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小学课题研究怎么做,如何做课题研究

研究应以教师日常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教师自主探究为途径,逐步形成“问题——、讨论——、交流——、成长”的研究模式,以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一.如何选择课题:,课题的选择,是教育科研的起点,它关系到科学研究的方向、成效、价值与意义。为此,一线教师要开展课题研究,必须选准课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选择。

1、基于“小”字的研究。既定的课题要“小一点”,方便我们研究,容易出成果,研究周期不要太长。可以通过自我探索改变行为的“小”话题;或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为上级交办的重点课题选择一个“子课题”,增强课题的可操作性,解决平时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科研能力。

2.关注研究中的“真”字。课题的研究内容要“真”,以教师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自主研究为主要途径,以解决教师在师范教育教学中的困惑为根本目的的教育研究。聚焦课堂教学的真实场景和事件,发现共性问题,必须有针对性和现实性。在教学的同时,作为研究者,要以研究者的视角看待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让课堂教学改革与时俱进,通过改革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

3.研究中突出了“新”这个词。所谓“新”选题要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具有时代感和生命力。开展教学研究时,要以课堂教学为教学研究的主阵地,以新课程理念为导向,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具体问题为对象,不断探索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新问题或新困惑,以取得新突破,争取新提升。

4.在研究中追求“真实”二字。日常教学中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是选题的基本来源。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可以促进专业成长,深化教育改革。因此,在设计项目研究方案时,要对项目研究的具体步骤和实施方案进行科学安排,使研究方案、研究目标和平时教学紧密结合,很好地实施。同时,教师要及时反思、总结、提炼经验,使整个学科的运行始终处于一种循序渐进、行之有效的运行状态。

第二,如何进行研究:,任何研究都始于“问题”。当教师在教学中出现的某种“问题”或感到某种困惑时,并想方设法加以克服,给合平时教学不断地去探讨、去解决,从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这样教师就踏上了一条由“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校本教研之路。

1、把“问题”作为“课题”。教研重在解决教师自身问题、现实问题和实际问题。然而,并不是任何教学“问题”都构成研究“课题”。只有当教师持续关注一个有意义的教学问题,只有当教师认真探索和解决问题时,平时的教学“问题”才能转化为研究“课题”。

小学教师教学科研的目的和任务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最终为教学服务。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应该是需要研究的课题。教师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直接性问题。显而易见,需要我们去面对,并且必须想办法解决的问题,比如学生的学习习惯?如何呈现数学教材的主题图等等。第二,探索性问题。是将教育理论、教育理念、教育成果转化为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时遇到的问题,如如何进行分层分类教学,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等。第三,反思性问题。这是一个有“问题意识”的老师。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他通过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回顾和反思,发现了问题,比如“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应该如何调整?”等等。所以,有效教研机构所研究的“课题”的产生过程,就是教师在平常教学中经常遇到的困惑和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索和解决,这个问题就可以转化为课题。

2.以“教”为“研”。绝大多数教育科研都要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甚至理论研究也要在教学中检验和应用。教学和科研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而不是两个独立的皮肤。实际上,教学活动是一个不断探索、修正和完善的过程,它一直伴随着科学研究的性质。有效教学不是日复一日的简单重复,而是教师自觉学习新的教学经验和理论,充满激情的创造性探索活动。同时,我们必须适当地进行一定的标准化教育和科学研究,以提高我们的教育和科学研究水平。然而,小学教育和科学研究往往标准和要求较低,这也反映了小学教师工作的性质和特点。近年来,我们采用了互动式教学

研方式,即:围绕“备课—预设;上课—听课;评课—完善;跟进—再创”四大环节展开,努力提高教师业务能力。


(1)精心备课—预设方案。首先,认真备课。从教科研的主题与目标出发,选定易于体现研究主题的教材,并确定研讨课的内容。了解这节课编者的意图,了解教材编排体系,弄清新的知识的内在联系,明确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其次,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以学定教”,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再次,预设教学方案。预设方案后再组织教师进行讨论,通过讨论交流进行取长补短,形成共识;然后由“执教者”集思广益,综合地预设教学方案。


(2)上课试教—组织听课。推荐一位教师根据预设教学方案进行试教,其他教师要进行听课,做到既听又看,听看结合,注重观察。以便寻找问题与不足,并做好修改、充实、完善等工作。还要对看听的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为评课做好准备。


(3)合理评议—充实完善。互动研讨课的评课,我们坚持客观性与指导性的原则。针对不足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提出合理的修改建议,与执教老师交流切磋。评价课堂教学我们抓住两个看点:a看教师的教。应观察教师教的四个维度即:组织能力、调控能力、教学机智、练习设计。b、看学生的学。应观察学生学的四个维度即: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情绪状态。


(4)及时跟进—拓展再创。“互动研讨课”是在“真实的常态中,验证预设方案”。常见的有两种类型:主流是好的、成效较大的课;主流是好的、问题较多的课。问题的产生,有的是预设方案失误,考虑不周;有的是上课时经验不足,出现失误,或随机应变不强等。说主流是好的,是因为通过“互动研讨课”,最大的收获是激起了教师的思维碰撞,总有一份属于自己的感悟与发现。同时“互动研讨课”的根本目标是把新理念转化为日常的教学行为。因此,在三个环节之后,还需要“跟进—再创”紧跟其后,朝着目标与方向继续推进。总的要求是:对己取得的经验要进行重新审视、探索,从而获得更深入、更正确的认识,并转化为平时教学行为。并逐渐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以促进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


3、把 “成长”当作 “成果”。小学教育科研成果既有目标指向性,又有过程性和生成性。在研究结束后,教师们将按计划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写出总结,提炼经验。把自己对教育科研的认识、体验、感悟写出来与同伴交流;把教学过程成功的案例记录下来,并用新理论加以剖析与同事共享;把教学经验总结出来,教学成果撰写成论文呈现出来与同行们共同切磋交流,从而不断从实验过程中总结出经验,并用它去指导平时教学实践,以提升自己业务水平。还要不断进行自我反思,通过反思能正确地认识自己,通过反思客观地评价自己,进而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自觉性。让课堂教学的成功或失败等能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借鉴,也就是使经验得以提升,失误得以避免,那么实现这些最好的办法就是勤写教学反思。而撰写教学反思既可以防止教育机智、教学感受的流失,教学中的“缺陷”与“遗憾”的忘记,为我们今后的经验总结,进行行动研究提供鲜活的素材,促使教师有效进行自评、自查、自省、自改、达到自主提高的目的。同时,教师要主动学习最新教育研究成果,积极进行思考和创新,认真寻找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为此,我们认为,小学教育科研的最大成果应该是教师的成长和提高,这也是小学开展教育科研的意义和目的所在。