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记者石文宇
自2020年成功申请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以来,大连市甘井子区一直将自身产业发展与“双创”工作紧密结合。依托区域创新创业布局,充分发挥区域内产业、市场、资源动能,积极发挥一流高校、科研院所创新、科技、人才优势,将双创基地打造成为推动区域双创工作和科技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和资源整合平台、专业创新创业风险投资平台和技术转移转化平台。近年来,甘井子区成功吸引了众多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这是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近日在甘井子区采访时了解到的。
两个产业基地:合计孵化企业约200家
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工学院甘井子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相关负责人对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记者表示,“自2018年5月甘井子基地投入使用以来,截至目前,基地已开展绿色农业产业集群和生命健康产业集群。大健康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创新创业风险投资生态体系日趋完善。已入驻项目39个、孵化公司31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引进研究人员、教授、医生甘井子区政府对基地建设给予了大力支持,免费提供了一栋全装修建筑使用和800万元扶持资金。”
据大公校友创业园干渠科技创新中心运营负责人介绍,“目前,科技创新中心一期、二期入驻企业112家,辽宁省6家雏鹰企业入选。科技创新中心获得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大学国家科技园校友分中心、辽宁省新R&D机构、大连市孵化器、知识产权创新基地等多项荣誉。2021年,科技创新中心积极申请辽宁省孵化器、辽宁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辽宁省科技成果转化试点基地备案机构,涵盖智能制造、人工智能、信息系统集成、新材料等行业。人才链、知识链、产业链有机融合,科技创新中心2020年实现产值近5亿元。”
重金投入超4亿:在东北首建区级营商环境局
据甘井子区发改局负责人林炎介绍,区内国家级创双示范基地目前共有双创载体和R&D机构12家;高新技术企业173家;孵化瞪羚及种子、4家潜在独角兽企业、110家中小科技企业;专营新奇的“小巨人”企业有5家。累计完成技术合同登记1206项,2021年上半年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8.08亿元;有10家合作金融机构;创造了15,723个新的就业机会。2017年以来,甘井子区政府累计投入4亿多元支持创新创业,2021年实现惠企政策8300多万元。
甘井子区明确了建设区域创新创业中心的目标。“十三五”期间,甘井子区加快培育创新创业发展新动能,加大创新投入。全社会科研试验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5%以上。支持创新政策,建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联席会议,新项目、新技术定期发布机制,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搭建企业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交易平台
甘井子区始终坚持深化“精简行政、下放权力、强化监管、提升服务”改革,率先在东北设立区级营商环境局。在全面落实2019年优化营商环境12项措施的基础上,提出2021年升级营商环境3.0版,共29项措施。此外,甘井子区还制定了《甘井子区支持科技创新若干规定》和甘井子区2021年优化营商环境的措施
任务分解表》,一般性企业设立开办环节精简至1个,开办时间压缩至0.5个工作日,登记时限压缩至2个工作小时。同时引进开发了“联窗综合工作系统”,让企业 “进一门、跑一窗、办所有事”,实现“审批不见面、办事不找人”。为初创期的企业落户开办提供了便利。在双创企业用地方面,甘井子区同样给予优先保障,“甘井子区科创中心”一期工程立项后,短短4个月时间就完成了选址、签约、装修改造等工作,为更好地推进二期工程建设,甘井子区政府将一座正在办公的机构大楼直接腾空给了科创企业。“辽宁大连筑巢引凤引人才,区政府腾办公楼给科创企业”的新闻得到多家国家级媒体的报道,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2018年,甘井子区政府为“大连化物所甘井子‘科学镓’双创基地”提供楼宇一栋,启用面积2400平米并预留充足发展空间,于同年5月建成投入使用。
