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是发展之本、民生之本、农业之都、农民之根,观察农村土地政策走向,观察农民真实生活状况,敬请点击上方按钮,关注“土地观察员”!】
2013年一号文件正式提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由于农村土地问题的复杂性以及土地所有权的困难和重要性,有人建议应在五年内完成。去年一号文件重申,2018年底全面完成承包地土地确权。
土地确权对农民意义重大。就像给农民一张自己土地上的“身份证”,从法律层面确定农民对土地的承包经营权或使用权。只要有证书,任何人都不能拿走自己土地的承包权或使用权;用现代仪器设备精准测算土地权属,精准确定四个边界,将位置、面积、属性、边界等信息放入互联网,最大限度避免和减少土地纠纷;同时,土地确认后,也可以将自有土地的承包权或使用权抵押,以缓解生产生活对资金使用的迫切需求。
广大农民期待着土地权利的确认。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土地能够尽快得到确认。然而,土地权利的确认并不总是顺利的,并不是所有的土地权利都能成功确认。由于历史原因,土地问题比较复杂,很多土地还存在一些遗留问题。虽然国家提出要在去年底前全面完成承包地确权工作,但仍有部分承包地因遗留问题无法确权。
承包地确权于去年底结束。如果还剩下一些问题,就不确认了?当然,事实并非如此。今年的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在基本完成承包地确权的基础上进行“回头看”,积极完成工作,妥善解决遗留问题,向农民发放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让很多无法确认承包地的农民看到了希望。
很多农民承包地不确认的原因是土地存在矛盾纠纷,要么权属有争议,要么边界不清,争议土地无法确认,这在土地确认的相关规则中已经明确。由于权利确认是对土地权属、面积、边界、位置等信息的确认,存在争议,无法确认。在确认所有权之前,必须通过相互协商、基层协调、土地仲裁、诉诸法律手段解决纠纷。
一些遗留问题是历史原因造成的。比如有的村在第二轮土地承包中存在明显的不公和分不清,有的村在土地小调整中无法做到公平公正,导致土地确认时村民意见不一,土地一再确认,这也是下一步需要解决的关键点。
也有一些农民的承包地因为一些人为原因无法及时确认。比如有的村干部在确权工作中不积极,怕确权后自己管理土地的主动性降低,想办法设置障碍;一些城市周边的土地已经纳入城镇规划,一些地方觉得如果确权发证,会增加土地征收的难度,这在这次“回头看”中会得到有力的解决,农民的土地一定要拿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