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稳就业过程中,除着力扩大就业渠道、增加岗位供给外,也应当进一步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稳定就业、提升质量的重要作用。运用财税政策,通过创业投资,引导社会资金和金融资本支持创业活动
近期,新疆、青海等地相继出台文件,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作出安排,明确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以创业促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稳定的就业意味着稳定的收入和民生,稳定的宏观经济增长才会有良好的就业基础。近年来,我国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发展,就业能力较强的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持续扩大,为稳定就业提供了有力支撑。在一系列稳就业政策的支持下,我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大学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问题逐步得到妥善解决。今年前8个月,城镇新增就业984万人,完成年度计划的89.5%。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提速换挡、结构调整、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传统企业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可能会挤出一些就业岗位,产能清除、处置“僵尸企业”任务重的行业和地区就业压力会加大。此外,新经济和新动能对劳动力的需求将日益多元化,就业市场的总矛盾和结构性压力将交织在一起。鼓励和支持部分有条件、有能力的劳动者积极投身创业大军,有利于更好地拓展就业渠道,缓解就业压力,为有效应对日益突出的结构性矛盾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很多劳动者的就业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工人都有激情和能力。相比于成为“农民工”和“上班族”中的一员,他们更希望通过创新创业来开拓创新。一些在外打拼多年的农民工,经历了多种体验,拥有了一定的市场头脑、技能、资本和社会资本。看到家乡的资源潜力和发展机遇,他们也会有强烈的返乡创业意愿。而且,随着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代表的新经济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劳动者,尤其是刚毕业的大学生,看到了商机,更加热衷于在新经济领域施展才华。从这个意义上说,鼓励和支持创业带动就业,既是尊重劳动者实现自我价值的多元化选择的必然之举,也有利于培育新的发展动能,助推经济转型升级,激发宏观经济活力。
因此,在稳定就业的过程中,既要着眼于拓展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供给,又要充分发挥创业在带动就业、稳定就业、提高素质中的重要作用,有效引导、鼓励和支持有能力的劳动者转变观念,积极营造创业环境和氛围,让更多的劳动者成为企业家。
在此过程中,要注重深化“简政放权、加强监管、改善服务”改革,营造宽松便利的市场准入环境。要积极拓宽风险投资和融资渠道,运用财税政策支持风险投资、创业投资和天使投资发展,引导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支持创业活动。要积极培育创业创新公共平台,积极构建市场引领、风险投资参与、创业孵化的创业生态圈。鼓励农民工创业,支持农民工回乡创业,发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培育创业文化,营造鼓励创业、宽容失败的良好社会氛围,让大众创业创新蔚然成风。(林火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