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怒吼,教育股重挫。
7月26日,教育指数下降8.05%。其中,斗神教育、学达教育、中公教育、凯文教育、涂画丁山教育、李昂教育直降,德科教育、全通教育分别下降12.57%和15.36%。Mygym、开元教育、三盛教育、东方时尚、传智教育也下跌超过5%。
教育培训概念股占两市跌幅榜的一半以上。上周五,美股市场的中国教育股率先血洗,新东方、好未来等中国教育股跌幅超过50%。
今天上午,一批教育上市公司披露了“双减”政策的影响。
(受“双减”政策影响的a股名单)
“双减”政策秋风扫落叶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针对教育培训行业突出问题,《意见》出台严厉措施。新增义务教育学生校外培训机构不再审批,现有学科培训机构统一注册为非营利性机构,网上学科培训机构变更为审批制,网上学科培训机构已备案。按标准重新办理审批手续;惩戒培训机构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营;上市公司不得通过股票市场融资方式投资学科培训机构,也不得通过发行股票或支付现金方式购买学科培训机构的资产。
这一表态让国内教育行业损失惨重。上周五晚上,美股市场的教育股变成了一条血河,未来还会暴跌70%以上。虽然港股教育股周五尾盘开始下跌,但今日开盘后,港股a股教育股持续血性。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开市前,a股教育类上市公司就曾解读“双减”政策的影响,对公司的风险进行评估。
例如,斗神教育宣布,这一“双减”政策对学科类培训机构的性质、办学许可证、聘用教师、教师资格证、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场所、培训价格、营销方式、融资方式等都有严格的限制和规定。考虑到公司现有大语文学习服务业务收入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重,“双减”政策将对公司营业收入和利润产生重大影响
公开资料显示,2017年,豆神教育积极推动教育战略的实施和落实;2018年,公司在原有教育业务的基础上,收购未来中文100%股权,引入大中文学习服务业务。截至2021年3月31日,公司中文专业直营学习中心数量为98个,附属学习中心数量为384个。
2020年,斗神教育大语文业务确认收入合计5.64亿元,占公司总收入的40%以上(40.74%)。
2021年斗神教育寒假分公司业务累计招生20852人;共有58,601名学生参加了在线业务。2021年一季度,大语文学习业务现金回款8978万元;确认收入为人民币12829万元。斗神教育表示,2021年“双减”政策对营收和利润的具体影响,需要在进一步了解后续实施细则和政府相关部门实施结果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估。
早年收购龙文教育
介入教育领域的勤上股份,也将遭遇重挫。据勤上股份介绍,龙文教育是当前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来源之一,占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比重已经超过50%。作为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非营利性机构”的定位和可能的限价措施都将对龙文教育的盈利能力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同时,龙文教育原备案的线上学科类培训,将按标准重新办理审批手续,是否能够通过审批存在不确定性;存在无法新设线下教学点的风险和现存教学点存在不符合新规要求而无法通过审查而被关闭的风险;由于节假日、寒暑假、双休日为传统学科类培训的招生和课消核心时段,这一时段不得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培训,将对龙文教育现有经营业务产生严重影响;政策要求加强管控校外培训广告,未来龙文教育的广告宣传将受到限制;严禁随意资本化运作,公司可能无法对教育板块涉及学科类教育培训领域进行持续投入,可能会影响龙文教育的业务发展。
而截至2021年06月30日,勤上股份因并购龙文教育形成的商誉余额4.43亿元,受此影响未来存在部分或全额减值的可能性。
昂立教育也将受到影响。
2020年,昂立教育来自教育服务业务的营业收入是15.21亿元,占公司营业收入比例约为84%,其中学科辅导类的业务收入约占公司总收入的55%。财务数据显示,去年昂立教育亏损2.48亿元。2021年上半年,该公司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1.62亿元,其中通过处置低效闲置资产及政府补助的影响金额约是1.39亿元。
学大教育也称,深刻认识“双减”重大意义,持续关注国家和行业政策动态,深度分析研究相关政策法规,把握政策动态与趋势,分析可能存在的风险与机遇;建立政策风险预警防控机制,积极配合各级政府监管,保证企业依法合规经营。
据了解,学大教育预计主营的K12(包括义务教育阶段以及普通高中阶段)教育培训业务将受到影响,将对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等产生一定影响;根据新的行业政策,公司在相关学科类教学网点开设、对外融资、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收费等方面预计也会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据悉,学大教育主要为国内有辅导需求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培训服务,生源主要为义务教育阶段以及普通高中阶段学生。结合公司近年运营情况,2020年度学大教育实现营业收入24.65亿元,教育培训业务收入23.94亿元,占比97.11%。其中高中阶段营业收入占教育培训业务收入约60%,义务教育阶段营业收入占教育培训业务收入约40%,这里面初三阶段营业收入占教育培训业务收入约20%。
中公、科德教育等或被误伤
不过,在一众教育股中,或也有部分企业存在被误伤。
较为典型的如中公教育,公司主营业务为面向成年人的非学历职业就业培训服务,主营业务横跨招录考试培训、学历提升和职业能力培训等3大板块,提供超过 100个品类的综合职业就业培训服务。截止目前,公司未开展K12阶段的学科类校外培训业务。
而从政策导向上看,“双减政策”主要主要针对的是K12学科类校外培训行业。中公教育直言,公司主营业务为面向成年人的非学历职业就业培训服务,不属于本次调控的K12学科类校外培训行业,对公司主营业务不存在重大影响。
7月25日跌2.27%的华媒控股也表示,“双减”意见对公司教育业务不存在重大影响。据华媒控股介绍,公司及下属子公司经营的主营业务主要包括广告策划与发布、报刊发行与印刷、教育。其中,教育业务主要为职业教育和学前教育。
科德教育亦指出,公司目前主要为非义务阶段的学生提供职业学历教育及复读业务。随着今年陆续完成的并购学校项目,职业教育未来将成为公司的主要业务。
根据科德教育2020年度报告显示,公司教育板块2020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6,304.33万元。其中K12课外培训实现归母净利润300.37万元,占净利润比例为1.84%,对公司整体经营业绩影响较小。
同时,科德教育还指出,为减少因行业政策法规变化带来的经营风险,公司积极拓宽当前教育赛道,2021年通过一系列的对外投资,提高公司现有优质资源的边际效益,业务拓展到职业高中、民办高中和艺体校企合作,并继续整合职业教育领先的内容服务提供商,不断增强上市公司在职业教育板块的发展。
国海证券认为,随着政策的正式落地以及后续各项监管措施的正式执行,学科类教培机构业务或将锐减,现有的K12教育公司也将面临转型难题。相较而言,素质类培训和职业教育培训受“双减”政策影响较小,且受益于德智体美劳素质全面发展的培养需要和职场专业技能等需求的不断扩大,将成为教培行业破局方向和竞争高地。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