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创业加盟网1688,财富商机创业网

想象力丰富的市场

根据艾瑞新一年发布的《2020年中国企业采购电商市场研究报告》,工业品电商再次进入快速发展期。2019年中国MRO工业品采购市场规模将达到1.5-2.7万亿元,市场发展空间巨大。目前工业品采购线上渗透率较低,未来仍有较大增长空间。从工业品电商采购的供给侧看,国内主流在战略机遇期布局采购市场。

作为工业品电商各平台萌芽阶段的见证者,老徐也盘点了各平台的前世今生。被全社会视为老大的阿里巴巴1688,必然首当其冲。据统计,阿里占整体企业电商市场的70%以上。

回看2019年1688的一则新闻,1688定下了一个小目标:服务1万个工业品牌,孵化千亿级生态联盟伙伴,连接百万终端网络,带动工业品电商年销售额达到2万亿元。如果我的数学老师没有教我,那么要么是艾瑞对整个市场1.5-2.7万亿元的估计有误,要么是某个平台在吹嘘不做草稿。但说实话,当我们在这座山上变得越来越专业的时候,我们觉得自己并不知道庐山的真面目。到底是1688本身的发展路径不清晰,还是老徐人才有限,看不到智商超群的阿里巴巴大师们是怎么想的?

前世今生

2009年9月8日,伟大的马老师跨过阿里巴巴的主业钱塘江来到杭州滨江公园。阿里巴巴为这次盛会起了一个可爱的名字——“阿牛过河”(阿牛是阿里巴巴B2B公司的吉祥物)。

1688是阿里系统最早的电商平台。最早的阿里巴巴网站其实是一个做B2B业务的黄页网站。在中国互联网时代,传统贸易的诚信是个大问题,但也给阿里巴巴带来了商机。随着2B和2C业务的拆分,2B业务的内贸部分被命名为1688,意味着一路发展,适合国内中小企业老板的爱好,域名阿里巴巴被独立用作外贸站。

普及一些知识点:目前阿里巴巴有工业品B2B业务相关的CBU(1688内贸批发)和ICBU(国际站外贸批发)。从字面意思和阿里的财务报告来看,他们的业务类型都归类为批发,所以工业品B2B从来都不是其主业。当然,淘宝和天猫也开始了工业品电商业务,这是后话。

CBU和ICBU还是最尴尬的他是我在阿里巴巴体系中的兄弟般的存在。虽然他们占据了阿里发家的杭州滨江公园,凭借着纯正血统的传承,在阿里整个体系中一直是酱油样的、强势的,但实际上这两个BUs贡献的营业额和利润远不及兄弟营业部。根据阿里集团最新年报,国内批发业务仅占整个集团营收的2.4%,而国外批发业务占1.9%,是除创新业务外最小的两个板块。

拥抱变化

="font-size:15px;">


说回到工业品电商这条业务线,其实原来1688是不分工业品牌和工业市场的,这都是在1688不断的拥抱变化,不断的调(zhe)整(teng)下来的产物。


由于原来的1688平台产生的业务模式,虽然说是B2B,但更占主导位置的永远还是小商品批发模式,真正对具有品牌属性的商家并不太友好,但是基于这几年各传统行业的大佬们寻求拥抱数字化,又无法一时找到好的合作平台,于是便纷纷投入1688的怀抱,这个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小白鼠们的初探


大约是在2018年之前,这一阶段是平台和品牌完全白纸一张的阶段,大家都不求回报的进行投入,比如平台这边的技术开发,定制化的功能,完全跟着品牌思路走的业务模式,以及各种试点性的创收模式。而品牌这边由于只是创新试点的尝试,纷纷投入了很大的预算来启动数字化业务,也不是特别注重一时的投入产出,因此面对这样财大气粗的客户,有哪个平台不心动呢。


