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人热衷于谈创业或者直接加入创业的大潮,有的是被迫的,有的是主动的。然而,经过多年的观察,我得出结论,创业并不残忍。
2017年2月,央视一档节目曝光了刘和的员工聚餐。饭桌上,刘与员工聊天,女副总裁杜爽坦白自己意外怀孕。刘对说道。
以你的体质,我希望你多请假。说实话,你走了,给兄弟们一个机会…
很多人猜测,杜爽可能是“辞职”了。
2017年7月,杜双真的辞职了。
真相是:这段视频是央视2017年2月播出的,但拍摄于2016年9月,也就是说杜爽在2016年9月已经怀孕4个月,预产期应该是2017年3月。7月份辞职时,她已经在JD.COM休了产假。
从公开信息来看,刘对杜双的未来没有什么可指责的。然而,他在晚宴上说的话真的很残忍,每个人都会害怕。对于怀孕女工,企业要严格守法,予以照顾。但是,作为一个企业的创始人和领导者,在企业管理方面应该足够狠心,不狠心的人就不要创业。
这个苛刻不是指996,或者残忍、不人道、苛刻,不要想太多,而是指执行力、管理制度、产品流动性。
1、管理松散的公司必须垮
,很多人带着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去创业。我见过这样的公司:老板对谁都好,员工上班不用打卡,没有KPI考核。老板总是在公司加班,员工到了就走,从不多留一分钟。公司有天使轮投资,当时的经济环境没有现在这么复杂,所以上午10点有甜点,下午有下午茶,生意还行,一直不温不火。当经济形势和行业形势发生变化时,这家温暖的公司就此消亡。
这类公司的老板一般都是知识分子、文艺青年(中年)或媒体人,办公室装修也很文艺清新。老板们以前待在大公司大单位,总觉得全世界都得捧我,有很多虚名,真想去地下做市场,发现什么都做不了,没剩下什么吃的,尤其是管理一塌糊涂。
不要创业。如果你在创业阶段没有建立管理体系的想法,或者只有极其松散的管理体系,基本上你就是一个随时准备分崩离析的老板,这对你自己和你的员工都是致命的。
尤其是那种把自己的人事关系、工资关系放在大公司、铁饭碗单位,随便找几个不靠谱的员工互称兄弟的老板,我保证你每分每秒都要掉裤子。
这样的人在自己的单位都是五六个。当他们出来成立公司时,他们也把自己当成主人。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是乙方,不能无情。寻求帮助是不可能的。钱在烧,最后还是要关门。
说到管理制度,恒大早上八点半打卡上班,高级副总裁也不例外。万达以召集人到达时间为会议时间。如果他早到,即使你准时到达,你也会迟到。
关于这些大公司的其他争议我们就不讨论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能做到这么大规模的民营公司,没有一家是松松垮垮的,姚老板的宝能打卡制度也很严格。
2、没有执行力,一切等于零
ng>除了管理制度一定要严格之外,执行力也极其重要。
什么样的创业公司容易垮?
注意,我是说创业公司,不是说那些已经功成名就的大公司。某些创业公司老板热衷于参与各种活动、论坛,而且喜欢发朋友圈,这种公司最容易垮。
频率上,如果老板参加这种活动一个月一两次很正常,如果一周两次估计就离垮台不远了。公关公司的老板们除外,这是他们的工作。
为什么这种公司容易垮?
因为这种公司没有执行力,老板最喜欢做的事情是和一帮人一起侃大山:在一堆红木家具中,摆上茶具,泡开一壶上好的普洱茶,然后人手一串珠子,开始撸。
每次都能讲到上亿的项目,至少也是几千万的,至于资源,从联合国到地方都熟,至于销售,可以直接给马云、张勇打电话要求上淘宝首页……
吹完之后,大家踌躇满志回家做春秋大梦或者黄粱美梦。
久而久之,员工也学会了,没有心思搞产品研发,没有心思开发真正的客户,天天在网上购物聊天,或者出去开发伪客户,其实就是和客户在阳光明媚的咖啡屋里讨论最近一段时间的减肥心得,最后还把发票拿回来报销,不但把老板当傻子还当冤大头。
一个公司完全痿了,没有执行力,培养出一堆忽悠大师,真有项目到手要求加班,属于“干啥啥不成”的级别,加班是不可能,熬夜是不可能的,最后的结果就是黄粱美梦果然“黄”了。
所以,我的经验就是一个创业公司的老板如果特别会说话,特别能言善辩,就需要看他是不是执行力足够强,如果不是,估计没戏,他的执行力主要在茶会或者饭局中,主要是口部执行力,一辈子都干不成一件事。
这类老板对员工不够狠,对自己不够狠,完全就是以养食客、开堂会的心态办公司,不垮没有天理,以中年油腻男居多,如果是女老板反而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3、创业需要凶狠的产品
“不是狠人别创业”最核心的一点是:在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以及变现能力上,贵公司的产品够不够狠。
大家都知道什么是“PPT创业”或者“PPT融资“吧,贾跃亭说“为梦想窒息”,结果他的公司确实窒息了。

平心而论,贾跃亭的有些业务是挣钱的,而有些子公司则一直是赔钱的,他的梦想太大,现金流太少,很难活下来。
公司的产品如果不能给公司提供持续稳定足够量(三个定语缺一不可)的现金流,那么这个公司也就离关门不远了。
创业成功需要狠人,更需要凶狠的可以在市场上站住脚的产品,这才是一个公司最要命最核心的地方。
遗憾的是,很多创业公司根本没有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某些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关系,关系一变化一调动,销售口的现金流立即就枯竭了。
有些公司有自己的产品,但是这个产品一直打不开销路,要么不是客户的刚需,要么性价比不高,要么质量不行,总之就是无法给公司带来收益,这是产品,不是商品,因为买单的人太少,或者为零,没有商业价值。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风投只投A轮,绝对不投天使轮,因为:第一,他们也没钱了,地主家没有余粮了。第二,你说你的产品世界第一,你给我赚一百万现金流回来看看,我就信你,我就投你。
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对吧。
有个段子说:风投风投,越有风险越要投。
那是傻子,不是风投。
风投比绝大多数人精明,即使如此,他们投的项目也是十有九亏,他们能不颤抖吗?
我见过一个高大上的科技公司一年到头在开发产品,但是没有一个产品不赔钱的,没有一个产品是真正能畅销的,于是就不断裁员,每到年底就转型,我看有点悬。
这是中国式创业的典型公司,其实不如认真做调研,然后再考虑投入,不断试错,而不是老大和老二在办公室拍脑袋说“我们要做一个隐形冠军,要做世界级企业,要在纳斯达克上市”,那样容易把脑袋拍肿,因为拍的次数实在太多。
不是不是狠人别创业,这是我的一句终极忠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