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草原钢城——,是蒙古语“宝可图”的谐音,翻译过来就是“有鹿的地方”。包头虽然地处北方边疆,但历史文化悠久,曾经水草丰美。战国时期,武陵实行“骑射胡服”政策,修筑赵长城以抵御胡人。现在包头还保存着很多遗址。后来秦汉时期,包头设九原县,沿阴山筑秦长城,以抗击匈奴,保内疆数代平安。
包头赵长城保护碑
(小程序已经添加到这里,请在今天的头条客户端查看)
我们今天要讲的文物要追溯到1972年,当时有一个叫颜的农民在田里种地,不小心在附近的一棵杨树下挖了一个沾满泥土的大瓷罐。老农看到瓷罐挺完整的,罐上的牡丹图案也很喜庆,就清洗了一下,放在家里的柜子上。后来,包头的一位考古学家刘焕珍去农村时,碰巧遇到了他。当时刘焕珍的工资是54元钱,他拿出20元钱买下这个罐子,捐给国家。完美的构图和典型的纹饰都表明这件稀世珍宝应该是元代的一件罕见青花瓷器。但由于元青花过于珍贵,世界上很少存在,许多文物工作者早年从未见过真品,直到内蒙古博物馆文物专家在技术交流时看到这件瓷器,才不敢做出任何早期结论。经鉴定,最终确认为元青花壶,也是内蒙古自治区发现的最完整、最珍贵的元代青花瓷器。国宝将重见天日。
包头博物馆有一个带有牡丹图案的青花大罐
由于当时没有展览条件,这件国宝从民间收藏后离开包头,被内蒙古博物馆借走展出。直到1999年博物馆在包头建成,这件国宝才回归故土,继续在家乡大地上大放异彩。
这口园青花牡丹纹大壶高29厘米,直径22厘米,腹径35厘米,底径19厘米。口直,唇圆,径短,肩圆,腹鼓,底平。在淡蓝色、均匀的釉色上,分段饰有花卉图案,瓷缸腹部有缠枝牡丹图案,肩部有缠枝石榴图案,径上有缠枝栀子花图案,下部有荷花花瓣图案,花间有青草图案,上下环上有粗细弦。它涂有进口钴苏贝尼蓝颜料,呈现出蓝色中带有紫色的浅牛仔蓝。青花釉层次分明,将元代青花瓷的独特性展现得淋漓尽致。据估计,这个大罐子制作于14世纪初,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元代青花瓷因存世量少,在历史上极为珍贵。
元朝时期,用含钴氧化物在釉下画蓝色的技术传到中国大陆,将青花瓷的烧制工艺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使景德镇成为中世纪瓷器工业的中心。
元青花瓷开启了从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丰富浑厚,画风大胆,画风多样,体现了元代跨地域、跨时代的影响。一代天骄驰骋沙场的气势可见一斑,改变了中华民族的传统审美趣味,开创了中国陶瓷史上的新篇章。完整的元代青花瓷之所以罕见,主要是因为:一是元代青花瓷历史悠久,难以完整保存;二是元代青花多为实用
器皿,而非陈设瓷,所以很难保存;三、由于元代为蒙古人统治,为迎合其豪爽喜功的性情,瓷器普遍造型很大,易于损坏。包头博物馆在这件元青花使用的青花料就是从西亚引进的高铁低锰的“苏麻离青,仔细端详,足底胎釉结合处从瓷釉边缘渗出一线火石红,青花积青处有零星小铁斑,为黑灰或黑灰略带褐色。胎土洁白,手工拉坯中可见人工纹和撕拉中体现的零星小坑眼,使用的是元代才有的麻仓土。包头发现元代青花瓷大罐的消息在当时震动了国内外收藏界和考古界,曾一度受到众多学者和收藏家的关注。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东京都博物馆馆长三上次男教授、美籍华人考古学家李汝宽等人都曾赴包头考察这件宝物,他们一致认为,这件青花瓷大罐的珍贵,蕴含的历史价值等都是难以用金钱来衡量的。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小知识:简单介绍下元青花,元青花指元代版图内生产青花瓷!包括景德镇元青花,云南玉溪窑元青花!福建、内蒙等地窑口。
元青花是采用天然的钴料,在白胎上面用毛笔绘出花纹,再上釉,经过1300度高温烧造而成。钴料是氧化铁和锰含量很高的复合物,除了这两种成分,里面还有铜、硅、铅、钾、钠、钙、镁,在烧造过程中也起了一些作用,对元青花的色调也会产生影响。人们常根据不同的色调来判断青花瓷的年代。
元青花的珍贵,毋庸置疑,最出名的元青花瓷器便是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主体纹饰为"鬼谷子下山图",描述了孙膑的师傅鬼谷子在齐国使节苏代的再三请求下,答应下山搭救被燕国陷阵的齐国名将孙膑和独孤陈的故事。该器物于2005年7月12日伦敦佳士得举行的拍卖会上,以1400万英镑拍出,加佣金后为1568.8万英镑,折合人民币约2.3亿,创下了当时中国艺术品在世界上的最高拍卖纪录。

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元青花的价值综合了多种因素,稀缺,改革创新,审美,艺术,历史荟聚一体,造就了其今天瓷器界不凡的地方,小编随机找了2个2019年的元青花拍卖成交记录,估价以及成交价可见世人的认可和喜爱。(拍卖价格仅供参考)

2019年元青花拍卖纪录(1)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2019年元青花拍卖纪录(2)
岁月长河源源不息,历史的厚重,体现在了每一件珍贵的文物上,元青花亦是如此,一件文物,一个故事。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