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网
“任何荣誉都是每个人的集体荣誉,而我个人的荣誉是代替每个人获得的”。面对记者的采访,湖南省新宁县江岸山村长沙理工大学扶贫队队长、第一书记宋说。
从小在城市长大的宋,对农村有点陌生,来到村里之前,他有些忐忑。然而,他一到达村子,就很快进入了工作状态。多年的科研和行政工作经验,让他习惯性地了解村里的大局,顾全大局。由原江岸山村和原官田村合并而成的江岸山村,是省级贫困村,辖12个村民小组,总户数410户,总人口1435人,其中119户、456户贫困户已建卡。原官田村地处高山陡岭,平均海拔约700米。居民区地质松软,房屋多为土建施工,施工时间长,危房多。村集体经济发展落后,产业布局分散,无规模。
对于村里的情况,宋提出“以党建为统领,一手抓文化,一手抓产业。”
高校扶贫,充分发挥村民专长
扶贫,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宋刘斌的第一个想法是“出去,请进来。”“我们是省级单位,我们是带着资金和实力来的。”扶贫队本身的农业知识并不丰富,所以宋邀请省农科院、湖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的专家到田间地头指导村民科学种植,组织有发展产业愿望的村民特别是贫困户出国留学,学习先进经验,增加信心。当然,也有有能力的年轻人出去工作。农村要想彻底摆脱贫困而不返贫,他们才是真正的生力军。
水淼镇江岸山村是新宁脐橙最早的种植区之一,但近年来发展并不好。通过分析,宋认为主要原因是技术薄弱、销售差、规模差。村里还有大片未开发的土地。宋决定利用这块土地发展生态脐橙园。发展生态脐橙园,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是最重要的两个因素。经过了解,何顺兵和进入了宋的视野。
何顺兵曾经在外打工。当他听说村里有扶贫队时,他立即回到村里。一方面是方便照顾母亲,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借助扶贫团队在村里创业。与何顺兵交谈后,宋了解到他家是脐橙大户,有种植脐橙的技术和经验。村里的年轻人杨振伟毕业于一所大学,主修管理学。毕业后,他在国外创业失败后回到了家乡。他经常给村民介绍各种生意,口才很好。村民们尝到了他身上的甜头,信服了他,在村里影响很大。得知何顺兵和的情况后,宋当即决定让他们联手在村里种植脐橙。目前,脐橙种植基地拥有150亩高山生态脐橙园和450亩老脐橙园,其中450亩老脐橙园今年产量有望达到150万斤以上,产值可超过200万元,可通过入股分红、土地流转、复垦、管护等方式,确保贫困户增收。
此外,宋还因地制宜引进“鸭稻共生、酵素栽培”技术,开发高标准有机大米,生产优质有机糙米。为此,宋充分利用山地梯田的自然优势,流转梯田70亩种植高标准有机水稻。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些梯田,宋决定修复河渠、田埂等基础设施。当时全村老少都参加了基础设施建设,一些六七十岁的老人拿着工具一起干活。大家的热情已经完全被激发出来了。何顺兵的想法在此前生态脐橙园的尝试后彻底打开。这次,他在水稻种植基地担任致富带头人小组组长,帮助村里管理水稻种植。根据前期规划,水稻种植基地山上70亩,山下30亩,共种植高标准有机水稻100亩,绿色水稻500亩,其中加工100亩高标准有机水稻生产的糙米价格可超过30元一公斤,可为村集体经济实现50多万元。
t-size:15px;">农产品的品质固然重要,但关键还是要拓宽市场。扶贫队发挥长沙理工大学智力优势,依托人才和科技畅通销售渠道。学校艺术学院师生将品牌联合创新工作室开到村里的田间地头,进行产品包装、商标设计、品牌的策划与推广,为产品“提颜值”;计通学院师生为产业扶贫定制电子销售平台,打通产业扶贫最后一公里。农产品种出来了,颜值也提升了,接下来就看如何销售了。一开始,30多元一斤的糙米让很多人难以接受,销售工作一时陷入了停滞,但很快长沙理工大学知道了这件事,认购了58万余元的糙米,发放给教职工,帮助村里解决了燃眉之急。之后,在学校的宣传下,销路慢慢打开了,一些公司和老师也开始认购,到目前,糙米已经全部销售完毕。作为“以购代捐”校农合作的试点,宋刘斌带领大家成立了枧杆山村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委员会,大力推进消费扶贫。长沙理工大学先后与新宁县签订了两轮消费扶贫,第一轮消费扶贫签订的协议金额908万元,第二轮800万元。目前两轮消费扶贫一共完成了1600多万元。村支书杨忠祥感动地说:“有长沙理工大学在这里,我们发展产业有底气。”

