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南开大学:“零门槛、高标准”遴选拔尖创新学生
近日,南开大学拔尖创新生评选活动于2018年结束。南开大学招生办主任金百江介绍,2018届本科生中,今年报名参加拔尖创新生评选的有3000多人,占报名总人数的19.3%。
在这次评选中,最火爆的是经济伯苓班、经管法班、数学伯苓班、金融特色班、化学伯苓班,其中竞争最激烈的经济伯苓班是百里挑三,录取率为3.13%。
伯苓班:让尖子生“冒出来”
在南开,博岭班是出了名的难进。从今年开始,博岭班对所有新生的选拔门槛为零。“参加博班的选拔,相当于多了一次选择专业的机会。”南开大学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博岭学院副院长段说,“今年的化学博岭班,一个商学院的学生脱颖而出,只要学生能通过水平考核,学校就不设限。”
开放包容没有门槛,背后是博岭班一套成熟的“选评结合”的培训体系。一旦被选入“博岭班”,就意味着接受“认定”:每学年结束时,学生从最底层淘汰,动态调整。当学生难以达到博岭班的标准时,必须转入同一专业的普通班完成学业。“优秀的学生不是被人为‘拉出来’的,而是会在合适的环境中‘脱颖而出’。”段说:“博岭班‘选’与‘学’相结合、兼收并蓄,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学术特长和创新潜力‘选’出真正适合博岭班培养方向和培养方式的学生;创造条件,创造环境,让尖子生“拿出”来,因材施教,做到最好。”
复合班:学科交叉育人才
今年,南开大学首次推出PPE(哲学—政治学—经济学)项,2018级新生全部入选。今年共有193人报名,12所院校30名学生入选。这些学生将同时学习哲学、政治学和行政学,以及经济学,并获得“法哲学”或“法经济学”双学位。
服务于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的“通用+非通用”本科人才培养计划,也在去年试点的基础上继续扩大学科交叉范围。“通用与非通用”项目是非通用语言类专业和人文社科类专业复合型国际本科人才培养项目的简称。今年从小语种(包括俄语、德语、日语、意大利语)和历史学院、经济学院、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旅游与服务学院、中国语言文化学院的新生中选拔。项目共报名222人,96人通过评选,录取率43%。
特色班:探索大类培养
南开大学今年推出了药学、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城市管理、新材料、国际金融、环境健康和光电科学等8个特色培养班,这是面向所有新生的“二次选拔”。学院特色班采用小班化、国际化、导师制模式,致力于培养综合素质高、基础理论扎实、创新实践能力强、国际视野突出的优秀本科生。同时,现有的一些中外合作办学班,为学生的多元化、复合型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特色班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拔尖班、拔尖班,而是探索未来大类培养之路。”段说:“本科教育不能脱离特定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不能脱离国家对人才的需求。过去我们有些专业过于细化,本科专业过度细分,往往导致人才成长空间缩小。其实本科生的生活远没有千篇一律,最好是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的成长需求科学培养。”段介绍,未来,南开的本科教育将从大规模招生发展到大规模培养,向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重创新发展。突出各种教育元素和环节的组合融合,避免板块拼接和模块化叠加。
文章来源: 《光明日报》 ( 2018年11月29日 0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