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编者按:
人也够努力的,应该能稍微健康一点。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一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人民的共同期待,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多年来,镇江与全国其他地区一样,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全面决战,赢得了“小康镇江”,取得了经济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和素质普遍提高、人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的显著成绩。
即日起,交汇点镇江频道将推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系列报道,多角度展现镇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取得的巨大成就,讲述人民群众脱贫致富、梦想小康的奋斗历程和美好期待,展现镇江在决胜“小康之城”中的智慧和镇江责任,不断谱写镇江建设新篇章。
拉高标杆补短板 撸起袖子加油干
丹阳高新区为“十四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
时针转来转去,我们即将告别“十三五”,迎来“十四五”。第一个百年目标将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将扬帆起航,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丹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紧紧围绕工业强市、美丽丹阳、改善民生三大主题,理清思路,找准方向,举标杆补短板,扬鞭苦干,全力以赴,为“十四五”开好头。
一着不让跑出亮丽成绩单
11月28日,镇江市重大产业项目现场观摩推进会拉开帷幕。镇江市委书记马明龙率队赴丹阳高新区观摩莱顿眼镜加工生产设备、快捷智能文件柜及智能药房生产线、联创汽车空气悬架配件三大产业项目建设。
工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工业项目的带动。今年,面对镇江工业强市大会的“发令枪”,作为丹阳工业发展的主阵地,丹阳高新区迅速率先“起跑”,敲响了“加油”的战鼓:大力招商,快速推进项目建设。1-10月,新签约项目8个,年投资6.9亿元,完成丹阳市市级以上重点产业项目14个。医疗器械和视觉健康被指定为“一区一策”产业,科技创新资源差异化聚集。被省科技厅认定为镇江市唯一的医疗器械和视觉健康产业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丹阳汇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在第九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全国优秀企业。
“把重责任放在第一位,把担子放在第一位,丹阳高新区锚定了争创第一的目标,跑出了加速度,跑出了精神,跑出了漂亮的‘成绩单’。”丹阳高新区党工委书记保罗余品表示,在全省51个国家级、省级高新区中,丹阳高新区较去年上升7位,在省级高新区中排名第10位。1-10月主要经济指标中,工业应税销售额85.3亿元,计划工业总产值70.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54.5亿元,同比增长两位数以上。工业固定投资7.07亿元,同比翻番。全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增长8%。
骄傲但不自满,永远不要躺在功劳簿上
推动综合实力更上一层楼,坚持挺进省级高新区“第一方阵”的目标,力争每年赶超第一名,稳定在省级高新区第一方阵;推动项目建设再次提速。2021年,全市将起草16个重点产业项目。通过在手项目的签约、项目的签约、项目的开工、项目的开工,实现速度快、质量高、成果新;推进重点项目招引,进一步加大项目吸引力,用好投资地图,以小团队招商、以滞招商、以商招商,拓宽项目信息渠道,争取1亿元以上新项目不少于10个;推进闲置低效资产盘活再利用,加大闲置土地和厂房处置力度和活力,着力提升柳岩、麦村等村级工业园区质量,迫使环保安全达不到标准,只能淘汰吸血、零贡献企业。
g>持之以恒跑出美丽风景线12月5日,丹阳高新区举行“垃圾分类新时尚、生态文明新风尚”活动。活动现场,一座时尚的智能“清洁小屋”成为一道风景:20平方米大小的建筑里,设置了可回收箱、有害箱、厨余箱、其他箱,配置了空调、监控、除臭、灭蝇除蚊、垃圾桶清洗、污水排放等多种装置和系统,附近还有“自动售货机”,居民可用垃圾分类所得积分直接兑换里面的生活用品。目前,丹阳高新区首批17个试点小区的31个智能“清洁小屋”已全部建成。

