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商用垃圾处理器,垃圾处理器创业计划书

从做投资人到拆下水管,80后刘宗奇走上第三次创业路

“粉碎”厨余垃圾 会是创业风口吗

采访完刘宗琦,他发了一张数据图,显示一周平均睡眠只有3个小时。然后他说:“你可以说我绝望了。”

大胡子,穿着随便,随便,这个成都的海南青年已经创业两次了。

2018年8月,他再次创业。他瞄准了厨余垃圾,但有人称他为傻瓜。面对质疑,柳宗琦认为,只要自己愚蠢地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有转机。

本期《成都制造者》聚焦神奇超人垃圾处理创始人柳宗琦,听他讲述创业背后的故事。

学生创业团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决定砸碎环保行业的“硬骨头”

2015年,26岁的刘宗琦开始做体育社交节目。由于与合伙人的分歧,他在2017年退出项目后开始进入投资领域。但在这个过程中,他总觉得这不是他最想要的人生方向。

直到去年8月,事情有了转机。

当时刘宗琦担任创业周末创业大赛评委,清华大学的一个团队想做一个关于校园垃圾分类的小程序。作为投资人,他当场diss创业团队:“项目不靠谱,回报率不高,市场前景在哪里?”

没想到,有人当场问他:“如果你不这样做,我们怎么能让拾荒者过上更体面的生活?”

这句话温柔带刺,触动了柳宗琦:“我总是看着怎么赚钱,却忽略了创业的初衷。”

回国后,他一直在想,“垃圾分类”能不能成为自己的事业?

于是,柳宗琦开始进入环保行业做深入的研究和思考。他经常在街上蹲坐几个小时,看看工人们是如何清理垃圾的。同时,他也很纳闷,为什么那么多人做再生资源回收,那么少企业家愿意做厨余垃圾。

后来他发现,再生资源回收是一个附加值低、运营成本高的行业,而厨余垃圾又脏又难赚钱,所以企业家都避之不及。

“厨余垃圾是生活中占比最大、污染最严重、最让政府头疼、处理成本最高的垃圾。”柳宗琦说越难解决越有价值,于是就萌生了吃厨房垃圾的想法。

有人称他为傻瓜。他相信只要他坚持,就会有转折点

厨余垃圾处理器通常安装在水槽下面,将垃圾磨碎冲走,从源头上减少垃圾。这类产品在北美的渗透率已经达到95%以上,但在中国是新产品,市场份额不到2%。

看到这片蓝蓝的海洋,刘宗琦再次做起了厨余垃圾处理员的生意。经过6个月的研发和12次设计修改,产品终于上线了。

为了在早期发现问题,他和他的团队会亲自上门安装。“有些房子老了,刚拧出来的下水管道会发臭,几次差点吐出来。原来我是做互联网和投资相关的工作。现在我得把水管拆了。刚开始确实适应不了,但不这样做就解决不了问题。”

于是,刘宗奇白天去安装找问题,晚上跟团队总结经验,每天最多只能睡三四个小时。

即便如此,并不是当时冷门环保行业的所有人都能理解,“会有人买垃圾处理器吗?真的能一劳永逸解决湿垃圾吗?”甚至有朋友对他说:“你傻吗?”!

面对质疑,柳宗琦认为,只要自己愚蠢地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有转机。

今年7月,垃圾分类新政策来了,垃圾处理器在上海一夜之间成为“爆款”,让柳宗琦看到了新的希望。“新政的实施意味着我们推广的成本会变得更低,但同时激烈的竞争也会随之而来。这是一条漫长的路。”

华西报-封面新闻记者朱珠

来源:花溪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