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教育厅公布,大学从生毕业后签约率仅为8.45%,较去年同期下降五成多。形势空前严峻。随着就业岗位的急剧减少,“与创业"促进就业”的声音越来越大。
不过,我只想说,千万不要把创业当成就业。无论政府多么支持,一些实际问题仍然让决心创业的大学生气馁。缺乏资金和经验的毕业生适合创业吗?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自主创业真的是正确的出路吗.
虽然现在的大学生创业意愿很高,但实际付诸行动的人很少。据调查,80%的大学生想创业,但真实的创业率不到2%,只有1%成功。即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创业的政策,也无法真正实现“促进就业”的目标。
首先,创业最需要的是“三资”:的资金、资质和资源。但是对于这些刚离开大学的大学生来说,他们根本就不具备这些条件。其次,在长期的应试教育下,学生普遍缺乏基本的财务管理技能、营销意识和沟通能力。这些素质的缺失是一些想创业的学生面临困难的重要原因。此外,创业学生面临着无形的压力。父母给孩子提供教育并不容易。自主创业是一种额外的风险投资,与高收入家庭的投资回报预期相去甚远。
放眼各大校区,很多大学生都经历了在创业和就业中徘徊的过程。毕竟学生创业风险太大,残酷的市场竞争让很多毕业生在短暂的战争后就输了。失去一些积蓄后,再创业就更难了。此外,全球经济危机让他们举步维艰。
所以,创业和就业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大学生不要因为就业难就谈创业,相关部门也不要把“创业促就业”当成“创业就是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