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孩子们上了轮滑课。通讯员照片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周倜
在长沙师范大学,有一个“特殊儿童体育干预中心”。自2015年成立以来,他们通过轮滑和篮球等“体育干预”为300多名自闭症儿童和唐氏综合征儿童提供了一个新的“童年天堂”。
记者近日走访了这个地方,与创始人王渔父进行了交谈,听了《星宝宝》的“另类课堂”,感受到了他们对运动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人生第一粒扣子”,再难也要扣上
为每个孩子系好“人生第一颗扣子”,这是教育的“初心”。
“宝贝,不穿就不能开始!”5月9日晚,在长沙师范大学体育馆的轮滑教室里,王渔父将几个孩子的轮滑护具一一系好,但有的孩子眼神飘忽不定,有的孩子干脆没有走过去.
王启富一点也不生气,只是笑了笑。他做这一套“规定动作”快五年了,早就习惯了。
这些孩子大多患有自闭症,有些是唐氏综合征儿童或发育迟缓儿童。他们不善言辞,羞于交流;他们独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仿佛来自一个遥远的星球。有人说他们是“明星的孩子”,也有人把他们归类为“特殊儿童”。
2014年,正在读研究生二年级的王启富,在导师的指导下,接触到了这些“与众不同”的孩子。他“愕然”却“瞬间心疼”,一个新的想法产生了。
2015年,王启富成为长沙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教师。在学院的支持下,他把当学生的想法变成了现实,“特殊儿童体育干预中心”诞生了。
“孩子的行为,出于天性,也会因环境而改变。”鲁迅曾经说过。
王启富很清楚,对这类儿童的教育干预应该更加关注“情境”,引导他们释放天性。“体育课可以让孩子强化身体机能和运动能力,让他们在集体互动中学会关注自己、接触他人。”他说。
自干预中心成立以来,每周有三节课,孩子们可以选择轮滑、篮球和游泳。在过去五年里,300多名儿童在这里接受了干预。王启富明白,并不是所有孩子的“生活扣子”都是“整齐”的,但作为老师,很难帮他们扣好。
“星星宝贝的笑容”,用耐心换取
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把孩子教育好。
5月12日,记者再次来到长沙师范大学体育馆,12名孩子正在进行轮滑和篮球训练。
在轮滑教室里,13岁的点点(化名)迅速“溜了过去”,猛地撞上记者,迅速抱住了他。自闭症少年的眼睛是自由的。但一瞬间,他转过身,埋着头拥抱了王启富。
他来这里一年多了,在滑冰场练习时动作连贯,技术娴熟,经常面带微笑。
然而,也许只有王启富最了解“戴安娜”第一次到达时的样子。——坐不住也站不起来,满地跑爬。“如果不同意对方的说法”,就会情绪化,往往会有点“草率”。
“你怎么忍心责怪他们?”在王启富的心目中,这些孩子“离不开人”,必须采用“一对一教学”,坚持“重复和耐心”。
为了避免分散教学精力,每门课程最多只能有12个孩子参加。在训练中,教练做孩子们做的事情。在这种简单的模仿背后,它包含了教练数百倍的重量
复指导,哪怕是再简单不过的“击掌”动作。当然,教练还要时刻顾及孩子突如其来的哭闹、滚地及负面情绪。“他们缺乏自主意识,有效语言也很少。只能靠我们不断演示,并给出口令,才能加深印象。”王岐富告诉记者。
从“没反应”到“有回应”,这背后的难度超乎想象。“孩子们并不是没有学习能力,他们只是相对特殊。我们没有理由放弃他们,他们都是各自家庭的希望。”说到这里,王岐富眼眶有点红。
“梦想的重量”,靠“大手”托起
梦想无论怎样模糊,总潜伏在我们心底。
5月12日下午5时孩子们“解散”后,王岐富和教学团队成员围坐在一起,开起每周“全体会议”。会议不长,半小时左右。
这些成员都是王岐富的学生。他们的志愿加入,让团队逐渐壮大,这个30人的团队中,已有22人能单独教学。相比5年前王岐富一个人“单打独斗”,现在的氛围确实“今时不同往日”。
“小宝贝们的梦想,还需要更多‘大手’去托起。”王岐富并不“满足”。在他看来,特殊儿童群体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需要更多力量的介入。要想帮助这些“孤单星球”的孩子成长在阳光下,得有更多“大手”带他们“走出去”,需要更多社会公益组织、政府机构、幼儿教育机构等融入与扶持。
其实,王岐富并不是“孤单前行”。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便有代表委员关注特殊儿童就学等问题,《残疾人教育条例》和《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等陆续出台……“特殊儿童”的关爱与干预,虽任重道远,但已有越来越高的关注度。
“今年我们会加大对现有场地的扩建,并将这里打造成不一样的‘思政课堂’,鼓励更多学生投身这‘爱的教育’。”长沙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杨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