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研究时报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没有脱离党建业务,也没有脱离党建业务。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与党建同频共振深度融合,必须坚持“一盘棋”谋划,体现“内在性”思维,打造“大党建”格局,使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与党建工作能够全方位、多层次、多领域开展。各要素整合、同向发挥,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国企国企改革高质量发展,以改革发展成果检验国企党建引领影响力。
放准政治方向,确保国有企业政治属性和经济属性的内在统一。我国国有企业不仅是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独立市场主体,也是实现国家战略、实施宏观调控、保障国民经济运行的主力军。它们也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支柱,直接关系到我国公有制地位的巩固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我们要自觉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作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的根本遵循,努力发挥服务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任务、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作用。政治导向是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首要任务。国有企业必须牢牢把握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不断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实现国有企业政治属性和经济属性的内在统一。
加强顶层设计,促进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的内在联系。加强党的领导,完善公司治理,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这是我们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过程中的伟大创造,也是从决策和治理的逻辑起点上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永葆国有企业基业长青的根本保证。推动党建与改革发展同频深入融合,必须从决策阶段加强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的制度设计,确保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相辅相成,实现党委(党组)在“管大局、促落实”中与董事会在“战略管理、科学决策、风险防控”中的有机统一。
明确用人导向,促进党管干部与市场化选人用人的内在协调。国有企业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做强、做优、做大非常重要。人是生产力的第一资源,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统筹推进国有及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必须牢牢把握这个最大变量,进一步加大市场化改革力度,以管理者市场化选拔为重点,以科学薪酬分配为导向,以多种形式的中长期激励为手段,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充分激发企业内生活力。
完善组织体系
汇聚发展,促进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内在同步。国有企业要做强、做优、做大,必须有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文化软实力支撑。进一步构建符合时代特征、体现企业个性的企业文化,国有企业需要不断完善经营者倡导、员工大力践行的企业文化建设格局,更好地激发员工使命感、凝聚员工归属感、强化员工责任感、赋予员工责任感、实现员工成就感。以明确的使命、良好的愿景、崇高的战略、自信的文化引领国有企业加强改革、加快创新,不断激发国有企业活力和竞争力
整合监督力量,推进党内监督与国有企业监督体系的内部整合。制度建设是基础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的。国有企业监督,从制度结构来看,党内监督、公司治理结构监督、业务监督和民主监督共同构成了国有企业内部监督体系。从监督形式来看,党内监督是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能力的根本途径,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处于最基础、最首要的地位。从结果导向看,加强国有企业监督体系建设,必须进一步系统思考企业内部监督管理的整体性,充分发挥各监督主体的主动性,落实各部门的职责,切实构建“组织到位、责任到位、落实到位”的立体监督网络,形成目标统一、步骤协调、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监督合力。
加强考核联动,促进党建责任与管理责任内在结合。评价是绩效管理的中心环节。用好考核评价“指挥棒”,把党建工作考核与企业班子综合考核、经营业绩考核衔接起来,是促进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同频共振、融合的有效工具。来自工作实践
看,推动党建责任与经营责任的有机统一,务求克服就党建抓党建的考评倾向,根据企业不同阶段战略目标,确定党建工作各业务条线不同时期的核心任务,有针对性地设计党建考核指标,提升考核评价的客观性、准确性,提升考评工作的生命力、说服力,切实通过考核联动推进党的建设与改革发展深度融合。〔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员,上海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