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初中的时候有一篇吴晗写的或者吴晗写的文字,细节记不清了。我记得吴晗先生的一个标签是明史专家。
但我心里一直有一个疑问,为什么不是历史学家的统称,而是对明史家的专门描述?后来,历史几乎成了人生的一片空白。后来慢慢发现,人生的乐趣之一就是历史。后来在网上,“明朝是最强大的王朝”一度猖狂。后来《明朝那些事》好像又洗了人的脑子。后来,一个《人民的名义》赢了《万历十五年》更红.
然而,事实上,人们对明朝的认识可能仅次于清朝,但高于唐朝、汉朝和先秦。清宫剧、书剑、鹿鼎记、近几年,人们津津乐道的是清朝。明朝被宦官所知,朱元璋和于谦。
明太祖朱元璋画像
然而,明朝给人们留下了哪些启示或研究价值,值得深思。
明朝国祚时间长,且介于两个少数民族朝代之间
明朝高举“驱逐鞑靼,恢复中华”的旗帜,通过农民起义建立政权。孙中山可以说是后学者。可惜的是,建国276年后,明朝被满清建立的清朝所取代。因此成为汉族建立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被历代文人墨客长久铭记。直到清末,仍有起义军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早期洪门组织以反清复辟为己任
明朝是皇帝个性最强的朝代,几乎个个身怀绝技
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乞丐,当过和尚。成为皇帝后,他自然同情人民。他一手拿起屠刀杀英雄,一手拿起血刃杀贪官,为自己塑造了一幅残酷的画像。朱迪篡位后,明朝朱勇十大家族的精神得到进一步提升。后来,有木匠,皇宫里的集市,自称将军,僧侣,那些四十年不上朝,当然上吊的人.为什么明朝有那么多个性很强的皇帝?明朝三大才子杨慎画像
明朝又堪称最有骨气,但又固步自封抱残守缺
明朝始祖朱迪有句格言:“不亲,不赔,不伐地,不纳贡,皇帝守国,君王亡!”比起“让我强大的人会被惩罚得远远的!”也没少!土木堡之变后,明英宗被俘,但他也表现出了明朝的节气,并且从未羞辱过毛成祖。被俘叛逃?那是不可能的!崇祯皇帝痛苦得上吊自尽,既没有投降的念头,也没有出逃东山再起的念头。相反,他和孩子一起上吊自杀了。可见明朝的皇帝都是极度以自我为中心的, 对不符合个人想法的,皆完全排斥!至于北方的少数民族,亦是既不思攻取之,更无委身下屈。完完全全就是,我大明朝一概如此,你想咋滴?▲ 明成祖朱棣画像
明朝政治具有三权分立的官治特点,没有谁能够真正独治
除太祖成祖外,明朝实行的是内阁制。所谓内阁,就是五六个大学士提出朝政的处理意见,经司礼监披红后施行,但司礼监直接听命于皇帝。这三个权力机构缺了谁都不行。
最终的结果是如果哪个权力中心太突出了,就会产生巨大问题。比如刘瑾、魏忠贤太监集团势力太大了,马上就会被遭到清算。比如内阁权力太大了,张居正一代改良家也被掘墓了。所以,大家你好我好大家好,相安无事就好,嘉靖、万历两朝,几十年不上朝不也朝局稳定吗?柏杨先生说,明朝是断头政治,其实并不准确。
▲ 魏忠贤影视剧照
明朝文官武将皆多能人,文官气节更胜武将
程朱理学在明朝发扬光大并走向顶峰。产生的一个后果便是文官集团的异常强大。明朝推行与宋朝一样的文官节制武将的制度。深受程朱理学影响的文官们,个个侠胆义肝,不仅不惧廷杖这样的酷刑,反而以此为荣。比如,写下“滚滚长江东逝水”的明朝三大才子的杨慎便如此。当然还有铁骨铮铮的海瑞,还有视死如归的左光斗、史可法。
至于武将,前朝有徐达、常遇春,中朝有戚继光、李成梁,后朝有孙传庭、卢象升、洪承畴、孙承宗、袁崇焕等等,可惜洪承畴、吴三桂等把明朝的节气毁掉了。
▲ 古代名将——戚继光
以上仅罗列部分,其他还有,比如明太祖朱元璋屌丝逆袭的励志故事,比如《金瓶梅》怎么会出现在专制+理学气息异常让人喘不过气来的明朝,比如一代宗师王阳明怎么会开山立派,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