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垂直节奏椅上,家住广东路的张阿姨和家住凤阳路的肖阿姨开始了体育锻炼的“必修课”。虽然只是第二次来到南京东路街道附近的老年运动健康之家锻炼,但两位阿姨似乎已经喜欢上了这种锻炼模式。“我们准备做10组练习,锻炼2个小时左右。”小阿毅说,他们经常去人民公园锻炼,但户外锻炼受天气因素影响。“这个更适合我们,设备智能化,还有专业教练教,让人放心。”
4月1日起,黄浦区一家专为老年人设计的智能健身中心正式对外开放。智能化、适老化的健身器材,加上专业人士的健身指导和每月99元的公益费用,让“银发族”有了更多在家门口健身的机会。
老年人的健身热情不输给年轻人
上午10点,位于黄埔区广东路南京东路街道的老年运动健康之家人头攒动,正在锻炼的人都是大妈大伯,老年人的健身热情丝毫不亚于年轻人。在一排定制的老化健身器材上,有的老人坐在器材上匀速做肌力锻炼,有的在跑步机上快步行走,有的坐在垂直节奏椅上被动锻炼,有的在气血养生机前对关节进行物理治疗.在轻松的气氛中,每个人都不时地互相聊天。
场地规划为体能监测区、有氧训练区、等速肌力改善区、微循环改善区、综合干预区、休闲交流区。“阿姨叔叔们最喜欢的就是有节奏的健身器材。老年人可以在站立、坐着甚至躺下时进行被动体育锻炼。规律的节律可以促进微循环,改善新陈代谢,改善便秘、失眠等。慢性病在老年人中很常见。”在现场,工作人员杨红说,这里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特点和运动健康需求,设计了全身协调训练器、横向运动自行车等十多组健身器材,让老年人手脚配合,不仅能提高老年人的身体素质。心肺功能也可以培养身体协调性;等速肌力训练利用电磁控制设备使老年人匀速运动,保证老年人在力量训练时的安全。
可穿戴设备的实时监控和预警
与传统健身房不同的是,所有适合衰老的健身器材都配备了智能“大脑”,通过手持感应、心率臂带、手环等,随时监测在运动器材上锻炼的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如遇手脚不稳、心跳异常等。健身器材的智能端会识别、停止运行或给出预警。
“在监控画面上,如果老人的即时心率值正常,显示为绿色。一旦超载,就会立即变红,我们会立即介入引导。”工作人员解释并建议老人去健身房锻炼,不是强度越高越好,或者时间越长越好。“可以选择‘主动’和‘被动’不同的运动方式交替锻炼,不要踏入过度锻炼的误区。”
有了专业的健身指导和智能设备的安全监测,阿姨叔叔们需要在“AI智能体能测试一体机”上完成身高、体重、握力、肺活量、静态平衡能力、身体柔软度等8项体能测试,形成自己的在线健康记录,再由专业教练根据体能监测报告给出运动和健康建议。这个健康档案也会“跟随”老年人,有利于老年人健康数据的管理和慢性病的干预。
健身房预计今年将增加30个新的
“老人来这里,不是为了休息,而是为了搬家。”据南京东路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家老年运动健康之家是全市首家以运动、日托、助餐为一体的老年运动健康之家。也是市中心第一家老年人健康日托机构。3月1日投入试运行,4月1日正式启用。除了日常健身和助餐服务,每个月还会为老人举办讲座,比如老年人健身知识等话题。目前,老年体育保健院辐射街道区域及周边社区的老年人。这项适老服务也积极迎接上海“十四五”规划中“开展100万老年人智能技术应用推广行动”的任务。
据了解,到2025年,上海将建成100家体育健康老年之家,预计今年将新建30家,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健身、康复、养老等一站式体育健康服务。“与此同时,城市社区对老年人开放的室内‘乐活’健身场所,将逐步对老化的健身器材进行智能化升级。”老年运动健康之家运营经理“尚体乐活”负责人说。
找记者、报道、求助,各大APPlication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资讯站”,全省600多家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报道他们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