保证动物的健康和肉类的质量。”
在中间阶段,高冠认为,肉制品的加工需要更严格的监管,以防止瘦肉精、注水肉等肉类行业的不当行为。
从肉类行业的后端来看,冷链物流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高观说:“要减少生产流通中不必要的开支,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尽量做到低成本保质,让大家都能吃到更便宜、更优质的东西。”
下半年重点做好产业转移
关于下半年肉类产业发展重点,高冠指出,第一步是做好产业转移,构建区域防控新格局。“目前,对我们生产危害最大的是疾病。它的杀伤力很强。一旦患病动物100%死亡,就要进行分区防控,把生产养殖分成几大块。这些区域不能跨距离调用,以减少
此外,在各种生产和养殖场所实施高标准现代化是肉类工业发展的另一个关键点。高冠说:“要升级建设各种生产养殖场所,比如把屠宰场搬到产区,就要以此为契机,实现现代化升级,加强管理,提高产品水平。”高观认为,现代化的两大要点是数字化转型和绿色转型。“比如今年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举行的‘生态羊都’授牌仪式,就是我们绿色发展的新探索
索和尝试。”提高自给率是肉类行业发展首要目标
“肉类最重要的就是健康。”高观指出,“肉类食品与别的食品不一样,它对人很重要,作为人体摄入蛋白质的主要来源,对人的健康和抵抗力都有好处。”
健康的环境、健康的动物和健康的食品,是高观多年在肉类行业内工作总结出的经验,“没有健康的环境,就没有健康的动物,那就更没有健康的食品,所以肉类行业要从头抓起,做到全产业链都能得到保障,消费者能够得到一个健康的食品。之后在细分领域多做探索,与高校、生物安全专家多做交流。”
在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文件《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提到,畜牧业在畜禽产品供应安全保障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体现在猪肉自给率要保持在95%左右,牛羊肉自给率保持在85%左右,禽肉和禽蛋要实现基本自给。高观表示:“十四五规划中也提到,在未来的5-15年需要保障公民肉类安全,总体来说就是要保供,也就是提升自给率。”
除了提高自给率,肉类行业发展还有提高合格率、实现现代化、法制化、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生态文明、调整区域布局、提高行业文明程度、提高行业福利水平、建立行业自律等要求,高观表示,未来中国肉类协会将在以上十大目标中进行全方位工作布局,为行业发展助力。
新京报见习记者 陈璐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