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创业不分年龄,名人创业年龄表

文/姜玉木编辑//MBA智库

日前,《胡润报告》发布了30岁以下创业领袖榜《2020胡润Under30s创业领袖》。

这份榜单汇集了来自全国184家企业的208名青年人才,平均年龄28岁。

最年轻的创业领袖,企业科技行业Treelab CEO何俊轩,今年才21岁。

根据榜单发布者胡润给出的数据,这些年轻的领导者中有四分之一获得了超过1亿元的融资。

他们都是20多岁。有的人觉得需要及时行乐,有的人想奋斗却不断迷茫。

而其他人已经过上了人人羡慕的生活。

1不跟别人比,

不代表可以不努力

看到这些青年才俊,有人会说:

“看看这份名单就知道了。我们普通人过着自己的生活,过得很幸福。”

这些用“平淡才是真”来抚慰自己的人能过得开心吗?

往往不一定。

--tt-darkmode-color: #A3A3A3;">面对现实,妥协的姿态总显得不够体面,只好用云淡风轻去遮掩曾有过的不甘平庸。




时间久了,骗了别人,也骗了自己,只是内心仍不免偶尔的抽搐。




这种抽搐在同龄人的成就前得以具现。今年9月,喜茶创始人聂云宸出现在“2020深圳创富百人榜”上,现年29岁的他是百人中最年轻的一位。




聂云宸出生于普通家庭,毕业于专科院校,却白手起家,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让喜茶全球拥有500多家门店,估值超160亿元。




而面对这样辉煌的成绩,评论区却是另一番景象:






2016年,何伯权携手IDG资本投资1个亿,让聂云宸的喜茶得以迅速扩张。




可许多人只看到聂云宸得到了投资,却不思考为什么是他得到投资。




其实聂云宸创业之初,喜茶只是广东江门的一家街边小店,他本人也没有任何行业经验,连奶茶如何调制也不知道。




在门店持续亏损的半年里,聂云宸按捺住焦虑,认真研究奶茶的配方,以及调配的比例。




不仅如此,他还要操心和门店相关的事。由于资金短缺,店面早期的品牌Logo和装修风格,都是他自己在电脑上绘制的,往往一搞就是通宵,没有休息就去店里招呼客人。




在创业的起步阶段,聂云宸不厌其烦,将每一件事做细。




以宣传物料为例,即使是一个像素的偏差,他都能看得出来;在调配奶茶时,助手多放了一克盐,也逃不过他的舌头。




得益于聂云宸的精益求精,喜茶扭亏转盈,并不断扩大营业规模。




到了2016年,喜茶已开遍广东,得到投资自然是水到渠成。




《认知突围》中有一句话:“机会每天都有,只在于我们是否具备了开启机会的条件。”




认知到这一层面的人,会不断地苦练内功,自我成长,在这种情况下得到机会是一个必然而非偶发事件。




而一些人则在“为什么我遇不上贵人”、“怎么没人来投资我”的抱怨中消遣度日。




不论过去多少年,变的只是被他们评头论足的成功人士,不变的是他们指尖劈里啪啦的键盘声,以及站在原地彷徨的姿态。




2

何时起步都不晚,


不是说给年轻人听的




想起之前一段很火的演讲视频。




在高中开学典礼上,校长告诫学生们要努力学习,为的是两年后能去理想的大学,五年后进入世界顶尖的公司上班,随后拥有圆满的家庭。






一位学生站起来反驳:






