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微博话题中,#年轻人做自媒体不靠谱#,引发网友热议。
近年来,自媒体领域发展迅速。各平台博主通过运营快速吸粉带来了巨大的流量。他们不仅建立了自己的品牌,还比上班赚了更多的收入,甚至有些人实现了财务自由。
对于现代职场人来说,传统的上班方式已经不能满足需求,倦怠的感觉明显。许多人正在寻找新的收入来源和他们喜欢的工作方法。
有人认为,无论哪个年龄段,都要敢于尝试新的领域。当然,如果你尝试,很多新事物都需要沉淀,尤其是人员流动快的行业,门槛低,需要仔细考察。
01 互联网可放大个人能力,获得更多成事机会
在讲解《少即是多》这本书的时候,樊登在书中表达了一个观点:在这个时代,不如去大企业做自由职业者。当互联网不断放大个人能力时,越来越多的人借助互联网打造个人品牌,积累人脉和资源,最终获得更多的成功机会。
当然,樊登本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从稳定的大学辞职后,他创办了樊登留学,获得了比以前更大的成就和价值感。的确,在互联网时代,很多知名大咖的能力被看到了,品牌效应也引领他们走向成功。
如果你是一个人力资源,非常喜欢跳舞,在媒体不发达的情况下,你在人力资源方面表现出更多的专业技能。如果你想展示你的舞蹈技能并实现它们,你需要在业余时间获得它们,比如去培训学校兼职。
但是现在,你可以录制视频,发布在你的自媒体账号上,这样你不仅可以创建更多的标签,还可以通过流量来实现。这就是自媒体平台的力量。比如有的人会通过一篇10万的爆款文章进入大家的视野,有的人会通过一段颤音视频获得更高的人气。
02工作不限于形式,在于能力输出
巨图文化CEO迟伟认为,“新媒体是高效的价值转换器。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新媒体把自己的经验、才华、见解转化为更多的价值,这才是真金白银。白银的价值。”
自媒体平台可以带来容量放大的好处,但这种容量放大要建立在累积容量的基础上。
我们熟悉的Papi酱,大家都知道她是一个“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女人”,却很少有人知道她毕业于中国戏曲导演专业。她丰富的积累也赋予了她的内容价值。除了她当时的创新和多平台运营,她爆火也不是偶然,只是时间问题。
无论是来自媒体还是依附于企业的岗位,工作形式各不相同,但最重要的核心点在于能力的输出和持续创新。既然媒体行业也像一个小职场,除了高质量内容的输出,资源的利用,人脉,个人的创新等等。也会对自己的运营产生一定的影响。
所以工作不局限于形式,能力输出更重要。
hlight-text">03自媒体竞争内卷,入行需慎重
现在的自媒体行业在发展几年之后,已经渐入佳境,处于比较成熟的状态,不再是之前的供不应求,也就是说已经进入饱和的存量时代。
在网上搜索自媒体,也会出现很多类似网友的求助,比如自己想要转行做自媒体还有前景吗?全职做自媒体快4个月,投入较多却没收入,该放弃吗?
有一位辞掉月薪2万元工作的自媒体博主,说到自己的创业史,给出的建议是:当你的自媒体运营,不足以让你吃饱喝足的时候,不要全职跳下水去做!
存量时代,竞争内卷加大,也存在很多团队运作,自主运营的自媒体竞争力削弱。如果选择自媒体当主业,还需慎重选择。当你直接辞职去做自媒体的时候,一方面无法保证自己的收入来源,同时在巨大的压力下也容易造成自我怀疑。
不管是自媒体运营,还是在工作中运营专业品牌,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从而免于盲目奔波,使用心智带宽审视自己,做好决策,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到最重要事情上,才是成熟的表现。
实质上,自媒体也是工作的一种选择,只是换一种形式和表达。所以,决定是否做自媒体时,需要考察的内容与选择行业或者工作是一样的。选择一份职业,需要进行长远的职业规划,而非一时兴起。考察职业的背景、可行性都是必备的。
如果真的想要尝试自媒体,利用自己的优势和时间,先尝试打造自己的标签,再决定是否入局也不晚。而且,如果是与主业相关的自媒体运营,也会对工作有利,甚至可以实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何乐而不为?
慎重选择的同时,也是自我审视的过程,分析自己具备的优势和特色,即使不应用于自媒体创业,也可以成为自己未来发展方向的参考。
想要获得工作的价值感,就要贴近工作的本质,在专注于工作本身的投入感和成就感中去寻找满足和自由,不限于自媒体运营,也不限于全职工作。
不管是否在职,都要尽力创造一种可以自由发挥的弹性工作方式,不仅仅是为了获取收入,而是一种可以自由选择的境界。当你的需求实现自由的时候,也就不存在靠不靠谱的焦虑了。
留言说说,你会想要进入自媒体行业吗?
End
更多关于职业规划的干货内容,在向阳生涯近期即将开班的CCDM高级职业规划师,以及BSC职业规划咨询导师认证课堂上均会有所讲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