知恩图报,时刻不忘更需要帮助的人
为了扶助村里的贫困户,宋刘斌又成立了扶贫车间。村民在车间里从事筷子筛选和军训服装制作的工作,不仅可以增加收入,而且可以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小孩。扶贫车间每半年组织一次团建活动,每逢一些重要节日,还会给员工发放福利,俨然成为了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村里的唐顺莲就在扶贫车间做事。
唐顺莲一家九口人挤在一个破旧的房子里,宋刘斌帮唐顺莲家完成了危房改造,让他们家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另外还帮唐顺莲和她两个儿媳在扶贫车间解决了工作问题。唐顺莲每天早上五点多就开始了一天的劳作,先去地里劳作一会儿,然后准备家里人的早餐,再去打一点米饭去照顾村里90多岁的孤寡老人贾美蓉。贾美蓉卧病在床,又有精神病,每天要给她换尿不湿。本来村委会主任龙艳洲是和唐顺莲一起照顾贾美蓉的。但是由于龙艳洲忙于村里的工作,照顾贾美蓉的担子有时候就落在了唐顺莲的肩上。另外,宋刘斌帮唐顺莲安排了保洁员和后勤员两个公益岗位。这样,唐顺莲中午在扶贫车间帮10多个员工做完午餐以后,下午还得继续干保洁员的工作,每天要忙活到十点多才能睡觉。一天的时间,几乎全花在了村里的事。对于年迈需要照顾的母亲,唐顺莲常常顾不上,心里很是惭愧。

此外,考虑到唐顺莲的儿子杨承银有建大棚的技术,宋刘斌为他搞了5亩大棚基地,并吸收其他贫困户入股。杨承银通过技术入股担任管理人员。2018年,宋刘斌带杨承银、杨承基等村民到隆回学习哈密瓜种植技术。回来以后,他们就搞了哈密瓜种植,第一年就成功种出了新宁县第一个本土哈密瓜。瓜熟以后,宋刘斌还帮助他们把哈密瓜卖到了长沙理工大学,价钱也卖得很好。这样第一年,他们的大棚就挣到了不少钱。2019年,他们还是继续种植哈密瓜。但是由于技术上的问题,又由于自己没有经验,大棚种植不能连续每年种植同一种农作物,哈密瓜病死很多,种出来的品质也没有2018年好,挣的钱就没有那么多。后来,在扶贫队的帮助下,他们开始种西瓜、辣椒、马铃薯等农作物,卖给本地的老百姓,也挣了一些钱。今年,宋刘斌知道他们大棚的情况,特意请了湖南雪峰种业公司的专家过来,帮他们提供技术支持,提高大棚的效益。今年将种植水果黄瓜、哈密瓜等农作物。这样,大棚种植收益就有保障了。
在唐顺莲的带领下,她的四个孙子也都参加了村里的耕读仓活动,那里有长沙理工大学的研究生给他们讲课,每周六晚上进行,可以培养他们的兴趣,学一些传统知识和美德。
唐顺莲有肾坏死病,扶贫队刘军知道这个情况以后,免费提供有机糙米,鼓励她通过饮食改善身体。两个月后唐顺莲体重增加了十多斤,肤色也有好转,这是以前没有发生过的事情,让人难以置信。
唐顺莲的二儿子杨承基今年还去湖北疫区捐赠了脐橙。当时,长沙理工大学教职工买了村里四万多斤脐橙,需要有人护送到湖北,捐赠给医护人员。知道这个情况以后,杨承基主动申请当志愿者。去湖北有很大的风险,杨承基自己也知道这个风险,但他就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去表达自己对扶贫队的感激之情。“没有宋书记他们,就没有我们一家今天的生活。”“当志愿者我就去,如果给钱我就不去了。”杨承基这样说道。孙女知道这件事以后,对唐顺莲说:“二叔去当志愿者,非常棒,我支持。”对于这次湖北之行,全家人都鼎立支持。来回有1600多公里,而且先后去了武汉和黄冈这两个疫情重灾区。还好,他们都平安回来了。

