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排污许可证管理办法 建设项目管理条例

新华社北京2月15日电:污染不能再任性了!专家解释《排污许可管理条例》

新华社记者白洋

根据污染物产生量、污染物排放量和对环境的影响程度,要求排污单位建立环境管理台帐记录制度,对企业实行环境信用监管.2021年3月1日起,《排污许可管理条例》将正式实施。这项规定会给中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带来哪些积极影响?很多专家都解读过。

明确“按证排污、按证监管”

条例的亮点之一是对排污单位的主体责任作出了明确要求。

比如,排污单位要按照生态环境管理要求,运营维护污染防治设施,建设标准化排污网点,依法开展自我监测,保存原始监测记录。重点管理的排污单位需要与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监测设备联网,原始监测记录和环境管理台账至少保存5年。

“这些规定不仅可以规范污水管理流程,还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中国南方科技大学教授胡青表示,《条例》规定了“持证排污、持证监管”的管理模式,明确了排污许可证的法律地位,划定了排污许可证的管理权限。

“污染物排放许可证既是‘污染物排放资质证书’,也是对污染物排放行为进行法律规范要求的载体。排污许可证是排污单位承担污染排放控制义务和责任的法律文件,具有法定性和强制性。”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孙守良表示,条例将污染物排放控制责任回归企业,改变了以往政府包办、保姆式管理的做法,明确了排污单位的污染物排放控制主体责任。

严惩违法行为

在违法排污的法律责任方面,条例严格规定。如对无证排污等行为,由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或责令限制生产、停产整顿,并处20万元至100万元罚款;情节严重的,报请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责令停业或者关闭。排污单位拒绝配合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监督检查或者在接受监督检查时弄虚作假的,处以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

胡青认为,条例对违法排污者进行严厉处罚,将促进排污者遵纪守法,有效促进生态环境执法。

此外,条例规定,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许可排污行为的事后监管,并将排污许可证执法检查纳入年度执法计划。

孙守良表示,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可以通过执法监测和随机抽检等方式,对排污单位的排污行为进行监督和监管,对涉牌排污违法行为进行界定、清理和处罚。

形成监督合力

值得注意的是,条例专门设置了一章,对“监督检查”作出详细规定。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灿发认为,这些关于执法程序和手段的规定,解决了困扰环境执法机构多年的执法手段使用、执法证据认定等问题,为今后固定源污水监管环境执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个排污单位一年要进行多少次例行现场检查?怎么查才合理?根据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