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
人民网滁州6月16日电(周坤)一粒大米要经过几十道工序才能装袋销售。在安徽省天长市,安徽木马湖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木马湖”)的水稻之所以优秀,不仅因为水土好、品种优,还因为种植技术过硬,还因为新月的现代化生产工艺,保证了每一粒米的品质和口感。
走进牧马湖自动化生产车间,几乎看不到工人。木马湖董事长胡胜涛告诉人民网安徽频道,原粮入库、除杂、抛光、选色全部可以电脑控制,整个车间只有少数工人能完成工作。这样的生产车间,每天能生产1000吨大米,这是不可想象的。
俯瞰木马湖生产加工车间。人民日报在线陶陶图片
“过去,生产的大米熏得水花四溅,这一点和现在一样清楚。那时候,三四个工人一天辛辛苦苦干完活,就能加工四五吨大米。”回忆起米厂的旧貌,牧马湖企业管理中心主任李安民感慨万千。
近20年来,牧马湖生产加工的变化也让李安民感触颇深:“过去大米只能在10月到次年4、5月加工,因为夏天农民没有原粮。现在不同了。我们有恒温仓,可以一年四季生产大米。而且由于保存得当,味道几乎和新米一样。现在省会城市都有我们的销售网点。”
从季节性加工到周年生产,从“不远”到“远”,现代化的设备让越来越多的人品尝到了牧马湖大米的美味,也让牧马湖大米的品牌越来越响亮。
胡胜涛告诉人民日报在线安徽频道,大米中95%的营养成分集中在胚芽和糊粉层,仅占大米的3%到5%。长期以来,国内大米存在严重的过度加工问题,导致加工过程中胚芽等营养物质大量流失。
针对这一痛点,牧马湖创新开发了适度的大米加工技术。通过精确剥离糙米的粗纤维,将米胚和部分糊粉层完整保存,既保留了营养,又达到了精米白米的口感。“通过对水稻的适度加工,结合天长当地优质水稻资源,可以增加木马湖的水稻产量,增加木马湖的水稻品类,增加木马湖的稻米价值。”胡胜涛说。
如今,牧马湖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的全过程已经数字化。这种规模化、标准化、功能化、品牌化的现代农业产业模式,正在奋力谱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本文来源于【人民日报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国家党媒体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和传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