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大学生自主创业补贴 湖北返乡创业补贴政策

去年,我省印发了 《全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三年行动计划》 ,目前,吸引了不少优秀的企业家和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在这过程当中,他们遇到了哪些困难,人设部门又是如何为他们排忧解难的呢?

47岁的余哲军来自湖北汉川,2012年起,他便在内蒙古做门窗生意,7年的奋斗,目前在内蒙古,余哲军已经开设多家门店。虽然如今事业有成,但是他心里却始终牵挂着家乡的亲人。

“湖北内蒙古某门业办公室主任余哲军:从2017年开始,我就希望能尽快回到家乡,弥补家庭亲情的缺失。”

今年三月,在内蒙古湖北商会的理事会上,余哲军听说了湖北省目前的返乡创业政策,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下,5月他在湖北赤壁开起了一家与门窗制造配套的五金厂。经过三个月的时间,该厂培养了几十名优秀的工人,并正常地生产,直至盈利。

余哲军说,现在工厂已经基本走上正轨,但从长远的规划来看,还是存在着部分问题。

“对于漂泊多年的创业者来说,接触家乡政策的机会比较少,了解的渠道也不多。”

为了更好地帮助像余哲军这样的返乡创业者,了解湖北的相关政策,近日,由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办,湖北省劳动就业管理局、内蒙古湖北商会、湖北长江垄上传媒集团承办的“我兴楚乡 创在湖北”湖北省返乡创业首场推介会在内蒙古自治区省会城市——呼和浩特市隆重举行。

来自湖北省相关市、县人社部门的负责同志,现场推介,将当地最新的返乡创业政策,带给在内蒙古创业的湖北老乡。

“阜阳市劳动就业管理局副局长金:2019年我们还加大了项目资金奖励力度,从2018年的5万元增加到15万元,全力营造返乡创业、发展创业、安心工作的良好氛围。”

推介会上,湖北省劳动就业管理局还与内蒙古湖北商会协商签署协议,设立了湖北省驻蒙劳务办事处,双方每年将定期研究返乡创业相关事宜,积极开展返乡创业交流洽谈活动。

”内蒙古湖北商会常务副会长胡:这次推广后,商会将通过平台优势,搜索湖北省500强企业。匹配桥梁,为中小企业回乡创业提供平台对接和信息对接。大企业带来小企业,强企业带来弱企业。”

一项项“真金白银”的优惠政策,让在场的企业代表十分动心,大家纷纷表示,会后将积极与家乡的人社部门取得联系,把产业带回家乡、把工厂开到家门口。

从2018年开始,我省在分配中央转移就业补贴资金时,每年将分配2亿元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

同时,各市、县人设部门积极响应,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以来,全省近20万人返乡创业,带动就业66.8万人。返乡创业人数、创造效益加速递增,各地特色行业、特色品牌已初步形成。


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董长麒表示,省政府今年持续开展优化营商环境督查,要打造成行政审批最少 、时间最短、服务最优的省份。


吃苦耐劳、扎实肯干,这是在外务工的湖北人给大家留下的第一印象。在内蒙古,有这样一位湖北老乡,在当地被列为荣誉村民,深受村民的喜爱。


柳枝飘飘,水榭楼台,咋一看还以为来到了江南水乡。但是,这样的美景可真真切切存在于北方村庄。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的恼包村


别看这里风景如画,过去的恼包村,却由于地理位置等因素曾饱受水患侵袭。


“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恼包村村长助理高明:恼包村旧处地处大青山前坡的低洼地带,长年遭受洪水的侵袭,在2012年7月25日深夜一场大洪水把恼包村的旧处基本冲毁。”


灾难发生后,当地政府积极开展重建工作,着力打造,江南园林式的生态宜居新村。经过6年的发展,如今的恼包村已经是远近闻名的“网红村”,说起村子里的变化,当地的老百姓,却不约而同地提起了一位湖北老乡。



“ 他用6年时间建了几万平米的古典建筑,他是在建造作品,从不考虑自己的得失,只为完美地打造一些中国传统的古典建筑。”


大伙们提到的湖北老乡就是夏恩国,他主要负责恼包村产业基地文化大院、农家四合院的设计施工以及景观改造。从2013年开始施工以来,老夏就和工人们同吃同住,刚来的那段时间气候不适应,他吃了不少苦头。


“ 内蒙古湖北商会常务副会长夏恩国:因为是南方人,初到北方来施工身体刚开始不太适应。”


态度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成败,在恼包村工作的这6年,老夏每天都在学习研究。最终,将9栋中国明清古典建筑与7栋欧式古典主义建筑完美结合,点缀于湖光山色之中,成为呼和浩特市新农村建设的典范,而这样的成功,也让恼包村的村民们对他有了新的感情。


“ 当地老百姓对我们还是比较尊重的,让我们感觉到几年的辛苦也没有白费。”


如今工程验收已经通过,但村民们对老夏十分不舍,高书记说,不论老夏将来去哪,他永远都是恼包村的一员。


据了解,目前在内蒙古的湖北籍务工人员超过13万人,创办企业1500多家,产业涵盖房地产开发、建筑建材、劳务施工等十个行业,总投资1500亿元,年创税近百亿。湖北籍企业家正逐渐成为内蒙古经济建设中的一支生力军。


“ 内蒙古自治区就业服务局农牧民工管理处处长李国华:非常感谢湖北的人才来内蒙古创业,不仅为内蒙的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同时也为内蒙古的劳动者提供了很多的就业岗位,带动了更多人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