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网讯(实习生胡文/图)高区印刷工业园有一家“小平印刷厂”,由一对残疾夫妇经营:妻子丛小平和丈夫宁志仁都是小儿麻痹症患者。靠着自己的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关爱和帮助,经过20多年的创业,夫妻二人不仅变得更加红火,还促进了残疾兄弟姐妹的就业。
坐轮椅工作的丛小平。
白手起家,艰苦创业
丛小平出生在环翠区张村镇的一个普通家庭。她不到一岁时得了小儿麻痹症。她的父母带她到处求医,但她一直没有好转。从那以后,她的双腿终身残疾。每次出门都需要哥哥姐姐的帮助,所以丛小萍10岁就辍学了。
不想给家里增加负担的丛小萍,从小就学习刺绣。在妈妈的帮助下,她还学会了服装裁剪。她以精细的工艺和新颖的布局而闻名。于是,她遇到了宁志仁,宁志仁是街道高渠田和后凤溪村的脊髓灰质炎患者。他们互相吸引,彼此相爱。
很快,两个有着残疾和强烈抱负的年轻人走到了一起,结婚了。为了帮助父母双方缓解生活压力,1992年,经过市场调查,夫妻俩白手起家,创办了小平印刷部。
“办厂不容易。残疾人创办工厂就更难了。从选址、出租、装修等。各方面都得担心。”丛小平介绍,因为残疾人建工厂,很多客户一开始不相信自己的印刷水平,所以生意非常冷清。没办法,两人只能主动找客户,一年到头东奔西跑。
丛小平从小就患有小儿麻痹症,导致下肢瘫痪。她的腿大约和成年人的手腕一样粗,交叉盘绕,甚至打了个结。“腿没用,腰是S型,只能坐轮椅。”说着,丛小平把手放在轮椅的扶手上,轻松地挪动着上半身。长时间坐着之后,她会把腿拉出来伸直,这样腿和腰的压力就能稍微减轻一点。
“面对创业的各种困难,我们两个人都几次想放弃。多亏了社会各界和当地政府的大力帮助,我们才能一路坚持。”丛小平说,在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加上夫妻俩的锲而不舍、艰苦奋斗和巧干,印刷厂逐渐有了起色。
心怀感恩,回馈社会
近10年来,因为丛小平、宁志仁待人谦恭有礼,印刷技术有保障,来这里的人很多,印刷厂的生意也越做越大。
2006年,夫妻俩扩大经营面积,新购置了一座1000多平方米的印刷厂,由“小平印刷厂”改为“小平印刷厂”。现在,印刷厂的固定资产已经达到500多万元,在环翠区张村镇购买了80多平方米的店面,开了十几个员工的连锁店,其中有些是残疾人。
取得一定成就的丛小平、宁志仁,一直心怀感恩,经常回馈社会。去年9月,夫妻俩驱车前往乳山看望一位截瘫患者。为了让病人接触外界,夫妻俩给他交了三年的宽带费,还带了营养品。
几年来,丛小平、宁志仁先后向灾区和生活困难群众捐款3万余元,积极向希望工程捐款,帮助老区失学儿童。他们坚信,只要有毅力和信念,他们就会找到自己的位置,变得自力更生,造福社会。
丛小平说,小平印刷厂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关心。他们会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的关心和爱护。“印刷厂将吸纳更多的残疾兄弟姐妹就业,为他们创造就业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