这番话以“人生是自己的,不该被催赶”为主题收尾,赢得了满堂喝彩。




许多人回首自己按部就班的过往,看了这段视频甚至有顿悟的感觉。




殊不知这种顿悟,只是一种自我曲解后,对年华蹉跎的听之任之。




很多时候,一个老生常谈的90分道理和一个标新立异的70分道理,人们总会把后者提升到120分的高度。




事实上,从毕业到35岁这大约10年的时间里,人的精力处于最好状态。




各类资源和机会都会向年轻人倾斜,而且这一阶段还不需要为了家庭而过于分心,正好能专注于事业发展。




从这个层面上来讲,“什么年龄该做什么事”这句话一点问题也没有。




当我们还在安慰自己,不要急,慢慢来,人生要在从容中寻求自我的时候,一些同龄人早已靠着野蛮生长成就了真正的自我。




面对一份胡润U30榜单,在“被同龄人抛弃”的焦虑中,我们要学会的不仅仅是从容和淡定。




既然手握着值得奋斗的青春岁月,就别想着谁在30、40、50……几岁起步时照样成功了。




“什么时候开始都不嫌晚”这句话,是对东隅已逝者的鼓励,不是年轻人延后努力的理由。




你可以不循着别人的人生轨道,但不意味着你不需要时刻鞭策自己。




3

成功的方式,


并不都是你喜欢的




今年2月,年仅28岁的程序员郭宇宣布退休的微博,引起无数打工人的羡慕。




当无数同龄人还在挤地铁时,他却已身家过亿,远赴日本去享受快意的人生。






回溯他的经历,我们发现郭宇的人生巅峰,来得并不偶然:




最初,郭宇靠着努力自学,给高中时的社团搭建网站。




大学时,别人忙着谈恋爱打游戏,他却经常熬夜写代码,在计算机领域拼命钻研。




大三时,凭借卓越的专业能力,非科班出生的郭宇被招入支付宝做实习生。




3年后,郭宇进入糗事百科,后来公司被字节跳动收购,他一举成为资深技术专家,分到上亿期权,这才有了如今的身价。




许多人都听过这么一句话:




“这世上只有一种成功,就是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




但从郭宇的经历中我们不难发现,在你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之前,必然要经历一段不那么被喜欢的,自我锤炼的过程。




这个过程一般分为三步:




一是大量输入。




在目标迷茫之时,唯一要做的就是大胆尝试,不断输入,即使找不到自己擅长的,也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




对于年轻人来说,最大的风险就是不愿尝试。其实只要硬着头皮去干,赢了固然好,输了也没什么损失,反而能让今后的自己少走许多坑。




二是深入思考。




在对一个领域有足够的信息输入后,我们会发现身边早已囤积了无数竞争者。




这就要求我们要从一种纯粹的喜欢转为对事物底层逻辑的思考:




哪些是市场所需要的,相对而言是别人做不了而你又很拿手?




这三个维度的交集往往就是个人的价值所在。






三是持续实践。




将目标所需的能力进行拆解,逐一打磨、精进,是一个枯燥的过程,却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那些年纪轻轻就获得极大成功的人,无不热爱自己的事业,但也比同龄人犯了更多的错,吃了更多的苦。




听过这么一句话,惟有骨肉的撕裂,才有生命的长大。




而年轻赋予了我们饱满的血肉,正是自我撕裂的最好时光。




4

写在最后




1941年,21岁的张爱玲没有理会母亲的建议赶紧嫁人,而是逼着自己奋力拼争。




在大冬天里,她抱着小说稿一家一家敲杂志社的门。




在无数次的被拒绝后,她的《沉香屑》被《紫罗兰》的主编周瘦娟看中。




此后的两年里,张爱玲先后撰写了《倾城之恋》《金锁记》等小说,红透了整个中国。




这时张爱玲年方25岁,她说:“出名要趁早!”




趁年轻获得成功的价值,不在于财富自由,而在于人格独立。




在没有的时候谈得失,叫自遣;在得到的时候谈得失,才叫自我。




愿你努力活出自我,别等所有的时光被蹉跎辜负,才在未来某个时候转过身来。




回望尘埃覆盖下那泛黄的画面,感叹一声那是我最好的年华。




参考资料:


1、《胡润发布30岁以下创业领袖榜单:北京上海深圳设立总部最多》,来源:新浪财经


2、《喜茶融资的幕后功臣:这个电视主持人帮他们搞定了1个亿》,来源:对话港粤澳大湾区




-THE END-


● 作者:姜榆木(MBA智库专栏作者)。榆木脑袋,亦有浪漫情怀。时间的老伙计,讲述时间的自媒体人。本文由MBA智库原创首发。MBA智库——管理者专业学习成长平台,兼具热点与干货,顶尖管理知识、进阶职场指南。APP、头条号、微博@MBA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