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精神大有可为
在大家的印象中,企业家就是那些能折腾的人。越热闹,越有成功的感觉。
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有时候,越是热闹的创业项目,越是在不远的地方落幕。相反,那些一心一意做基本功,没有动作的项目,最终却做大做强了。
能折腾当然不是坏事,但是折腾是有底线和界限的。有时候,过多的折腾不利于项目的发展。只有那些沉下心来,坚持创业常识的人,才最终成为大赢家。
那么创业过程中鬼混有哪些表现呢?
表现一,三心二意:什么火折腾什么
很多创业者犯的一个最常见的错误就是创业不专一,总想顺风顺水。因此,它们都不能变得更大更强。今天他们折腾电商,明天折腾短视频,后天折腾直播,而不是专注一个核心主业。盲目跟风创业很难走远。直播流营销
看看那些成功的企业家,他们一开始非常专注,专注于一个领域。在他们变得更强之后,他们会扩大自己的商业模式,投资更多的新项目。
但是,有些总是跳入行业的创业者,没有深入到任何领域,只是在尝试做一些事情,所以你很难成功。
我有一个朋友毕业后开始创业。他在四五个领域工作了十多年。他做过企业培训、微信营销、私募产品、家庭教育等。但他直到现在也从未取得任何成就,因为他总是紧跟潮流,但他没有坚实的基础。
表现二,眼高手低:小的看不上,大的折腾不好
,也有一种修修补补的企业家,他们总是优于别人。小的创业项目被忽略,大的创业项目被折腾得不好。在我心里,我一直想做大工作,早日实现财务自由的梦想。这样的创业者野心太大,不能把精力和眼光集中在当下,从小事做起,而是认为创业需要做高层次的项目。一整天,资源到处整合,脑子里全是大项目,折腾久了也没人能落地。
大项目,大计划
我认识一个朋友,他创业了,人脉很广。每次和他聊天,我都会策划一个大项目,向我描述项目成功后美好的“钱”景。几年过去了,我们一直在追逐大项目,但从未做成。
创业要有梦想,这很重要,但千万不要小看它,志存高远。你不能指望一口就变成胖子,但你应该专注于大事,从小事做起,开始精益创业。如果一个小项目完成了,可以迭代成一个大项目。
有时候你的资源和能力可能跟你想要的大项目不匹配,而且是在浪费精力,所以还是从小项目开始比较好。随着小项目的发展,你的能力和资源会增加,计划大项目也不晚。
表现三,发心不端:总想走歪门邪道
,不乏这样一群人,他们的初心并不正确,创业过程中总想走歪门邪道。心怀不轨创业是没有用的。有些人创业的初衷不是为了解决社会上的一个痛点,也不是为了给用户创造价值,而是想通过创业圈赚点小钱,单纯为了事情
质财富积累。因此,这样的创业者就会到处作秀,到处路演,只为项目能卖个好价钱,或是能够吸引到别人的投资。这样的创业折腾来折腾去都不会走的太远。
有没有一个正确的创业初心很重要,创业的初心和动机能够展示一个创业者的价值观和责任感,也是支持创业项目能够走远的重要基础和动力。
表现四,根基不牢:盲目扩张
爱折腾的创业中,有些人总是沉不住气,在根基未稳的情况下,选择盲目扩张。
在主业还未做到足够牢固和强大的时候,就开始加大投资布局的步伐。许多这样的创业项目,最后都是因为盲目扩张,多元投资导致了现金流的断裂,最后不但投资的项目没做起来,连主业也受到牵连,最终创业失败。等于是折腾了半天,又回到了解放前。
去年接触过两个现代农业产业园的项目,都是处于资金断裂、入不敷出的状态。说起来都是因为盲目扩张,摊子铺的太大,最后导致失血过多。
创业最终能不能走得远,其实看的不是你能不能折腾,最重要的还是要守住一些“常识”。这些“常识”虽然简单,但是大家在折腾的过程中往往容易忽略了它们,而这些“常识”其实就是经营企业的“道”,守着这个“道”创业才能走得更远。
那么创业过程中我们应该守住哪些基本的“常识”或“道”呢?