与此同时,绿色农业产业集群和生命健康产业集群等大健康产业也正蓬勃发展,2019年10月,依托中科创新产研院申报的“大连化物所科学镓众创空间”顺利获得备案,目前大健康一期项目正在全力建设,二期项目已经入前期筹备阶段。
为统筹协调解决企业运营中出现的困难,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定期听取科创中心、化物所基地的工作报告,同时区发改局、科工信局、财政局、市场监督局、税务局等部门也针对入驻企业不断完善公共服务政策体系,提供全方位精准扶持。
一是以“甘井子区科创中心”和“大连化物所甘井子‘科学镓’双创基地”为核心载体,打造“新型产学研研究院+综合性众创空间+功能型服务平台”的大型科创综合体。二是依托综合体向其他高校院所开放共享,引入著名的哈尔滨工业大学,本地的大连海事大学等2所部属高校、大连交通大学等8所省属高校均参与科创中心运作,参加“大连市高校及科研院所科技创业大赛”等活动,协同开展双创工作。三是加大众创空间培育建设力度,全区孵化器、众创空间达12家。
擦亮双创品牌:创新活力持续释放
深入开展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大连理工全球校友创新创业大会等重大科技活动。2021年4月,甘井子区政府组织17家企业参展大连市第十八届创业就业博览会,展示了甘井子区获得国家、省、市级以固载吸附灭活病毒纳米功能材料的“科学镓”牌口罩以及系列无纺布、过滤装置、空气净化器、小氢新等多种技术和产品为代表的科技研发类专利奖项共100余项,待洽谈人数386人,达成意向42项,为甘井子区创新活力持续释放,推进创业服务提档升级,促进创投资源加速集聚提供了一扇窗口。展会期间还举办了甘井子区创业孵化联盟成立签约仪式和甘井子区创业孵化示范平台授牌仪式。大连化物所科学镓众创空间作为首批发起成员加入联盟,并获批甘井子区创业孵化示范平台。7月,开展“精益创业”优秀双创示范平台建设项目评审,两个项目成功过审,获得辽宁省鼓励双创基地发展专项资金支持。
甘井子区综合经济实力位居东北市辖区前列,以机制创新为引领,打造双创特区,为东北地区深入推动双创探索可复制的经验,是甘井子区的重要使命。近年来,全区举办大连市甘井子区首届科技创新创业大赛、等创新创业促进交流活动,评选甘井子区“十大科技创新型企业”“十大技术创新带头人”“十大甘井子工匠”,提高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瞄准一“友”一“镓”:构建双链融合“双创”体系
甘井子区科创中心”是大连理工大学联合地方政府成立的首个、也是目前唯一的以校友为主体的高水平科创平台。该校校友经济非常活跃,众筹的“峰岚杯咖啡”是东北地区最活跃的校友经济平台,孵化校友合作企业数十家。甘井子区主动引入“峰岚杯咖啡馆”,并进一步升级为科创中心,成为发展校友经济的策源地。
围绕“校友经济”构筑全链条创新创业体系。“甘井子区科创中心”作为“大连理工大学校友创业园”的承载平台,同时也对大连其他高校校友开放共享。吸引全球校友在甘井子区创业、就业,吸引教授科技成果在甘井子区转化落地,整合政、产、学、研、金、介、贸等各界资源,打造以校友为主体的开放、包容、融合的创新创业社区,构建了高水平、专业化、全链条的创新创业体系。目前,科创中心中试基地改造工作已经完毕,10余家装备制造类企业已入住开展经营。
“甘井子区科创中心”、“大连化物所甘井子‘科学镓’双创基地”作为科学家的特区,如由企业、教授团队、科创中心或基地三方组建联合研究中心,在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原则上各个研发团队拥有完全的经费使用权;充分激发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也把他们从科研经费使用的繁琐程序中解放出来。各研发团队在科研方案、技术路线、经费、人员等方面独立自主决策——完全突破了传统上高校研发团队受到的限制。
据了解,近年来,依托国家级产业集群推动双链融合,甘井子区提出了“3+3+x”的产业发展规划,其中提出以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为先进制造业为未来重点发展方向。依托“甘井子区科创中心”、“大连化物所甘井子‘科学镓’双创基地”通过组建联合研发中心、举办科技成果推介会等方式,有效促进了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深度融合,全面增强区域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