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初入职场的年轻人,你可能只是一个普通岗位上的普通员工,但你也是“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建设中的重要一员,贡献你的青春力量!今天,让我们来听一听博士毕业生赵扔掉“铁饭碗”创业的青春故事。
港大博士创梦记
扔掉“铁饭碗”回老家创业
2011年至2015年,从香港大学毕业后,赵在山东化工学院工作,担任省重点实验室创新项目负责人。期间致力于绿色高效现代合成技术的产业化研究,主持两项省级科技发展规划,是济南市第二批引进的千人创新人才,主持完成两项科研成果并实现产业化,获得发明专利授权7项,由初级理论研究工作者转变为工艺研发工程师。
2015年春节对赵意义重大,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创业!
2015年4月,赵在泰安一个小工业园区租了一间办公室和实验室,从零开始致力于绿色高效的现代合成技术研究。
1个月或2个月后,赵的压力急剧增加,他开始质疑自己的能力和选择。赵坚持每天泡在实验室里,从始至终逐步检查每一个实验细节,最终发现了原设计方案的关键技术缺陷,果断放弃了原工艺路线,重新查阅文献,设计了多种实验进行归档。最终他在12月初成功完成了放大实验,实验的安全性和重复性都比较理想,进一步验证了该工艺可以实现“三废零排放”。
创业关键时刻获得“雪中送炭”
一次偶然的机会,赵了解到德州市新人才政策的“黄金30条”和禹城市推出的“5331人才计划”。赵视察禹城。相关部门同志加班加点,精心安排检查计划。从赵的角度来看,赵在创新创业园获得了600多平方米的研发中心,并提供了20万元的启动资金,解决了实验场地、试点基地等关键问题。2016年4月,赵和他的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入驻禹城。2018年1月22日,公司第一批产品成功交付客户,第二批订单通过线上视频验收后立即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