阶段代表:ABB,3M




第二阶段 初入江湖的亢奋期


经过第一阶段的热恋期,从2018年起,各大品牌发现这里还算是个不错的可以写汇报的地方,毕竟alibaba这个金字招牌说到全世界也几乎无人不知,特别是一些跨国企业需要老外制定政策的。于是乎,发展数字化业务=上1688成为了当时的时髦,不上1688就意味着这个企业不想发展电商,就意味着这个品牌老土即将被淘汰了。这个阶段一下子从扩品类、扩品牌到扩店铺、扩商品、扩客户,着实经历了最高速发展的几年。可以说1688自认为培育了一个很好地商业模式,于是工业品牌的前身逐步从一个三级类目一路上升到2019年和工业市场平级的业务部门。一个主攻工业行业的知名品牌,一个主攻其他非品牌及批发类的业务。这个阶段重点推崇的就是1+N的商业模式,即所谓的1个品牌+N个分销商的模式,其实回头来看,由于掌握主动权的金主爸爸们的强烈推行,这是一个完完全全由供给侧导向的所谓商业模式,真正的需求侧最终客户们还是一头雾水。我本人也一度成为1+N模式的代言人,为1688站台多次进行宣传,不过我现在也正在反思,不是由市场需求出发的模式都是伪商业。


阶段代表:汉高,施耐德电气,陶氏,巴斯夫,艾玛斯,西门子,史丹利,德莎




第三阶段 愈战愈勇的混乱发展


如果说前两个阶段总体上还是传统行业的巨头们在带着1688走,那么这个阶段1688以互联网速度的名义保证,谁来合作都不在话下。自从工业品牌成为独立的BU之后,不管是横向的品牌、品类还是纵向的业务发展、生态发展,似乎开启了一个“潘多拉的魔盒”,创新概念层出不穷,新创的名词也应接不暇,往往刚了解完一个新概念又冒出来另一个,并且执行期都短到你来不及学习了,在今年年初,1688又将工业品牌业务和企业购业务合并,力求打造采销一体式的综合数字化生态产业链,然鹅实际效果并没有打通通路,买的还是买的,卖的还是卖的,基本不在一个频道。言而总之就是1688开发了一通莫名其妙的鸡肋,妄想用一些一招鲜的打法吃遍天下,不断尝试各种《葵花宝典》而忘记了初心,彻底将自己转行为广告公司。




此阶段蹦出来的新名词,大家可以慢慢搜索了解:商人节、C2M、商品数字化、二楼、产业带数字化、腰部品牌造星计划。不过值得一夸的是,在这个百家争鸣的时期,1688确实也做了不少于行业、于生态有利的贡献,比如首次从平台层面提出的商品标准化的概念,比如1688商学院一直孜孜不倦的提升工业品电商从业者的数字化技能,比如一些第三方的服务功能如金融支付,信贷账期,三维模型等等,只是在“广告公司”的大指导背景下,这些生态建设的工作并得不到长期的建设和发展。




阶段代表:杜邦、赢创、阿科玛,芬美意,科思创,斯凯孚,永恒力、大陆集团、壳牌、福禄克



令人惊讶(吓)的是,正在老徐我酝酿这篇文章的时候,工业品牌和工业市场又进行了半年度一次的“拥抱变化”,俗话说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可是他们的变化也是够快的,分了才不到两年又开始合了。




未来其实很简单




篇幅原因,1688的种种不可能在一篇文章内全部讲完,而我也只是从工业品牌单一的角度来诠释1688,毕竟他还是国内批发电商业务的霸主,这个霸主也正是基于其对中小商业业态的充分认知才形成了强大的基因。想要与1688好好合作的商家也依然可以对其高效的覆盖能力,创新的数字化能力以及产业周边的生态能力报以足够大的信心。特别是阿里巴巴的基因中小客户的业务版块,抓住中小企业就是抓住了未来。




对于1688工业品电商的未来其实很简单,传统行业的壁垒很高,只有充分尊重行业客观规律,从市场需求出发,不要臆想创造新模式,更不要做拍脑袋式的大跃进,才是好的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