城区有风貌,乡村换新颜。走进景巷村,整洁的村道、宽敞的篮球场、鲜艳的主题彩绘墙画、竹林掩映的公共厕所、废弃石磨装饰的围栏、空酒瓶堆成的“福”字,无一不透露着巧思。为确保整治后的村庄环境卫生始终有人抓、有人管,景巷村制定了人居环境长效管理办法,在党员户家门口加挂“党员家庭户”标识牌,由党员带头清洁家园,并自觉接受村民群众的监督;每户村民门口张贴“门前五包”责任牌,负责自家房前屋后的卫生保洁;村里组建考评小组,对村民“门前五包”落实情况开展检查、评比,并根据考评情况落实相应的奖惩措施。

今年,丹阳高新区启动了颜庄片区、阜阳路西延片区改造提升项目,开展国省干道、县道两侧及横塘集镇环境整治提升,完成187个自然村人居环境整治,大圣水美乡村,有甲、茅甲、花园美丽宜居乡村,大钱村省级特色田园乡村等建设有力推进,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跃然眼前。
生态美好才有生活美好。“十四五”开局之年,丹阳高新区继续围绕“美丽丹阳”的建设要求,不冒进、不盲从,因地制宜、脚踏实地抓好推进。

城市有“面貌”更有“风貌”,对原丹凤大酒店片区、华南学校周边片区等部分片区进行改造,开展围墙革命和灯饰广告革命,将围墙和灯饰打造成传递正能量、展现精气神的风景线,同时优化丹金溧漕河水岸风光带设计,建设总长度约15公里的“凤凰绿道”;乡村有“盆景”更有“风景”,根据村庄实用性规划,安排专项资金,每年提档升级集聚类村庄5个以上,结合水美乡村、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做出特色亮点,留住美丽乡愁;监管有“制度”更有“力度”,成立城管局进行实体化运作,加强国省干道、县道两侧的长效整治,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长抓门前五包、党员示范、农户评比制度落实,实现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理。
用心用情跑出群众幸福感
“这些残疾人轮椅都是免费租借的,用旧了可以以旧换新。”白云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有一间残疾人器械免费租用室。白云街社区党委书记朱军表示,社区有92名残疾人,考虑到有些残疾人家庭经济困难,社区就成立了这样一个租用室。同时,他们还在服务中心内成立了残疾人康复中心、残疾人之家、居家养老服务综合中心等贴心机构,让服务中心真正做到为老百姓服务。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今年,丹阳高新区围绕民生持续改善,聚焦堵点痛点、补齐短板弱项,用心用情跑出群众“幸福感”:高新区实验小学、幼儿园,吕叔湘中学,中医院迁建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横松线等农路实现提档升级;社会公益事业扎实推进,垃圾分类作为全省首个公益项目试点实施;“一窗通办 暖企便民”荣获市作风效能“十佳服务品牌”;金宛新村等老旧小区完成改造,辖内小区实现充电桩全覆盖;福乐园公墓已基本完工,冬至前完成辖区内散坟搬迁;116户建档立卡户全部脱贫,7个经济薄弱村全部摘帽,高水平全面小康帮扶力度进一步加大。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努力为人民创造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是丹阳高新区在“十四五”时期的重点工作之一。新的一年,丹阳高新区将带着感情、带着责任,重点办好三件事情。
一是办好“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加快推进学校、医院等一批重点民生类工程,提高公共服务的吸引力和承载力。科学编制核心区空间规划,做好片区控规,优化道路、管网、杆线、商业网点、学校、邻里中心等专项规划,打造居民10分钟品质生活圈。
二是办好“顺民意、解民忧”的事情。积极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推行市场化、专业化物业管理,不断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为民服务中心纳入更多民生类事项,积极推进中心社区建设,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完成丹金路污水主管网改造。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提档升级二黄线等农村公路。
三是办好“纾民困、暖民心”的事情。巩固精准扶贫成果,对困难、弱势群体及时进行救济、慰问。扩大多元化养老服务供给,积极推进敬老院和居家养老综合服务中心公建民营。千方百计稳定就业,发展高端制造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创业机会,让工作、生活在高新区的群众有更多幸福感、满足感、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