务“本”之道
本,基本的意思是指草木的根,也指事物的根源;也有主要的意思。
创业中的务“本”又是指什么呢?这里我想主要指的是创业的一些基本道理和规律。
务本之道,首先是务好本业。
本业是一个创业公司的根,俗话说“本立才能道生”,把本业的根本做好了,才能不断衍生新的项目和商业模式,但前提是做好本业。不能说本业都没做扎实,就琢磨着多元化扩张。本业做不好,没有竞争力,多元化扩张投资也会风险很大。

本立而道生
我们看到那些已经发展起来的各个领域的互联网巨头企业,无论是资讯、电商、社交还是搜索等领域,在创业初始阶段无不是坚守本业,构筑起强大的护城河,最后在不断地衍生和发展,成为了该领域的佼佼者。
混沌大学创始人李善友在其《第二曲线创新》中写到:“企业的成功建立在一组独特的竞争技能上,而这种技能要用许多年才能积累出来,因此,企业应该始终坚持深耕自己的核心专业领域,而不是轻易转到新的领域。”
许多创业者都是在务本上做得不够好,不能抵挡住各种风口的诱惑,总是在不断地跟风,结果没有一件事能够做好。
务本之道,还要务好本分。
务好本分,创业要守本分,本分就是初心。知道自己是做什么的,无论走多远都不能忘了最初的使命。
创业要想走得远,你的本心或初心很重要。你为什么干这件事,你干的这件事对他人和社会有社会价值吗?能够通过你的创业项目为社会带来什么改变吗?
创业的起始初心就是要本着发现一个社会痛点,找到一个要解决的社会问题,能够为社会创造价值。那些发展起来的伟大公司都是解决了一个巨大的社会矛盾或问题。优衣库的创始人柳井正就是通过思考如何让衣服变得又好又便宜这个矛盾,通过解决这个矛盾为根本,成为了日本的首富。
湖畔大学在招生面试时会问到这样一个问题:
“因为你做的生意,世界会有哪些不同?你改变了什么?”
如果你做的生意没给社会带来什么改变,就是想实现财富的积累,那么抱歉,你不会被录取。
而如果你的创业本心是给社会增加了正能量,创造了价值,带来了改变,你被录取的概率就很大。
一个有使命感的创业初心,是创业前进的不竭动力,这种创始人的内在动力能够支持创业走得更远。而仅仅把赚钱作为唯一的初心,那么创业就很容易半途而废,一旦发现遇到困难了,不怎么赚钱了,又没有使命感支撑,就会选择放弃。
我想说,好的创业初心,不仅是创业征程的动力,也是立业之根本。
其实社会变化的越快,越复杂,面临的诱惑越多,我们越要守住创业之“本”。
务“实”之道
创业还要守得住务 “实”之道。现在的创业者中有那么一部分人总爱务虚。爱一些花哨的东西,比如把自己的项目包装得外表很漂亮,其实内在很空虚,做个漂亮的PPT,到处去路演,整天在务虚上瞎折腾。
创业一个重要的基本常识其实是务实,我们不能总想着通过不真实的包装和花哨的营销去支撑企业运营,而是应该立足现实,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练好基本功,这才是做大做强的基础,也是吸引投资人投资的本钱。
务 “实”还要在企业最根本的要素“产品”上下功夫,做扎实。产品和服务是企业的根,没有产品这个一,就不会有后面的二和三。这就像一颗大树,产品是大树的根,根扎得越牢,扎得越深,树干和枝叶才能长得越茂盛。
创业务“实”还有一个层面就是要踏下心来,从小做起。而不是总想做大项目赚大钱。任何一个大企业都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渐发展起来的。就像荀子《劝学篇》中说的:“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创业也是一样,要想能够走得远,就要实实在在地务实前行。
结语:
创业能不能走得远,看的不是你折腾的有多热闹,而是能不能守得住常识,老子在《道德经》中讲到:“不知常,妄作凶。”其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常”就是规律,规则,就是“道”,不了解事物的规律,规则,整天瞎折腾,瞎忙乎,偏离了“常”,结果就会非常糟糕。
正所谓:“顺其道虽小必大,逆其道虽大必败。”
因此,创业要知“常”、明“道”,才能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