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河南大学教务系统 河南大学创业就业指导中心

出席活动的嘉宾、评委和选手与陈卓合影

经过精心准备,1月8日晚,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在郑州大学新校区图书馆四楼报告厅举行了“新青年理论”2018年度总决赛。从今年8场月度比赛中脱颖而出进入决赛的15位选手,给观众带来了一场思想与表达的视听盛宴。

河南省委宣传部新闻出版司副司长陈峰,郑州大学党委副书记贾,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焦,党委副书记孙宝英,副校长、郑素霞以及师生代表共同参加了比赛。

1994级本科毕业生、郑州大学校友、河南商报社长关国峰,2012级研究生校友、人民日报在线河南分社新闻中心主任张义利,中国新闻奖获得者、新华社河南分社记者宋晓东,郑州大学教务处处长王忠勇,党委教育和学生事务部主任刘超,党委研究与产业司司长、研究生院副院长张程锋,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卢洪先,党委书记季娟

40年前,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成功召开,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从此,“改革开放”一词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全面改变着中国的面貌。在过去的40年里,时代发生了许多激动人心的变化,有许多难忘的集体记忆和时刻值得每个人铭记。今年总决赛的主题是“改革开放论”,旨在增强青年学生的不忘初心、不忘责任的意识,培养穆青式的优秀新闻传播人才。

来自新闻与传播学院2017级穆青新闻学实验班的学生伯德,结合自己参与非洲中南之家研究项目的经历,感叹改革开放给广大青年带来的机遇,也带来了憧憬和憧憬;吴分享了1978年参加高考的退休教授的故事,题目是“改革开放,照亮梦想的一盏灯”。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改革开放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知识的深耕,还有命运的改变;徐荣光以“一张记者的名片,两代人的新闻梦”为题,讲述了祖父当记者时用文字和镜头记录改革开放发展变化的故事,深受祖父的影响。他在实践中不断进步。你自己的新闻业务能力记录了新时代的一点一滴和发展;钱于波以“我喜欢看万里稻浪,英雄无处不在”为题,讲述了驻村第一书记和援外医疗队医生两个人忙着为人民脱贫的故事,感受了每一个平凡岗位的辛勤付出,感受了每一个人对祖国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贡献。宗思远、苗、吴静等11位同学分别以“汇聚奇迹,我们共同见证”“改革开放四十年,改变的是初心”“改革的变化”为题,讲述了自己对改革开放的理解以及改革开放给社会、家庭、个人带来的巨大变化。15位选手慷慨激昂、振振有词,用感人的故事和精彩的演讲赢得了观众的掌声。

郑州大学团委书记颜娟作了精彩点评

赛后,郑州大学团委书记季娟对比赛进行了点评,并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她说,比赛精彩极了,选手们从个人、家庭、社会的角度表达了自己对家乡、对国家的看法、想法和感受。她希望新的一代

经过评委综合评定,伯德、吴、许荣光获得一等奖,贾为其颁发奖杯、奖品、证书;宗思远、钱、王稼轩、苗获得二等奖,张鹏、吴京、赵傲博、赵子安、魏卓成、姚、崔国瑜获得三等奖。陈峰和焦分别为他们颁发了奖品和证书。

《新传青年说》是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自2015年以来精心打造的校园文化建设品牌项目。这个项目的目的是“讲好故事,讲好道理”。让学生在讲好故事的过程中,通过演讲讲好自己、身边、社会、国家的故事,讲清楚道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家国情怀。《新传青年说》通过精心挑选主题,2018年八大月度大赛的主题分别为:家庭理论、阅读理论、与美同行、捕梦网理论、诚信理论、习惯理论、挑战理论、文化的力量。这些主题引导当代大学生关注国家、社会、生活、诚信、审美等问题。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的思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新传青年说》坚持立德树人,认真探索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和载体,取得了突出的教育引领效果。被评为“2016年度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产品”

牌”“2017年河南省高校精神文明建设优秀工作案例征集活动一等奖”,并入选“2017年河南省高校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建设计划”,2018年荣获“河南省第二届普通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项目实践成果结集出版两部。新华网、人民网、大河网等媒体曾多次报道活动的开展情况。(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孙保营 宋嘉琳)


陈卓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