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创业设计与实践报告,皮影创业报告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泰山皮影戏第六代传承人郑凡安表演皮影戏。

范正安展示皮影戏道具。泰山皮影戏以驴皮为原料,经过制皮、底稿整理、雕刻、上色、防腐等十一个工序。它风格独特,可以长期保存。

范正安的皮影戏乐器共有八种,包括鼓、锣、锣、钹、小钹、木鱼、竹板、止音器,全部由范正安设计制作。

在泰山脚下,有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在泰山文化中相辅相成。那就是有600多年历史的泰山皮影戏。自古以来,民间就有一句谚语“不看泰山皮影戏不能出行,不看皮影戏不知礼仪”。19日,“山东优质文化旅游产品风靡网络媒体”第二阶段走进泰山皮影戏剧院,观看皮影戏,感受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泰山皮影戏的独特魅力。

走进泰山皮影戏剧院,展厅里有各种皮影戏产品,从古代传统人物到现代卡通人物都可以在这里找到。此外,市民和游客也可以自定义相关字符。

在小剧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泰山皮影戏第六代传承人郑凡安向媒体群呈现了一场精彩的泰山皮影戏,讲述了泰山石甘当的故事,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据郑凡安介绍,泰山皮影戏历史悠久,在明代古籍《梼杌闲评》中已有600多年的记载。

与其他流派的“七虎八松九死”表演不同,泰山皮影戏有着独特的表演模式,最多需要两三个人。如果需要,一个人可以表演——。这就是皮影戏行业的古老绝技:“十死”。同时,表演者要“脑子里想词,嘴里唱歌,手里和人跳舞,脚下踩锤子”。一个人需要在多个角色中完成整部剧的表演,需要有深厚的表演基础。

泰山皮影戏是山东皮影戏的代表。与山东乃至全国其他学校相比,泰山皮影戏以其雕刻精美的艺术造型、精彩细腻的表演技巧、委婉动听的音乐唱腔,在众多皮影戏流派中脱颖而出,享有“泰山文化活化石”的美誉。2007年,泰山皮影戏首次被文化部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一流非物质文化遗产”。2012年,范正安创办的泰山皮影艺术研究院成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泰山皮影艺人不仅保留了传统的表演技巧、雕刻方法和口头脚本,而且做出了许多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剧目表现方面,有传统经典精品剧《蛙鹤龟》、老剧新剧爆笑剧《武松打虎新传》、少儿儿童哲理剧《失落的一角》、泰山文化品味剧《猴子摘桃》、潮流时尚剧《泰山石敢当大战恶狼精》《小

苹果》等等。


传统文化,传承是根本。泰山皮影第八代传承人范方一从小耳濡目染,两岁跟随爷爷范正安学习皮影戏。第八代传承人朱玉馨,大学期间由其主导并发起的项目“幕影春秋传播与推广系统”在全国首届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上一举夺魁。开展皮影进课堂活动,2007年至今,泰山皮影已经作为泰安市的校本课程进入了泰山学院、泰师附小等60余所小学设置皮影课堂课堂。2011年11月,泰山学院、山东师范大学成立了皮影艺术社团,开设大学选修课。2017年9月受邀参加北京史家胡同小学的开笔礼仪式,标志着泰山皮影的教学课程开始进驻北京。同时积极促成“泰山皮影系列课程”市场化,目前在济南、内蒙古、重庆等地区已经有多家幼儿园合作联合打造皮影主题示范课程,课程受到学生、教师及家长的认同,采用开班教学的方式,真正播撒泰山皮影普及和传承的种子。


随着国家对文旅产业的逐年重视,泰山皮影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2017年,泰山皮影戏馆在北京前门大街挂牌营业。泰山皮影第七代传承人范维国以北京范氏皮影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为主体,从文化产业、非遗生产性保护两个方面入手,成立下属五个子公司,搭建“非遗生态系统”,在有着六百年传承历史的泰山皮影这棵参天大树上寻求“增量”,通过重塑内部结构提效增质,实现“老树发新芽”。当前,泰山皮影已从艺术演绎、工艺品研发、影视开发、传媒出版、动漫影视、酒店餐饮六大块有了不同层次的发展或规划,立志把泰山皮影打造成国际知名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