提神振气,催脱贫内生动力
为激发枧杆山村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培育广大群众崇德向善、勤劳致富的良好风尚,积极弘扬社会正能量,有效巩固提升精准扶贫成效,宋刘斌决定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在本村探索建设爱心公益超市,服务对象为全村村民,重点倾斜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爱心公益超市的物资来源于公益爱心。物资由帮扶单位长沙理工大学、爱心人士及企业捐赠和村集体资金解决,并根据实际需要购买补充。爱心公益超市的物资用于村公益事业。在村内积极参加各项技能培训、加入扶贫互助合作社、实现就业或通过个人劳动明显提高收入的贫困户,参与村里公益卫生保洁、义务巡逻,响应政府婚丧嫁娶不大操大办等移风易俗号召的村民,孝老爱亲、邻里和睦、诚实守信、教育有方的村民,以及其他参与乡风文明建设的村民,都可以获得相应的积分。村民可以在每个月底到爱心公益超市兑换积分,获得与积分对应的物资奖励。爱心公益超市启动以来,共举行了10余次公益物资发放活动,累计发放生活物资价值2万余元,受益人数超过1500人次,有力地凝聚了爱心力量,推动了全村志愿服务和乡风文明。
村里每月20日召开主题党日活动,将党员积分与爱心公益超市积分挂钩,确保主题党日活动成为党员学习教育的阵地和平台;建成了380平方米的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完善了村党支部、村委会各项制度,支部荣获了新宁县“五化”党支部荣誉称号;成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村民议事会、党代表工作站、群众工作站、红白喜事理事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坚持“让群众好办事,为群众办好事”的理念,积极服务和影响广大党员和群众,构建“党建+志愿服务”工作新格局。在党建引领下,党支部的战斗力得到了增强,村“两委”和广大村民致富的热情和信心都有了很大提高。

扶贫队长爸爸把大爱传承给女儿
村里的事搞得红红火火,但是宋刘斌心里却总觉得亏欠一些人。面对记者,这位在工作中精明干练的汉子流泪了。宋刘斌的孩子上小学二年级,妻子是大学教师,家里人对于他的工作非常支持,但是在宋刘斌心里一直有一个挥之不去的画面。2018年9月1日这天是女儿上小学的第一天,也是妻子启程前往武汉读博进修的日子,同时还是宋刘斌自己回枧杆山村的日子。上午把孩子送到学校后紧接着又在下午送妻子去高铁站,同一天里,一家三口分别三地,望着家人朝自己挥手告别的场景,宋刘斌内心感触颇深,直至今日,再谈起那天的场景,女儿偷偷在他包里放糖果,是牵挂他低血糖会头晕,说到这里,宋刘斌声音有点哽咽。
扶贫人是为别人解决问题,但结果常常是自己家也有一堆问题。在上学的时候,宋刘斌的女儿被发现有斜视的症状,医生建议先做康复治疗,但是宋刘斌的扶贫工作脱不开身,根本没时间带女儿进行康复治疗,还好2019年因武汉疫情,妻子滞留在家承担起了照顾孩子的重担。
长期的高压工作也在侵蚀着宋刘斌的健康。在医院检查手臂肌腱损伤的时候,宋刘斌还发现自己患有较严重的高血压,并伴有心律失常。医生推断生病的原因是精神长期高度紧张导致压力过大所致。女儿看到宋刘斌的状况,就说“爸爸你鼻子有鼻炎、耳朵有耳鸣、手又痛、心脏又有问题,还有高血压,你生病了,为什么领导还要你去扶贫?要不要我去给你请假?”每每谈到这里,宋刘斌眼神里总流露着父亲般慈爱的笑容,这其中既是感动,也是自豪。海外留学经历让宋刘斌学会自我调整心态,尽管也曾经犹豫,想跟领导提出请求,换别的人来接替自己,但是一想到这已经是第4个年头了,而且到了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候,村里的产业发展和很多事情都离不开自己了,宋刘斌决定还是要坚持到最后。为此,女儿受父亲的感染,在作文中写道:“我的父亲是扶贫队长,可他把扶贫村当成他的家,一个月很少看到他一回,想他了,只能在微信中留言,可我还是希望他快点把扶贫村建设好,能早日回到自己的家。”

宋刘斌一直认为,不要搞特殊化。虽然身体不太好,但是他凡事都以身作则,很多事情都亲力亲为。只有自己做到最好,队员们就不会松懈。“所以有很多时候其实我付出的可能多一些,但是在某些方面,队员又比我付出得更多”,宋刘斌说。
宋刘斌也因此荣获邵阳市2019年“最美扶贫人物”、“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2019年度工作先进个人”,工作经验入选湖南省邵阳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36招》,帮扶的枧杆山村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60万元,比2018年村集体经济翻了10倍,获评新宁县2019年脱贫攻坚工作“优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